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内蓝绿牌合并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政策的支持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人心中的印象已经从短腿、折扣电池寿命短、充电时间慢转变为城市交通工艺品和省钱工具。新能源汽车一开始就没有排斥心理。

因此,即使2023年没有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仍有大量人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毕竟今年新能源汽车只取消了补贴,绿牌带来的无限行、无限号、无购置税的福利依然存在。然而,最近乘联提出的合并“蓝牌”“绿牌”建议一出,就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两年内“蓝绿牌”合并的可能性有多大?

对于普通人来说,区分新能源汽车和燃料汽车最直观的方式是看车牌。新能源汽车采用绿色品牌,传统燃料汽车为蓝色品牌(特种车辆除外)。新能源汽车的独立车牌也可以享受相应的福利政策。

据报道,早在2月底,乘法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就透露,乘法联合会已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合并蓝绿卡的建议,“预计未来两年将成为现实”。如果实施乘客联盟的建议,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将失去现有的特殊身份和福利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乘客协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说的是蓝绿合并,具体合并方式尚未透露。一些网民猜测,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可能会取消蓝色品牌,毕竟,新能源汽车和燃料汽车没有区别;但有些人猜测,所谓的“合并”只有相关政策合并,新能源汽车才会继续使用绿牌。

无论合并方式如何,都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特殊待遇是关键。但在两年内实现显然有点不切实际,新能源汽车还没有完全取代燃料汽车。

绿牌优势能持续多久?

绿卡带来的优势被取消,肯定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与绿卡相关的政策福利与新能源汽车补贴相同,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果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一定程度,取消所有优惠政策是不可避免的。

以购车补贴为例。虽然今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已经取消,但取消补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今年之前,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已经连续几年下降,到2022年补贴金额已经不多了。

因此,即使你想取消绿色汽车的福利待遇,你也不会突然取消,而是一步一步地取消。事实上,许多城市正在逐步取消绿色汽车的福利。广州、上海等城市已开始收取绿色汽车的路费。未来,它们必然会像燃油车一样限制交通和数量。

两年内实现绿蓝合并似乎有迹可循。然而,即使绿蓝合并,也只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率先开放。在短时间内普及全国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五年内不会实现。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发布的2022年汽车工业报告,2022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但即便如此,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也只有25%左右。

两年内蓝绿牌合并的可能性有多大?

此外,取消绿牌福利政策不仅取决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还取决于市场环境。新能源汽车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最直接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速服务区充电桩的建设。目前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数量远不能满足新能源车主的需求,差距较大,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如果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跟上,新能源汽车腿短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如何取消新能源汽车的所有福利政策?

写在最后:

得益于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没有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很难与燃油汽车竞争,新能源汽车远未与燃油汽车竞争。

原创文章,作者:车轱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30166458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