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支持、行业技术逐步成熟、节能减排理念深入人心、无限行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上升。根据乘用车联合会的数据,2022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达到64.同比增长350万辆.1%,环比增长6.5%。2022年1-12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5677.4万辆同比增长9000辆.0%。
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的提高,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能源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补充一直受到大多数车主的关注,能源补充的便利性也是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与新能源汽车能源补充相匹配的充电桩行业也开始向前迈进,发展速度日益加快。
充电桩加速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2017年中国充电桩市场规模为72亿元,到2021年达到418亿元.7亿元,近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42亿元.2%。由此可见,新能源充电桩行业潜力巨大。在新能源充电桩行业加速发展的背后,除了政策支持外,还与其他因素密切相关。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加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需求的增长。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791辆,2021年销量跃升至352.同比增速157万辆.5%。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需求也在增长,因此配套的新能源充电桩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另一方面,各种玩家的涌入激发了新能源充电桩的市场活力,加快了充电桩行业的发展。随着各行各业的玩家争相制造汽车,充电桩领域也迎来了许多玩家的进入,包括汽车制造商、传统石油巨头、互联网企业、房地产企业、电池制造商和许多其他行业的玩家。根据企业检查数据,我国现有充电桩相关企业17家.63万家。近五年来,我国充电桩相关企业年均增长超过1万家。
此外,大量资金的涌入也有助于充电桩行业的发展。众所周知,充电桩不仅前期投资大,而且回收周期长,后续运营也需要大量投资。因此,充电桩行业特别考验了企业的财务实力。然而,近年来,充电桩行业的人气不断上升,大量资金涌入其中,行业掀起了一波融资浪潮。根据IT橙色数据库,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融资达到顶峰,共发生融资事件30起,较去年增长150起%;融资金额共183.与去年相比,03亿元增长432亿元%。
特来电“稳打稳打”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充电桩行业第一次成为风口了。早在2014年,充电桩行业就经历了风口期,充电桩行业就迎来了许多玩家的参与。然而,由于充电桩属于实际的重资产投资,一些企业未能坚持到最后,被淘汰;但也有一些玩家经历了早期的困难阶段,通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长为行业领先企业,如特里德建立的主要充电业务。由于多年的深耕,特来电在很多方面都建立了很大的优势。
一是特来电继续建设充电桩设施,提高充电便利性。充电桩基础设施的完善对消费者充电的便利性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特来电开始通过不断增加充电桩的运行量来增加消费者充电的便利性。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前15家运营商运营的充电桩数量占充电桩总数的93%.8%。其中特来电运营36.三万台,行业第一。
二是完善充电桩运行网络布局,扩大充电覆盖范围。除充电桩数量外,充电桩的覆盖范围对充电体验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充电桩运行网络覆盖率不足,自然会对消费者的补能体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特来电也在不断完善充电桩运行网络覆盖范围,解决消费者补能问题。根据官网数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运营网络已覆盖全国350个城市。
第三,特来电积极与其他合作伙伴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高效的充电体验。特来电除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外,还在不断与其他企业合作,不断优化消费者的充电体验,同时更好地促进充电业务的发展。例如,2020年,特别电话宣布全面接入国家电网、星充电、南方电网充电桩信息,实现从站点查询、导航、充电到支付的全面互联。当平台互联时,消费者的充电便利性将进一步提高。
小鹏车“来势汹汹”
虽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已经陷入低潮,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正式纳入“新基础设施”的概念,长期沉默的充电桩行业再次活跃起来,越来越多的新玩家涌入其中。在许多新玩家中,汽车企业的形象经常出现。以小鹏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公司并非没有理由加快充电桩领域的布局。
首先,小鹏汽车拥有大量潜在的充电业务客户,有发展充电桩业务的基础。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不同,以小鹏汽车为代表的整车厂主要从事汽车销售,而新能源车主自然需要补充能源。如果小鹏汽车在充电桩领域布局,大量新能源汽车车主也将成为充电桩业务的潜在客户。随着小鹏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其充电桩业务也将受益。
其次,小鹏汽车充电桩可以缓解车主的补能问题,从而提高车主对品牌的满意度。服务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车主最头疼的问题是补能难。小鹏汽车加速充电桩领域的布局,无疑可以缓解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随着小鹏汽车充电桩基础设施的不断增加和充电网络的不断完善,不仅车主的充电体验将进一步发展,而且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小鹏进入充电桩领域,可以改善自己的服务闭环,避免受制于人。小鹏汽车充电桩领域的布局有助于形成完整的服务闭环,避免车主受到后续能源补充问题的困扰。在优化车主驾驶体验的同时,也延长了价值链。
不仅如此,小鹏汽车还在不断进行技术研发投资,通过布局超充模式和建设超充桩,缩短车主的充电时间,节省时间和成本。以小鹏汽车发布的S4超快充桩为例。据了解,S4超快充技术由小鹏汽车独立开发,最大输出功率为480kW、单桩最大输出电流达到670A,均达到行业最高水平。
前面的路还是坎坷的
在充电桩领域,以特来电为代表的老玩家和以小鹏汽车为代表的新玩家都有自己的牌,可以转化为优势,从而促进自身业务的发展。随着大量新玩家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市场竞争,但也无形中促进了充电桩行业的发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充电桩行业发展加快,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是充电桩分布不合理,车主仍面临“充电困难”等问题。虽然充电桩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充电桩布局不合理,特别是在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抢桩”现象时有发生。布局不合理的充电桩不仅不能缓解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充电问题无法解决,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购车欲望。
第二,充电桩经营企业难以盈利。上述充电桩属于重资产业务,无论是早期建设还是后期运维,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资。虽然充电桩企业的利润来源可分为充电服务费、电价差异和增值服务,但充电桩企业的收入主要是充电服务费,价格不由企业独立定价,收入难以覆盖早期高成本,难以盈利。
以龙头企业特来电为例,根据特瑞德财务报告,2019年至2021年特来电总收入分别为21.29亿元、19.25亿元以及31.0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512.26万元、-1.71亿元以及-5132.08万元。充电桩行业的龙头企业还是这样,更别说其他参与者了。
第三,充电桩利用率低。虽然充电桩数量不断增加,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充电桩利用率仍然较低,因为充电桩布局不合理,充电桩管理不到位,充电时间长。根据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全国25个大城市中有22个城市,单个公共充电桩平均时间利用率不足10个%。如果不能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充电桩企业的利润周期将进一步延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桩行业也再次起飞。面对潜力巨大的充电桩市场,新老玩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巩固自己的竞争力,以便在下半场主动。值得一提的是,充电桩行业不仅存在竞争关系,而且合作关系也相当普遍。随着行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充电桩行业的痛点总有一天会得到解决。届时,新能源车主也将体验到更优质、更方便的充电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蛇眼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132046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