撰文|大蔚
编辑|凯旋
最近,锂产业链上的许多企业发布了半年度报告。从数据来看,大型锂矿石企业的原始风景不再存在,一些领先企业的业绩大幅下降。与2022年同期相比,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也有所下降。动力电池企业业绩稳步上升,经过锂原材料价格的暴跌和复苏,锂产业链的利润分布逐渐趋于平衡。
锂矿企业利润下降
日前,锂矿龙头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均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两家公司归母净利润明显下降。
赣锋锂业公告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181.45亿元,同比增长25.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50亿元,同比下降19.35%。对此,赣丰锂业解释说,2023年上半年,由于锂行业市场需求波动、锂行业下游客户库存水平控制等因素,公司锂化工行业产品整体产销水平受到一定影响。
另一家锂矿巨头天齐锂业的衰落势头比赣丰锂业更强劲。根据天齐锂业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248.23亿元,同比增长73.64%;归母净利润64.52亿元,同比下降37.52%。其中,第二季度收入133.75亿元,环比增长16.82%;归母净利润15.77亿元,环比下降67.65%。
在财务报告中,天齐锂业表示,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锂化工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导致锂化工产品毛利润下降。二是锂精矿价格上涨导致公司控股子公司文菲尔德净利润增加,少数股东损益增加;此外,去年同期,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SE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产生了从长期股权投资到其他股权工具的投资收益。报告期内无此事,同比投资收益减少约12亿元。
公司半年度报告详细分析了上半年业绩不利因素。首先,下游需求增长低于预期,不排除下游产业规模增长放缓的可能性。公司还指出,从2021年到2022年,锂化工产品价格呈上升趋势,大量企业和资金进入行业,可能使相关产能在短期内快速增长,导致锂化工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进而影响公司锂化工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受锂盐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除两家龙头企业外,其他主要从事锂盐和锂矿开发的资源型企业今年上半年的利润也“降声”。
8月25日,雅化集团发布2023年中期报告称,今年上半年收入62.16亿元,同比增长3.53%;净利润9.51亿元,同比下降57.98%。
与2022年175.82%的收入增长和384.53%的净利润增长相比,雅华集团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由于原因,雅华集团此前在业绩预测中表示,“主要受锂行业供需变化影响,锂盐价格大幅下跌,而锂原料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锂盐产品利润空间被压缩,导致公司整体业务业绩较去年同期下降。”
此外,上半年盐湖提锂龙头盐湖股份收入99.56亿元,同比下降42.4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0.97亿元,同比下降44.33%。西藏矿业的下降更为明显。公司上半年收入2.83亿元,同比下降76.79%,上半年利润仅2529.6万元,暴跌94.68%。盛新锂上半年营业收入47.58亿元,同比下降7.30%;归母净利润为6.11亿元,下降幅度为79.75%。
川能电力已成为少数实现净利润增长的企业之一。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增长了37.51%和69.36%。
根据多家上市公司半年度报告的分析,锂矿企业2023年半年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锂行业供需发生变化,锂盐价格大幅下降,锂原材料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锂盐产品利润空间被压缩,导致公司整体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下降。
无法逃避的周期
短短半年前的2022年年报季,几乎所有锂矿企业都交出了一份非常抢眼的年度业绩报告——天齐锂业2022年净利润241.25亿元,同比增长约10倍;赣丰锂业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292.16%;盐湖股份净利润213.54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2022年天华超净净利润为65.86亿元,同比增长6.2倍;雅化集团2022年净利润45.38亿,同比增长3.8倍。
为什么2023年上半年会有这么大范围的跳水?
最大的原因是今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跳水叠加下游终端需求下降,导致上游锂盐厂商出货量大幅下降,影响业绩数据。
今年第一季度,产业链下游的极端去库存导致需求疲软。与去年11月的60万元/吨相比,碳酸锂目前价格大幅下跌近70%,然后回升。根据上海钢铁联合会的最新数据,9月4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与以往持平,平均价格为20.75万元/吨。
在过去的两年里,碳酸锂的价值飙升两年。数据显示,2021年金属锂价格全年上涨175.26%;2021年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现货价格分别上涨418.87%、349.49%;2022年,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屡创新高,年累计涨幅约84%。这也是去年上游碳酸锂企业业绩飙升的原因。
今年上半年,在下游企业产能过剩、需求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锂价也从1月份跌至4月份最低点约18万元/吨。随后碳酸锂价格触底反弹,开始缓慢反弹,但终端需求没有明显恢复预期,上下游博弈加剧,几乎不可能回到历史高点。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壮大,锂已经变成了“白石油”,资源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碳酸锂价格的周期性也极大地影响了产业链中的企业。
在今年的世界动力电池会议上,中国科技协会主席万钢提出加强碳酸锂等原材料的“稳定价格供应”;碳酸锂期货于7月21日在广交所正式上市。业内专家认为,由于碳酸锂现货价格波动较大,大多数企业缺乏应对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管理手段。碳酸锂期货的出现可以帮助企业通过风险对冲、套期保值、库存管理等方式抑制现货价格的波动,有助于保持业绩稳定。
电池企业业绩突出
产业链中游的电池企业在上游承压方面表现出色。
直接原因是原材料价格快速下降导致电池企业成本压力放缓,国内电池企业利润修复,动力电池企业半年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包括宁德时代、魏锂、宣高科技、创新航空、富能技术、新旺达等动力电池企业营业收入显著增长。
从净利润来看,宁德时代仍保持着行业的“霸主”地位,2023年上半年收入达到1892.46亿元,同比增长20.33%。当前净利润水平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3.64%。遥遥领先于同类企业。尽管今年电池产品价格有所下降,但宁德时代毛利率稳步上升。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为20.35%,储能电池系统毛利率为21.32%。
根据亿纬锂能半年报业绩,公司上半年实现总营业收入229.76亿元,同比增长53.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51亿元,同比增长58.27%。报告期内,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为12.65 GWh,同比增长79.46%。
根据国轩高科技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52.39亿元,同比增长76.42%,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223.75%。公司扣除非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20.43%,经营净现金流1.65亿元,同比增长80.19%。
根据新旺达披露的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6亿元,同比增长2.39%;归母净利润4.38亿元,同比增长17.86%;扣非归母净利润3.70亿元,同比增长49.66%。
此外,中创新航上半年营业额约122.95亿元,同比增长34.1%;净利润约2.66亿元,同比增长60.8%。
上半年,派能科技营业收入约25.57亿元,同比增长37.94%;归母净利润6.93亿元,同比增长162.91%。报告期内,公司储能系统产品销量为1374.04MWh。
可以看出,包括宁德时报、国轩高新、亿威锂能、中创新航空和派能科技在内,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龙头电池企业通过控制成本,有效缓解了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压力,业绩持续改善。
预计随着产能的进一步释放,锂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分配将逐步进入洗牌阶段。家里有“矿”,世界各地有“锂”的企业必须克制。
——END——
原创文章,作者:零碳风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1223121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