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月19日,永泰能源(600157)宣布,2023年上半年,公司生产经营持续改善,储能转型有序实施,业绩保持良好增长。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将于2023年半年实现 101,000万元~111,000 与去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万元增长 31.11%~44.10%;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98,000 万元~108,000 万元,与去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增长 24.16%~36.83%。

储能业务最新进展

永泰能源以储能为重点,表示公司储能项目正在按计划全力推进。

最新进展方面,永泰能源所属敦煌汇宏矿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期 3,000 张家港德泰储能设备有限公司一期高纯五氧化二钒冶炼生产线 6月底将举行300MW/年新一代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及相关产品生产线开工仪式。

其中,1 MW试验生产线将于近期建成交付,产学研教学基地和储能研究院计划于6月底同时上市。

5-8年进入第一方阵,市场份额超过30%

2022年初,永泰能源确立了发展目标:在巩固现有煤电主营业务、不断提高经营业绩的基础上,高举储能旗帜,密切关注储能轨道,加快向储能领域转型。

聚焦储能,确立转型目标为:聚焦全钒液流电池,构建储能全产业链,有序推进“钒矿资源整合、开采冶炼、电解液制备、电堆及关键材料生产、系统整合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布局;具体发展规划目标为:“1 年内储能产业取得实质性突破3 年内形成规模,5~8 年度进入储能行业第一方阵。”

目前,永泰能源2022年初制定的发展规划第一步“1 储能产业在年内取得实质性突破,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的发展结构和布局基本形成。

接下来,永泰能源将努力争取 2025 2027年储能产业形成规模~2030 每年进入储能行业第一方阵,实现全钒液流电池的市场份额 超过30%的目标已成为储能行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领先企业。储能板块的规模与现有煤炭和电力板块相当,形成了“传统能源” 双轮驱动发展的新模式是新型储能。

1.92亿购买上游钒矿企业股权

2022年2月13日,永泰能源以1.92亿元收购敦煌汇宏矿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宏矿业”)65%股权,获得上游优质钒矿资源,提升高纯钒冶炼技术。

据悉,汇宏矿业具有平均品位 1.06%备案5.7万吨,后续5氧化二钒资源可扩展至24.15万吨,建设2×3,000 吨/年高纯度五氧化二钒冶炼生产线,一期按年产 3,000 吨五氧化二钒设计,充分发挥公司自身的技术优势,增加了石煤余热发电工艺,预计2023年6月开工建设。

10亿元建设储能产业发展平台

2022年9月21日,永泰能源(持股51%)与海德(持股49%)共同投资10亿元成立北京德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泰储能”)作为公司储能产业发展平台,共同进入储能产业。

德泰储能主要投资电化学储能项目,为新能源和传统电力系统提供全套储能解决方案,努力打造电化学储能全产业链。目前,我们正在全力开展以全钒液流电池为主的储能业务。

携手高校,收获10项核心专利技术

2022年12月26日,永泰能源子公司德泰储能与长沙理工大学签订相关储能技术转让合同,获得长沙理工大学五项专利权和五项专利申请权,全钒液流电池相关储能技术2700万元。涵盖从电池系统到电堆结构、改性电极、交换膜等全钒液流电池的核心应用范围。

同日,德泰储能还与长沙理工大学储能研究所贾传坤教授共同投资成立张家港德泰储能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泰储能设备有限公司”),成立储能研究所,聘请贾传坤教授担任储能研究所院长,负责组建技术研发团队和产品技术更新迭代。

据悉,德泰储能设备有限公司将致力于国际新型电力和储能电池的生产、制造和技术研发,主要开展新一代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的生产和研发,计划建设年产能500MW的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及相关产品生产线,其中一期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能300MW生产线;二期计划建设年产能200MW的生产线。

德泰储能设备公司成立于2022年12月27日,

30MW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

永泰能源计划通过德泰储能在公司所属张家港沙洲电力开展储能辅助调频项目建设 2×100 建在万千瓦机组上 30 兆瓦/30 兆瓦时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

据悉,该项目是中国首个火电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辅助调频项目,将率先突破全钒液流电池在火电调频领域的市场应用场景,在火电储能一体化项目推广中发挥示范作用。一期按 3 兆瓦/3 预计2023年6月开工建设兆瓦时规模建设。

永泰能源计划以张家港沙洲电力二期储能调频项目为支撑,抢占火电配电市场。

目前,项目设计和储能系统主设备招标已经完成。

多线并举,成果颇丰

2022年,永泰能源通过合资建立储能开发平台公司,收购优质钒矿资源,开展发电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辅助调频项目,与长沙理工大学、贾传坤教授合作,实施并实施了多项全钒液流电池核心专利技术和后续研发能力。

目前,公司正在全面推进储能项目和生产线建设,拥有10多项相关专利技术,2023年3月初独立开发的第一个32千瓦钒电池堆已成功测试,预计相关储能项目将于2024年生产,将成为公司发展的第二个增长极。

2022年初制定的发展规划第一步“1 今年储能行业取得实质性突破”得到有效实施,基本形成了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的发展结构和布局。同时,公司积极探索其他储能技术的扩展,如抽水储能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作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领域全产业链发展的补充。

全钒液流电池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全钒液流电池作为液流电池中发展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回收率高、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储能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环保等优点,在大型长期储能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功率的增加,市场对大容量存储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储能时间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长期储能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全钒液流电池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我国钒资源产量和储量居世界第一,钒电池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今年3月至5月,我国液流电池生产线在建规划超过5条,技术路线包括全钒、锌铁、铁铬等,总产能规划超过6.2GW/24.8GWh,潜在年产值超过700亿元。

据麦肯锡预测,2031年全球钒液流电池装机容量将达到32.8吉瓦,2030年全钒液流电池装机容量将达到24吉瓦。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储能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19199526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