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0w人涌入SNEC”可能是媒体在此期间最喜欢的描述。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宣称,这次前所未有的展览将被称为“未来三四年难以超越的大型聚会”。
即使是资深光伏人也对这一火爆场面感到震惊。“每个展位都要挤,往往挤不进去。”一家龙头企业的品牌负责人说:“准备了三天的水,不到一天就消耗光了。”
SNEC作为行业的风向标,除了延长一年以节省足够的人气外,还在每次活动后带来了光伏行业的重组。从主论坛到展览现场,光伏人或新能源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从各个方面得到答案。
01
资本放弃光伏?
从参展商和参展商的规模来看,光伏产业的衰落根本看不到。相反,作为一个远离人们生活的领域,在三天内参加一个行业的展览的人数超过50w。这个数字在能源的任何领域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有些人关注是好事,这意味着光伏仍然有一定程度的繁荣。一方面,据世纪新能源网不完全统计,第一季度中国光伏产业链扩产项目近70个,投资近4000亿元。另一方面,供应方正在蓬勃发展,但资本方面相对平静。中国光伏产业协会名誉主席、天河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会议上发布了“上海光伏指数”的趋势图,持续下降的趋势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从长远来看,资本并没有放弃光伏,双碳目标肯定会支持光伏甚至新能源,但资本不喜欢没有惊喜的轨道。一些资本机构还表示,未来几年仍将关注新能源布局,但不会过度区分。光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目前,储能似乎更为乐观。
02
产能过剩?
在SNEC全球绿色能源领导人23日的对话中,光伏领导人对产能过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般来说,产能过剩的担忧出现了,从后续展览的角度来看,每个环节都是过剩的,关键是看看如何处理过剩。
24日晚,晶科能源宣布57GW产能一体化项目耗资560亿元,被上海证券交易所询问。其中一个是要求说明新产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再次将产能过剩问题送到风口浪尖。“2022年初至2023年4月底,中国光伏产业链规划扩产项目超过460个,”中国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指出。虽然这些项目能否最终实施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毕竟已经形成了很大的扩产规划基础,表明竞争压力正在酝酿之中。”
协鑫科技联席执行官兰天石表示,分阶段产能过剩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新技术创新,客观上促进产业发展。
03
内卷怎么办?
内卷也是SNEC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光伏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甚至存在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的问题。业内名人高调呼吁回归理性。
高纪凡甚至直接提出了折磨,“未来行业能否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建立新的发展生态,使整个行业不会有这么大的波动性?”高纪凡说,光伏应该走向3.0时代,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整个行业可以创造一个共享和双赢的发展模式。
事实上,在2023年硅价格开始下跌后,光伏行业将开始面临价格战的旧问题。谁率先开始了这场价格战?是拥有硅议价权的龙头企业,还是愿意放弃利润的光伏新军?
答案不得而知,但钟宝申在会议上提到了最近中央企业招标的一个奇怪形象:在招标过程中给出第三方价格,并制定规则:当第三方价格发生变化时,订单价格会发生变化。那么,投标通常比第三方低10美分。”这意味着什么?每个人的报价都低于10美分,要么亏损,要么无法兑现交付。结果是坏钱驱逐了好钱。”
这种现象被搬到了台面上,很多参加会议的观众似乎都有同样的感受,场下响起了掌声。
价格内部卷引起了业内许多人的抱怨。在展览现场,一家专注于组件的企业也开始建立灵活的支持。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没有价格优势了。你可以做任何你赚钱的事。”。碳热场作为拉晶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造商从前两届展会的40多家变成了不到10家。其市场负责人表示:“以前大家都来了,现在是大浪淘沙,不能光靠价格取胜。技术是支撑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在SNEC期间对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包括行业从野蛮扩张、无序增长、历史周期波动、从冲动盲目投资到理性稳定投资,针对迭代趋势,基于供需内部逻辑、竞争发展、共生繁荣。
04
尺寸能统一吗?
关于尺寸,基本上,大咖啡呼吁统一或形成行业标准;大市场份额,为自己的平台;有些企业更谨慎,甚至避免说直接尺寸数据,而不是“矩形硅片”。
仍然没有一个家庭是独一无二的,也没有达成共识。包容性和接近性似乎已经成为尺寸问题的关键词。比如晶澳科技在2023年SNEC展上发布的全新n型组件产品Deepblue 4.0 Pro,对应描述为“新一代尺寸矩形硅片的组件产品”,在保持组件宽度1134mm的前提下,采用产业链和行业包容性较强的矩形硅片尺寸182mm*199mm,一种硅片尺寸同时满足市场1762mm、2333mm、生产2384mm、2465mm等四种长度的主流版组件,满足住宅屋顶、工商屋顶、大型地面电站等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
05
N型路线之争有赢家吗?
N型趋势已成定论。目前TOPcon声量最高,成绩最突出,与经济原则最一致。作为中国领先的光伏包装胶膜制造商和供应商,海友新材料也证实了TOPcon在市场上的主流地位。
但无论N型路线如何,技术只能在一个阶段领先,很快就会齐头并进。晶科能源副总裁钱静认为,对于光伏制造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是如何将先进技术从实验室转移到生产线,以确保过程的可重复性、可控性和一致性,需要不断部署、优化、磨合和积累。“这些积累让你的好率做得很好,可以让你的成本控制得很低,在效率提高方面比其他人早一步,光伏行业有一点优势,每个人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你比其他人快一点。”
06
储能开启猎杀时刻
光储一体化在本次展会上大放异彩。光伏企业在市场上具有先发优势,因为“很多客户都是同一批人”。
事实上,这一结论在4月份的北京储能展上有一个先兆:光伏玩家和制造商抱怨在首钢公园拥挤命名的企业中名片较少。。。在SNEC的34个博物馆中,有10个场馆以储能或相关技术领域为主题,接近三分之一。
考虑到CIES中国国际储能大会(5.24-5.26)同时举行,即使加上这一影响因素,参展的龙头企业也不少:比亚迪、宁德时代、首航新能源、蜂巢能源等。有些是新的储能产品,如蜂巢能源发布三种储能芯片,用于家庭储能、工商储能等,三种产品电池基于短刀结构创新,这意味着蜂巢能源短刀片电池不仅用于新能源汽车,而且将广泛应用于储能领域。有的带来了光储一体化的新产品,比如首航新能源带来了集中式储能系统的新产品SOFAR SOFARPowerMaster和320kW大功率组串式光伏逆变器 PowerMega,它不仅反映了进入大型地面光存储应用领域的决心和能力,也标志着第一航空新能源实现了从家庭、工商到大型地面光存储产品的覆盖,进一步完善了产品谱系。
据专业机构预测,截至目前,已有近9万家企业进入储能轨道。如何降低储能成本,确保储能的终极安全,已成为储能发展的两个门槛。”
07
巨头强强联合占领市场,在其他企业之间争夺红利
仍有大量的光伏企业排队进行IPO,但目前,无论是新军队还是退伍军人,市场都处于吃大鱼、小鱼、小鱼和虾的阶段。圆圈已经成为,价格和技术之间的斗争将非常激烈。虽然50W的SNEC闪耀着整个上海海滩,但在转移到大多数场馆后,你会发现最受欢迎的是顶级企业。
找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也可以强势崛起——比如新能源,虽然成立于2018年,但却走出了绑定央国企、获得N型红利的道路。例如,三一硅能,依托三一重工,成立仅9个多月,已完成硅棒、电池、部件等垂直集成产业链布局,不仅有完善的“风景储氢”集成解决示范项目,还有620W TOPCon组件产品。
巨人的联合使中小企业的生活空间更加拥挤。展会期间,多家巨头联手下单:通威与中国电建公司、协鑫集团、华为数字能源合作,中节能太阳能与晶科、天河、双良、卓阳签约,隆基绿能还获得4家合作伙伴。宁德时代与晶澳太阳能合作,TCL中环与沙特Vision Industries..强者恒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马太效应得到了极致的发挥,领导者的优势被无限放大,输在起跑线上的企业只能生存。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据说组织者的目标是盈利2亿元,而业内人士私下判断,恐怕这个数字会达到3亿元。
SNEC已经圆满结束,光伏活动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通常,每次SNEC后,都会迎来一个领域的“重组”。在N型、储能、资本和国际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光伏产业即将到来,更多的人将进入轨道,但更多的人将被淘汰。
原创文章,作者:能源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301889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