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汽车转型和新能源汽车抢占

撰文 | Sueyl;编辑 | 郭郭

→这是《环球零碳》第531篇原创文章

燃料汽车转型和新能源汽车抢占

汽车工业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燃油发动机时代的汽车工业基本上由欧洲、美国和日本主导。现在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了电动汽车时代。中国不小心利用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车”,但欧洲和美国显然不会放弃。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战争”正在展开。

最新消息显示,新能源汽车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首先,2月14日,欧洲议会在斯特拉斯堡批准了340票、279票反对和21票弃权,并通过了《2035年欧洲新燃料汽车和小型卡车零排放协议》,禁止从2035年起生产新燃料汽车。

根据协议,欧洲将在2035年完全停止销售新的燃油汽车和卡车,从而在2030年实现欧盟燃油汽车减排55%,小货车减排50%最终实现2035年减排1000的目标%的目标。

第二,在欧洲“禁燃”宣布后的第二天,美国也采取了行动:拜登政府正式发布了美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的最终规定,要求所有享受联邦政府资助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必须在美国制造,最终组装和所有制造过程必须在美国进行。

这实际上是美国《降低通货膨胀法》(IRA)在调整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后,批准气候和能源支出约3740亿美元,进一步细化。在这项法案中,美国限制了可享受税收抵免的电动汽车和部件的来源。汽车必须在北美组装,电池中的“关键矿物质”必须来自美国或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才能获得税收抵免。这一次,充电桩的限制进一步扩大。

第三个消息是,2月13日,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宣布将投资35亿美元(约239亿元),与中国新能源企业宁德时代合作,在密歇根州建设新能源汽车电池厂。

本次合作是宁德时代为福特电池厂提供筹建和运营服务,并获得电池专利技术许可。

三条新闻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几个趋势:

首先,这意味着燃料汽车时代的结束将很快到来,各国都在密切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布局;第二,在这场竞争中,既有合作,也有堤防和保护,特别是美国,明确希望将汽车产业的整个产业链转移到当地,实现产业链的独立性,为此提供巨额补贴,挖掘老盟友欧洲的角落;第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优势逐渐突出,宁德时代与福特的合作,虽然需要相关部门的批准,但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了技术和管理产出的阶段。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中间会有很多保护主义和抵制。

汽车市场肯定会迎来巨大的变化。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和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四国杀戮”将如何发展?

燃料汽车转型和新能源汽车抢占

01 欧美电动汽车制造的主导权纠纷

事实上,欧洲禁止燃油汽车的提案最早是在2021年7月提出的,这是欧盟“减碳55”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实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下降55%目标。欧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早在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就宣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50年,欧盟率先实现全球碳中和,即二氧化碳净排放降至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欧盟希望加快其汽车工业从燃料汽车向纯电动汽车的转型。

专家表示,该提案迫使其通过对汽车公司提出约束性要求,加快推出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零排放车型,从供应方面推动整个欧洲汽车市场的电气化。

拜登政府对美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的规定是其应对气候变化计划的核心部分。倡导者表示,美国道路上缺乏充电器减缓了电动汽车销售的增长和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新规定从2024年7月开始,成本为55%以上应在美国生产。业内人士指出,模块成本约占4%-50%将面临一定的压力,因此未来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在美国建厂。例如,道通预计美国工厂将于2023年10月投产。在美国市场上工作的公司很可能会走美国工厂建设的道路。美国政策的目的是复兴制造业。

事实上,美国各州和企业也担心这一规定。他们警告美国交通部,全球对电动汽车充电器的需求正在给供应链带来压力,这使得很难满足美国的制造标准,加快新充电器的建设。

特斯拉警告美国交通部,该计划是“激进的”,“考虑到部署的速度和规模,可能会导致合规充电站数量不足”。

欧洲担心拜登政府的规定会歧视外国电动汽车制造商。

在此之前,欧盟对拜登在新能源领域实施的保护主义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抗议。今年1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了一项新的绿色工业刺激计划,“宣战”了美国《减少通胀法》的补贴行为。冯德莱恩在演讲中明确指出,欧盟将调整现有的补贴规则,通过一项“净零产业法案”对抗美国的保护主义。

欧美国家转向新能源领域的决心非常明确,其战略已经集中在纯电动汽车上,但欧洲和美国正在努力遏制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02 燃油车的生命进入倒计时

除了欧盟,日本还表示,到2035年,所有新销售的汽车都将被电动汽车取代。英国还表示,到2030年,汽油和柴油将被禁止销售。

虽然欧盟将在2035年停止销售燃料汽车,但从各国公布的停止销售燃料汽车的时间点来看,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燃料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目标。燃料汽车转型和新能源汽车抢占市场只有最后7年的窗口。

除了政府层面的汽车转向政策外,面对汽车电气化的浪潮,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企业也开始积极寻求转型,大型汽车企业提出停止销售燃料汽车。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共有22个汽车品牌提出停售燃油车的目标:

燃料汽车转型和新能源汽车抢占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BYD率先宣布退出油车市场,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宣布停止燃料汽车生产的传统汽车公司。BYD在一份“关于停止燃料汽车生产的说明”中说: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该公司自2022年3月起停止了燃料汽车的生产。

2030年,大众将实现700%2035年,上述电动汽车销售比例在欧洲市场停止销售燃料汽车。梅赛德斯明确表示,燃料汽车将于2030年全面停止销售。两家公司都表示支持欧盟禁止燃料汽车的提案。丰田还计划于2030年在欧洲和其他地方停止销售燃料汽车。

彭博社新能源金融智能旅游分析师吕京宏认为,在消费者积极购买倾向和停止销售燃料汽车提案的推动下,未来几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继续大幅增长。她还提到,由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高,2017年全球燃料汽车销量达到峰值。

国际能源署(IEA)根据发布的全球碳中和路线图,大多数国家将在2035年禁止销售燃料汽车,并进入全球新能源汽车时代。挪威和英国分别宣布将于2025年和2035年禁止销售传统燃料汽车,两者都不在27个欧盟国家之列。印度、加州、海南等国家和地区也宣布将于2030年禁止销售燃料汽车。

03 中国汽车企业:把握先发优势

欧洲全面“禁燃”,美国充电设施规定的挑战不容忽视。

专家表示,禁止销售燃料汽车本质上是一个涉及能源、制造业、供应链、交通系统、基础设施等的系统性问题。上述产业链,特别是汽车产业链,将面临从燃料汽车向电动汽车切换的深度重塑,这也意味着产业资源和利益的再分配。

在日益严格的碳排放法规和全球碳中和目标下,汽车公司停止生产燃油汽车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专家认为,停止销售燃油汽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欧盟宣布最终停止销售燃油汽车的时间点是为了给汽车公司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和转型。

惠誉评级亚太地区企业研究董事杨静表示,对于有出海计划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来说,禁止燃油汽车销售的提案意味着欧洲纯电动市场的竞争将在未来3日进行-5年内激化。

“如何在全球汽车公司(包括欧洲本土汽车公司)密集推出纯电动汽车的同时,保持产品竞争力,建立品牌认知和销售服务网络,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是下一阶段海外战略的重点。”她说。

欧洲推动能源转型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也试图通过战略游戏成为全球能源秩序重塑的领导者。汽车工业显然已经成为欧洲游戏中的“重要分量”。这无疑提高了打算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汽车公司的市场准入门槛。

目前,包括威来汽车和比亚迪在内的中国汽车公司已经陆续前往欧洲。去年,威来汽车在德国、荷兰、丹麦和瑞典开始服务。根据计划,威来将于2025年进入25个欧洲国家和地区。

对于中国汽车公司来说,除了积极把握欧洲全面“禁止燃烧”带来的市场机遇外,还需要继续提高当地产业链的竞争优势,降低“碳关税”障碍的影响。与此同时,在欧洲全面“禁止燃烧”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公司将不可避免地转向电动轨道,工业竞争将日益激烈。如何保持和充分利用先发优势,避免超越,是中国汽车公司应特别关注的话题。

(参考文献见微信官方账号阅读原文。

关于我们:

燃料汽车转型和新能源汽车抢占

原创文章,作者:环球零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21185041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