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商业评论/原创】
“现在油价太贵了。我上班时买不起车。我的同事安迪买了一辆新能源车。家里充满电的费用超过40元。我可以跑500多公里。我加了200油,但没有人跑多少。我一直在考虑是否要换一辆新能源汽车。”Allen无奈道。
在全国油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低成本汽车优势无疑得到了突出。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参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1310万辆,渗透率达到27.6%,相当于市场上每四辆车中的一辆是新能源汽车。据乘客联合会预测,2023年的渗透率可能超过36%。
事实上,消费者从谨慎观望到主动拥抱新能源汽车只花了两年时间。2018年至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超过100万辆。直到2021年,新能源汽车需求正式爆发,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1万辆,年增长近200万辆,2022年翻了一番。
当新能源成为汽车消费的趋势时,新的行业变化似乎是正确的“呼之欲出”。
01 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新车”
“加速100公里,智能车机交互,完美的车身曲线,充电比加油更经济,新能源太香了!”Andy兴奋道刚刚提到一辆新能源汽车。
随着年轻人逐渐拥有更大的消费决策权,汽车消费市场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考虑到过去人们购车的经验,考虑到性价比会选择日系车,喜欢动力底盘参考欧美系。因此,欧美和日本品牌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国内主要汽车市场。然而,随着汽车制造新力量和主流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的崛起,传统的汽车消费认知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新能源汽车视为他们的生活“第一辆车”。
根据汽车之家车主的数据,2017年至2022年,21~短短五年,30岁的购车人数增加了11%,购车人群的用户结构重心不断转移到30岁以下的年轻人身上。同时,根据《新能源与燃油车用户消费行为洞察报告》,30岁以下新能源车用户占43%,其次是31%—40岁占41%,这意味着40岁以下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占84%,年轻消费群体无疑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力军。
汽车市场格局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消费者需求的创新,无论是年轻的主要消费群体,还是销量上升的新能源汽车。
与过去的传统燃料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给消费者带来了新的驾驶体验和智能技术创新,极大地满足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独特需求。
以驾驶体验为例,在过去,能在3-4秒内达到100公里加速的高性能跑车,大部分都是100万元的价格。新能源电车的出现取消了传统的机械传动系统,增加了电气控制、电机等模块。让百万级跑车在4秒内加速100公里,可以在性能更好的新能源电车上实现,价格要便宜得多。比如比亚迪海豹2022650km四轮驱动性能版,00加速3.8秒,官方指导价只有28.68万。
在智能驾驶体验方面,许多新能源汽车已经实现了智能辅助驾驶,从高速场景到城市开放道路再到终端停车。不仅如此,近两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了在这个重要时刻抓住消费者的头脑,国内主流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汽车配置上也做出了巨大努力,从智能灯到悬挂式中控台,再到车载互联,甚至按摩椅……只要能再优化,厂家都可以“卷”了起来。
消费端市场似乎百花齐放,各大汽车厂商争奇斗艳只是为了赢得消费者的驻留,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激烈的战斗,不断变化的市场份额也让新的能源汽车公司下半场的比赛很难下结论。
02 群雄激战,格局未定
“虽然我非常喜欢新能源汽车,但当我选择一个品牌时,我更喜欢一个大品牌,因为你真的不确定有一天它会破产。那我的售后服务呢?”Andy说。
安迪的问题也是许多消费者的担忧。目前,随着许多新能源车型的推出和产品性能的提高,行业竞争加剧,销售差异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汽车公司的表现也在加速差异化。
短短几年,新能源的新车潮流从无到有,搅动了中国汽车工业。与此同时,理想、蔚来、小鹏等新车制造力量也诞生了,加快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在此期间,“蔚小理”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效应,俘获了一批用户,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龙头品牌。
但在这个快速迭代的发展时代,没有人能稳坐钓鱼台,稍有不慎就会被后来者占据。
2021年,“蔚小理”交付量约为9万辆,其中小鹏汽车达9.82万辆,蔚来汽车达9.1万辆,理想汽车达9.05万辆。当时小鹏汽车排名第一,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紧随其后。但变化正在发生,L9、L8、L7打出的“组合拳”让理想的汽车开始上位。数据显示,2022年,理想汽车交付13.32万辆,成为国内汽车制造新势力的冠军,而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分别交付12.2万辆和12.08万辆。
然而,自今年以来,“蔚小”与“理”差距开始扩大。今年1月,理想汽车以1.5万辆的成绩直接抛弃了未超过1万辆考核线的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面对竞争压力,小鹏汽车直接选择官降。今年6月,“蔚小理”交付量差距继续扩大,理想汽车率先突破3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50%;虽然蔚来汽车已经交付了1.07万辆车,但它已经回来了“万辆”但与理想汽车仍存在明显差距;小鹏汽车交付8620辆,上半年月交付量均未超过1万辆大关。
曾经造车三剑客“蔚小理”已经出现了分化。从去年10月开始,哪吒和零跑在造车新势力的第二梯队开始走向第一梯队。“蔚小理”发起冲锋挑战。此外,还涌入了智己、飞凡、阿维塔等新品牌。
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已不再是新力量之间的对抗,转型迅速崛起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已成为行业内最大的黑马。
2022年3月,比亚迪正式宣布全面停产燃油车,全力以赴实现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车型。随着电池等新能源核心技术的长期积累,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12.82%,达到185.74万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广汽埃安成立于2017年,近两年发展迅速。今年前6个月,广汽埃安累计销量20.93万辆,同比增长108.81%。其在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中的表现仅次于比亚迪。
目前,比亚迪、埃安和特斯拉也构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BAT”。除了前三名,长城、吉利、长安等传统汽车企业也利用资本、技术、产能、供应链、渠道、人才等优势,在新能源领域蓬勃发展。
新能源汽车“战场”,战争升级,熊熊大火似乎照亮了整个行业,但牺牲总是不可避免的。那边的头品牌正在激烈地战斗,但许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尾品牌是不可避免的,许多小品牌都被战争点燃了“补给”而悄悄地失去了战斗。
03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华为高管余承东认为,如果未来龙头汽车企业年产量不超过500万辆,将难以立足。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更直言不讳地表示,未来3、5年内,60%以上的品牌可能会被淘汰,“中国市场的主要玩家不超过5家”。
6月8日,比亚迪在2022年召开股东大会,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会上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供过于求。”
这是新能源汽车百花齐放的时代,也是适者生存的淘汰赛。销量已经过去了“独孤求败”比亚迪对新阶段表示压力,“蔚小理”现在的模式已经不再是以前了。头品牌还是一样的,二梯队的新势力在丛林法则的底层,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出局。
随着6月份销量的披露,各汽车公司上半年的成绩单也被揭开。其中,作为二梯队“明日之星”,哪吒汽车已成为前10中6月和上半年销量下滑的两大新势力之一。自去年亮点亮点以来,哪吒汽车似乎面临着低端车型瓶颈、中高端车型无法打破的尴尬局面。
如今,哪吒低端U、V系列占销量的70%。受比亚迪秦、海鸥、五菱宾果、宏光MINI等强劲竞争对手的挤压,降价后销量仍滞胀。不仅价格交换策略不起作用,而且亏损也有扩大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哪吒推出了S和GT系列,试图突破中高端市场。然而,S系列上市后,月销量受阻于2000台,不得不迅速开始降价;GT系列改变轨道定位利基市场,交付仅3个月,与原销售目标相去甚远。
哪吒汽车的处境只是许多二三线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一个缩影。在不断变化的行业中,不仅要考验汽车企业的销售规模,还要考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从技术支持到品牌沉淀再到资金储备……“哪吒们”如果你想在丛林中长期生存,你必须迅速找到一条破裂的道路。
毫无疑问,未来的汽车市场必须是新能源市场,而这个汽车行业“电气时代”在这个时代,对于那些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新势力来说,生存的关键在于找到自己“谋生”之道。
从高价公共充电桩引发的争议到最近自动驾驶领域的热烈讨论“寒冬”,新能源汽车行业似乎一个接一个地引发了它“问题”一股温暖的东风似乎隐藏在背后。那些热议的“唱衰”就像冲锋前的号角,告诉我们机会的方向。在商业社会中,从来没有“长生法则”,有些只是一次又一次“绝处”里的“逢生”。
用他的话说,Alllen最终选择了比亚迪,“大企业更放心,有品牌,有技术,最重要的是性价比高,省油!”
你看,生意就是这样。
原创文章,作者:潮汐商业评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0115109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