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2年,转型仍然是汽车行业的主题,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竞争、调整和规则重新确定,构成了该行业跌宕起伏和变化的又一年。值得一谈的节点是什么?在此,《汽车纵横》为读者梳理了全球汽车行业十大年度事件。
1
缺芯潮继续,
美国和欧盟的芯片法案针锋相对
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到2022年底,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454万辆。其中,欧洲总产量约为155万辆,成为世界上汽车产量最大的地区。然而,整个行业正在努力摆脱全球芯片供应短缺。美国和欧盟相继出台了提高芯片供应链韧性的相关法案。其中,美国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事实上,通过限制美国公司支持欧盟、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半导体研发和生产,迫使半导体公司在中国、美国和欧洲之间做出选择,否则将无法获得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的补贴;欧盟芯片法案基于提高先进芯片设计、制造、包装等领域,提升必要的工具技能和技术能力,确保欧盟半导体供应链稳定,减少外部依赖,应对美国协调所谓芯片四方联盟带来的压力。
纵横快评
在数字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和欧盟最终制定了自己的芯片法案对于许多欧洲汽车公司来说,只有欧盟将芯片产业链带回欧洲,汽车制造商才能真正减少芯片供应的影响。只有这样,芯片运输、成本控制等问题才能得到从而使欧洲汽车市场恢复活力。双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美国的通胀减少法案引起了争议,
多国反应强烈
2022年9月,美国《通货膨胀减少法案》正式立法。其中,北美以外地区生产的电动汽车将不再享受7500美元税收抵免优惠的相关规定,因歧视其他进口同类产品而引起争议。韩国政府担心该法案可能会阻碍韩国电动汽车和电池的销售,并决定与芯片、电池和汽车行业建立一个专门的工作组来研究应对方案。与此同时,我们还寻求与欧盟讨论合作,共同对抗美国《降低通胀法》。日本政府和日本汽车工业协会表示,这项法律将使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北美关键市场处于不利地位,并将密切关注形势的发展。此外,欧盟国家也对此感到不满,认为盟友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歧视欧洲汽车制造商,为欧洲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提供了激励,间接加剧了欧洲工业生产的萎缩。
纵横快评
该法案充分反映了美国重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雄心,并渴望吸引日本、韩国等国家汽车公司在中国生产相关产业链。然而,该法案可能导致的产业链分工和利益重新分配是日本、韩国和其他国家关注的关键。此外,当日本和韩国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向美国投产时,它们也可能面临相关材料、技术和生产技术流出的风险。
3
随后对高市场渗透率的影响,
许多国家开始削减电动汽车补贴
2022年6月,考虑到税收公平,英国正式取消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补贴政策,并提前结束了自2011年以来的电动汽车补贴计划。此外,该国还将从2025年4月起恢复电动汽车消费税和电动汽车高价车型附加费。瑞典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相当于汽油或柴油汽车,因此不再鼓励购买电动汽车。2022年底,德国宣布停止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激励措施。挪威还试图减少对电动汽车的税收优惠,并表示自2023年起或对部分电动汽车征收增值税。为了应对消费者减少购买税率较高的燃油车带来的潜在财政压力,日本政府考虑提高电动汽车税率。
纵横快评
一方面,电动汽车在多个市场的高渗透率降低了政府补贴的必要性,将资金投入电动汽车转型的其他方面可能更加明显,包括扩大电动汽车充电桩网络,促进其他道路车辆的电气化转型;另一方面,这些地区政府还需要抵消燃料汽车销售下降造成的财政和税收减少的影响。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取消补贴对企业主或更富裕的中产阶级影响不大,但对中低收入人群的购车信心有一定的限制。
4
许多汽车公司都成了矿主,
确保电池原材料的供应
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旺盛,金属原材料需求不断上升。然而,高纯度、电池级金属原料的产能增长远低于电动汽车销量。同时,供需严重错配,使上游企业能够坐地起价。锂电池使用的各种金属原料几乎全线涨价,其中仅2022年锂盐价格就一度超过50万元/吨。原材料成本压力在短期内难以缓解,因此汽车公司必须亲自成为矿主。一些汽车公司选择绑定上游企业,如福特汽车;但更多的汽车公司选择独立购买矿山,以确保供应,并采取主动。例如,澳大利亚矿商、梅赛德斯-奔驰和加拿大矿商签署了锂供应协议,特斯拉证实将在德州建立锂精炼厂。
纵横快评
汽车公司对上游原材料的投资不仅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品牌竞争的加剧。同时,实际上也建立了较高的竞争门槛,有利于维护顶级汽车公司的竞争力。但对于中小型汽车公司来说,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这无疑加速了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差异化。
5
内燃机时代即将结束,
汽车行业对电动汽车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软件人才的重要性和需求大大提高。目前,汽车公司正在重塑自己的产品线,配备新零部件和新材料的电动汽车即将成为主流。供应商也在完善自己的安全、自动驾驶和互联技术库。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汽车公司和供应商正在招信息技术、互联网、机电一体化等领域招聘大量的软件人才。目前,大众和福特已投资数十亿美元扩大软件业务,建立代码学校培训员工,并挖掘硅谷高管。捷豹路虎直接向推特和Facebok的程序员递交橄榄枝,这反映了汽车制造商对软件行业人才的渴望。
纵横快评
软件问题已成为汽车在电气化转型过程中的阻力。因此,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也从最初专注于硬件研发设计和相应的工程师人才转向了电子电气架构设计和软件方向人才的方向。然而,该行业的发展速度比人才培训的速度要快。仅凭汽车制造商过去的人才积累显然是有限的。从互联网行业寻找对汽车制造感兴趣的人才正成为一种解决方案。
6
法律层面终于一致,
2035年起,欧盟禁止销售新燃油汽车
2022年10月27日,欧盟委员会、欧盟议会和欧盟成员国达成协议,要求汽车制造商在2035年前实现零排放目标,这意味着自2035年以来将禁止销售传统燃料汽车。这将重塑欧洲的交通,是该地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一步。
纵横快评
停止燃油车不仅仅是技术路线的简单变化,更是从根本上说,它涉及到制造业、配套基础设施、交通系统和就业系统。但从工业岗位结构来看,目前欧盟约有50万个就业岗位与内燃机产业链挂钩。一旦禁燃,重新分配50万个就业岗位绝不容易。在即将实施欧7排放标准的前提下,Stellantis集团CEO欧洲汽车行业高管唐唯实表示,最新措施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并将减缓汽车行业的电气化转型。
7
传统汽车及零部件企业
拆分电动汽车业务
2022年,一些大型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始拆分电动汽车业务,分别经营电动汽车及内燃机业务。福特将业务分离为电动汽车、内燃机和商用车部门,进一步关注电动汽车和电池业务,寻求在软件驱动的电动汽车竞争中赶上特斯拉;雷诺将集团业务整合到电动汽车、软件、新移动旅游服务、循环经济、燃料和混合动力汽车五个方向,作为集团电气化转型战略的关键措施;合并后,博格华纳还分离了原德尔福的燃料部门FIS,电动汽车零部件的主要领域。
纵横快评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总体趋势下,传统汽车和零部件企业更有利于融资,寻求结构性变革,加快新业务的发展。通过新能源的快速渗透,寻求新的增长点。
8
应对大型汽车集团
电气化转型态度不同
大众汽车集团更换教练后,其电气化发展走向了新战略。新10点计划启动后,集团正在重新审视其部分战略和目标;通用汽车投资电动汽车增长战略和计划,宣布投资70多亿美元,提高电池和电动卡车的制造能力;丰田正在考虑重启电动汽车战略,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上更好地竞争。
纵横快评
经过对新能源领域的初步探索,这些传统巨头几乎同步调整了集团的电气化战略。大众和丰田对集团的早期规划更加谨慎。前者已经意识到车辆智能和软件的竞争不足,并专注于提高这方面的技术水平;后者再次陷入混合动力、纯电力和氢技术路线的战略摇摆。至于通用,则完全押注于纯电动,力求赶上平均进度。对于汽车公司来说,无论转型战略是先进的布局还是最后的手段,汽车工业与多领域的加速整合使得转型的难度日益增加。
9
欧盟新电池法达成临时协议
2022年12月9日,欧盟委员会同意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的临时政治协议,旨在使欧盟市场上的所有电池更加可持续、循环和安全。主要点包括容量超过2kWh可充电工业电池,LMT电池和EV电池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和标签。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数据,包括上游原材料、产品生产、运输、报废和回收,应按照相关标准收集和计算。同时,设定最低回收率和材料回收目标。并介绍了电池标签和信息披露要求,以及电池数字护照和二维码要求,包括容量、性能、用途、化学成分、可回收内容等信息。新的电池法协议将取代2006年发布的电池指令,其总体目标是建立更强大的欧盟回收行业,特别是锂金属。
纵横快评
欧盟《新电池法》将主要对动力电池企业的碳足迹进行评级和管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约占市场份额的60%。这意味着许多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生产的动力电池的碳足迹应该向欧盟报告,碳足迹应该根据欧盟的计算规则计算。相关制造商需要特别时政治协议。
10
保时捷IPO,力排众议
大众汽车集团在电气化和智能化领域做出了巨大的投资承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投资也在增长。目前,虽然大众集团2022年上半年财务业绩仍在增长,现金流仍在增长,但可能面临原材料价格、能源和需求的上涨,其资本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为此,集团新任CEO奥博穆力单独推动保时捷品牌IPO,试图证明保时捷可以避免资本市场的低迷,实现10年来欧洲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在法兰克福上市的第一天,保时捷的市值约为754.3亿欧元,略低于大众,但超过了法拉利等竞争对手。根据CompaniesMarketCap.com按市值计算,保时捷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公司。然而,一些投资者认为这次IPO不合时宜,集团内仍有反对声音。
纵横快评
保时捷成功IPO,对保时捷本身和大众汽车集团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客观地说,这一举大众集团电气化转型的资本缺口筹集了更多的资本,其随后的发展也将决定大众集团是否将下属电池公司PowerCo进行IPO。同时,大众的举动也呈现出传统汽车企业分拆品牌独立上市的趋势,即释放子品牌价值潜力,从而轻装上阵应对转型过程。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纵横全媒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09193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