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重组的一年吗?

撰稿 土木

排版 大头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风起云涌。比亚迪傲视群雄,一目了然;国内外传统大厂也毫不犹豫地积极接近新能源市场;新能源车型基本全覆盖,SUV、轿跑、MPV等,应有尽有。

虽然市场已经成熟,但新能源汽车公司仍在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新车仍在一个接一个地推动,那么2023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重组的一年吗?也许不是,因为市场模式已经基本确定,剩下的是适者生存的竞争。

取消国家补贴,马太效应明显

自2010年以来,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享受4800元至12600元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但该政策于去年12月31日终止,许可证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

汽车行业注重规模效益 ,在一定范围内,产量越大,成本就越低。取消国家补贴将加速具有规模效益的汽车公司获得更明显的价格优势。

在这种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增长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市场将真正进入适者生存的环节。

在规模形成之前,汽车公司的损失是惊人的。去年上市的“魏小理”仍在亏损数十亿;其他尚未上市的新力量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市场,而仍在进入市场的小米和百度将直接面临红海市场。

023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重组的一年吗?'

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诱人,但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几百亿的投资往往只能换来竹篮打水。

国内蛋糕太大了,比亚迪占据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三分之一。随着这种情况的发展,许多合资品牌将率先退出。随着强势品牌的强势举措,销售不佳的汽车公司将不得不继续生存,因为销售和利润,利润和人员,裁员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这条路上,许多中小企业注定要被淘汰。

自疫情爆发以来,原材料和大宗商品的崛起对汽车公司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能够解决如此庞大供应链的企业寥寥无几,这就决定了他们能否占据市场机遇。没有市场就卖不出去,卖不出去就面临停产,注定要被淘汰。

成本控制也将迎合消费者

前面提到,随着国家补贴的取消和经济预期的叠加,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汽车公司的利润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动力电池的成本仍占40辆车%2023年左右,动力电池的成本仍难以降低。

价格上涨,消费者不买;如果价格不上涨,自行车利率将进一步下降,利润之路将越来越长。投资者不愿意出售一辆车,损失越来越大。一些实力不足的汽车公司自然会遭受痛苦。

过去,据说电动汽车的门槛很低,因为电动汽车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但很难卖掉汽车,并确保汽车的长期销售。

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2020年,特斯拉实现收入315.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36亿美元.2019年亏损81亿美元.这也是特斯拉成立17年来首次实现全年盈利,62亿美元转向盈利。

比特斯拉强17年,2020年才盈利,包括卖积分和政府补贴收入。特斯拉今年卖了50万辆电动车。

2023年,那些还没有造车或卖几辆车的人将很难退出。这个市场上有足够的玩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也很低。

随着主要消费力量的变化和追求个性的年轻人的崛起,新能源汽车的外观和内饰应与年轻消费者的主流价值观相匹配,以吸引更多的人购买。客户的爱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促进车辆的销售;

此外,实用性也是最基本的需求,成本效益高的汽车也会得到更多的用户,华而不实将很难走得更远。国内新能源汽车在这些方面确实处于领先地位,对传统合资企业和高端品牌有很大的影响。

然而,独立品牌仍然需要注意,消费者今天可以接受一个他们从未听说过的新力量品牌,这意味着只要价格合适,他们明天就可以接受另一个他们从未听说过的品牌。因此,一方面,汽车公司需要建立好产品,控制成本,推出品牌,学会迎合消费者。

城市高级辅助驾驶引发了新一轮的技术竞赛

随着行业的逐步发展,以自动驾驶为中心的汽车智能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尽管许多人对汽车智能和高级辅助驾驶的未来感到怀疑。但必须承认,高级辅助驾驶技术发展相当快,智能汽车将成为不久的将来的必需品。

目前,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革命正处于上半年和下半年的过渡时期,进入下半年后未能成功转型的汽车公司将加速淘汰。此外,城市高级辅助驾驶甚至将成为智能轨道竞争的焦点。

此前,小鹏和华为都推出了城市高级辅助驾驶,两者的效果都相当惊人。正式上路表明,技术和政策上没有严重的障碍。大规模生产汽车在城市日常驾驶场景中积累数据,具有巨大的长期价值。

因此,下一步非常明确:让城市辅助驾驶支持更多的城市。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里程都是日常城市驾驶。只要主要城市的覆盖范围尽快完成,消费者的感知和体验就会大大提高。

必须承认,目前所有的高级辅助驾驶都只是辅助驾驶,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然而,完成度高的城市高级辅助驾驶可以有效地改善消费者的日常驾驶体验,推动更多的消费者改变他们的想法。

因此,在高速辅助驾驶之后,城市辅助驾驶将成为每个家庭战斗的焦点。率先行动的企业可以收集更多的数据培训算法,逐步加强现有高级辅助驾驶的泛化能力。如果落后的汽车公司想要赶上,它们可能会陷入“一步一步慢”的恶性循环。没有自己的优势和技术,无法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汽车公司自然会被淘汰。

市场总是分久必合的

在分析了2023年的格局之前,那么之后,必然会有大规模的整合,只留下几个世界级的品牌。

众所周知,汽车工业不仅是一个重资产行业,也是一个规模效应极其显著的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工业国家的汽车工业不可避免地走向并购整合,这是一条不可逆转的经济规律。

在传统汽车强国日、德国、美国等国的长期发展和合并中,最终形成了少数(三四)汽车巨头。相比之下,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时间仍然很短,严重缺乏整合。

尽管近年来新车销售的快速增长甚至下降,但汽车行业市场增长的红利也结束了。然而,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独立品牌成功地抓住了SUV崛起的风口,再次得到了一大块蛋糕。后来,全面展开的新能源浪潮也使独立品牌获得了很多利润。蓝海股息客观地推迟了国内汽车行业并购整合的过程。

但无论市场红利有多大,总有一天会结束。新能源汽车市场肯定会继续增长,但不太可能在过去两年保持超高增长。

虽然现有的汽车制造新力量在数十家或数百家新汽车制造公司中脱颖而出,但数量仍然很大。此外,主要传统独立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也表现良好,市场上仍有太多的现有汽车品牌。

因此,即使从最简单的规模效应出发,大量企业也注定要面临淘汰危机。也许在未来的一两年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趋势。

写在最后:

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较晚,但发展势头和趋势不止。2023年将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一年,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今年的成就可能决定了两三年后自己的品牌是否能存在于汽车市场。

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市场上有很多新能源汽车的选择和很多好产品,但他们买不起三五年后消失的“新车”。因此,加快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组和适者生存对消费者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留下来只会更好。

原创文章,作者:智电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02215520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