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2023年半年营收740.68亿元 同比增长22

8月21日晚,通威股份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营业收入约740.68亿元,同比增长22.75%;归母净利润约132.70亿元,同比增长8.56%,逆势增长。

综合布局硕果累累

此前,大全能源和新特能源两大硅巨头发布了半年报,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有所下降。其中,大全能源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44.26亿元,同比下降53.53%;新能源归母净利润47.59亿元,同比下降15.28%。原因是一样的,上半年硅材料价格暴跌。

对此,通威股份在半年度报告中还提到,根据硅业分会的统计,自年初以来,国内单晶致密材料的平均价格已从24.01万元/吨降至6.57万元/吨。

然而,作为硅材料的领导者,通威股份显然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方面,所有生产基地均满负荷运行,实现高纯度晶硅销量17.77万吨,同比增长64%。N型材料的市场供应迅速增加,N型产品的销量同比增长447%。另一方面,在优秀的成本管理下,硅材料的生产成本已降至4万元/吨以内。

同时,通威股份继续巩固其在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今年上半年,电池全面生产和销售,销量为35.87GW(包括自用),同比增长65%。上半年,单晶PERC电池非硅成本较去年平均非硅成本下降16%,产品A级率、电池转换效率、碎片率等核心指标继续引领行业。

在最受关注的组件环节,通威股份也取得了飞跃。今年上半年,该组件的累计销售额为8.96GW。同时,抓住加快国内风景基地项目的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产业链的品牌辐射和制造优势,重点关注重点大客户的发展,连续中标包括华润电力、三峡、中电建设、国家 多个项目,如家能集团,累计中标容量超过9GW。

准确判断光伏产业周期

不难发现,通威股份对光伏产业周期的判断非常准确。在行业低谷期,大规模提高硅产能,超越协鑫科技,成为硅产能的龙头,支持2021年和2022年硅供需失衡的行业发展。

2022年,我们进入组件环节,将其在硅和电池领域积累的优势传递到组件领域,以国内大型风景基地建设为起点,实现组件出货量的快速增长,完成综合布局。

目前,通威股份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超过42万吨,太阳能电池年产能达到90GW,组件年产能为55GW。

因此,通威股份在2023年上半年继续保持业绩增长,是唯一一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的硅巨头。

不断加强一体化布局

然而,通威股份的雄心不仅在这里。在半年报公布的同时,通威股份宣布了两项在乐山的投资,共投资200亿元。计划在乐山峨眉山、五通桥区投资建设拉杆、切片、电池片项目。各环节产能均为16GW,预计总投资约100亿元。

以上两项投资均计划于2024年底投产,2025年底投产。

届时,通威股份一体化产能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硅片产能的提升,将弥补通威股份的最后一个“短板”。

今年1月,通威股份在互动平台上表示,硅片环节有15GW拉杆 切片产能稳定。不难看出,它的拉杆 切片产能与电池组件产能不匹配。上述两项投资达到生产后,其拉杆 将切片产能提高到47GW。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221911570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