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利 殷丹 王波阳子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基建”成为打造新经济增长引擎的重要抓手。随着汽车电动化加速推进,充电根本设施成为各地“新基建”的发力重点和偏向,扶植范围大幅提升,服务水平延续改良,技术创新加速应用。
在笔者看来,为了适应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延续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需增强统筹协调,做好充电根本设施扶植计划,激励引导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行业主体监管,推动充电根本设施扶植与服务向更高质量发展。
我国充电根本设施扶植取得明显进展
“十四五”以来,作为聪明城市根本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充电根本设施扶植取得明显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充电根本设施扶植快速推进。充电根本设施范围大幅提升。据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到达495万个,相较2020年增加327万个;换电站保有量到达1902座。其中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约为173万个,家庭随车配建充电桩约为322万个,以家庭充电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格式初步形成。
充电根本设施结构延续优化。产业早期,公共充电桩扶植以慢充桩为主,近年来,充电设施结构不竭改良,大功率快充桩成为新建主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底,直流快充桩占公共充电桩的比例到达42.3%,相比2020年提升4个百分点;充电功率也在大幅进步,主流公共快充桩的额定功率由60千瓦提升至120千瓦,部分到达240千瓦。
——充电服务水平延续提升。
充电服务延续改良。充电服务消费需求增加,充电设施使用状态杰出。2022年1~11月份,我国公共充电桩累计充电量到达19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3%,相比2020年全年增长121.4亿千瓦时;充电服务质量延续提升,从保障用户“能充上电”走向充电进程令用户“加倍便当和舒心”,大功率充电、预约充电、即插即充、需求响应等差别化服务加速推广,大数据助力充电桩精准结构,智能化技术应用不竭提升用户充电体验。
商业模式加速创新。各地积极探索统建统管、多车一桩、私桩同享等各类新模式,力图加速解决充电桩进小区的困难。其中,统建统管模式通过引入第三方服务公司对居民区充电设施提供同一设计、同一扶植、同一运营、同一维护等有偿服务,消除零星安装、后期无人治理带来的平安隐患,未来也能作为中间聚合平台买通电网与终端充电桩,为下一步实现有序充电控制提供极大便当。
——多元化充电技术加速应用。有序充电技术加速前期试点。2022年,以上海为主体的全国居民小区已结构跨越20万个智能充电桩,后续接入电网控制平台将实现充电时间、充电功率的动态调剂,实现充实操纵小区既有电力容量满足用户家庭充电需求,有效下降配电网扩容带来的庞大扶植本钱。
小功率直流充电技术取得市场化突破。小功率直流技术应用可以精简车辆设计、下降本钱,居民小区无需升级革新即可直接满足未来有序充电需求。2022年头,我国新能源私家车市场上首款应用小功率直流充电技术的车型正式交付用户,成为小功率直流充电技术市场化应用的初步。
各类移动式充电技术创新起头应用。2022年,具有智能驾驶与自动充电功能的充机电器人在浙江省杭州市首次投入商业化运营,新型滑轨式移动充电桩也在浙江省金华市等地展开试点工作,通过从“车找桩”向“桩找车”的转变,解决车、桩时空分手的使用痛点。
新能源汽车发展对充电根本扶植提出新要求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幅增长,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近700万辆,相比2020年增长4倍。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充电根本设施扶植提出更高要求。
首先,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发展,充电根本设施扶植需要超前结构。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全面启动,新能源汽车起头批量化进入家庭,新能源汽车消费和使用区域正在加速扩大。2022年1~1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在二线和三线城市的销量占比别离到达41.3%和28.5%,这些区域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市场。但当前充电设施在二三线城市的覆盖率还亟待提升,大大都县乡和部分高速服务区、国省干线尚未覆盖。同时,家庭充电需求的快速增长也将对居民小区电网负载能力提出新的挑战。在笔者看来,这些新变化都需要对充电根本设施扶植做好系统经营,适度超前结构扶植,家庭充电服务和公共充电服务协同推进。
其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充电效率需要明显提升。截至2022年末,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到达1310万辆,保有量的进一步增加将大幅增加公共充电需求,为了优化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体验,公共充电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国家信息中心调查显示,当前纯电动车车主去公共快充桩充电,补充50%电量所需的找桩、排队期待和充电的补能总耗时均匀在50分钟左右,补能时间仍然较长。笔者以为,若未来时间能缩短至30分钟以内,用户满足度将大幅提升。这一方面需要充电桩覆盖度进一步扩大,结构加倍公道;另一方面更需要加速技术创新,大幅提升充电功率。
再次,充电服务多元竞争格式逐步形成,行业治理需要延续完善。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充电服务范畴,截至2022年11月,运营公共充电桩数量大于1000个的充电运营商有32家,其中运营跨越1万个的运营商到达16家,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显现“三足鼎立”态势,中石油、中石化、宁德时代等企业正在加速业务结构,充电服务竞争向多元化发展。随着多类型主体介入其中,一方面,充电服务行业整体仍面临盈利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个体运营商以低价进行不正当竞争。对此,笔者建议,既应激励企业对盈利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同时也需增强对运营主体治理,保障充电服务市场良性运行。
加速推进充电根本设施扶植运营向更高质量发展
笔者以为,充电桩是新型根本设施投资的重点范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备环节,为有效拉动投资、支撑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应加速推进充电根本设施扶植运营向更高质量发展。一些具体政策建议主要有:
一是优化完善充电设施计划结构。应对峙适度超前、统筹协同的总体原则,明白充电根本设施发展方针;加大二三线城市充电根本设施扶植力度;加速推进高速公路大功率充电桩扶植,适时推动城市内大功率充电桩扶植;引导各地充实操纵大数据手段,提升城市内充电根本设施扶植结构的精准性。
二是加速充电设施技术研发应用。应继续增强新技术研发,延续完善标准体系;激励大功率充电、换电、无线充电、自动无人充电等新技术新模式发展,提升新能源汽车用户充电体验;增强充电桩与通讯、云计较、智能电网、车联网等技术融合,加速充电服务信息互联互通,提升充电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探索推广有序充电、V2G等形式,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协同互动,提升电网的电力保障能力。
三是激励充电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应推进电网、充电运营商与物业公司和停车场所作双赢的机制创新;增强政策引导,激励充电服务商拓展各类增值服务,打造充电商业综合体,提升充电服务盈利能力;推进充电服务差别化竞争机制,促进充电服务提质增效。
四是完善充电服务行业的运营治理。应建立健全充电设施生产、扶植、运营等全流程监管体系;增强监视检查,引导充电运营企业从充电平安、充电效率、服务体验等方面进行良性竞争,严厉治理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等。
(作者单元:国家信息中心)
原创文章,作者:中国发展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171348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