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辟谣的小米车,竟一反常态,急着辟谣

作者张之栋

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All in喊得最响,动作最慢。除了幻想,2022年的小米车还有什么?

小米造车遇坎,小米汽车品牌未获批准。

从市场上传来的消息总是有很大的冲击力。据传,小米的车型已经定版,类似Taycan,而且抄了很多;此外,更严重的是,小米的品牌没有得到批准,而是被列入资本无序扩张。

Micar还没开始,已经结束了?

不再辟谣的小米车,竟一反常态,急着辟谣

毫无疑问,当被扣上大帽子时,小米品牌很可能无法继续使用。在这方面,华为和百度似乎得到了专家的指导,并完美地避免了它。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变成了。如果小米汽车更改品牌名称或生产资质,是否意味着小米汽车将成为第二个自游者?

也许是被打到了痛点,或者谣言真的错了,原本说不再辟谣的小米车,竟一反常态,急着辟谣。

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华亲自下场,直言不讳地说:消息不真实,没有所谓的品牌需要批准。

不再辟谣的小米车,竟一反常态,急着辟谣

后来的唇枪舌剑就不多说了。综上所述,只有三点:信息来源是否准确;小米车看起来像吗?Taycan;如何解决小米汽车生产资质问题?

但也正是这三个问题,剪不断,理还乱,没有人愿意一个字一个字地解释。

因此,许多吃瓜的人,只能在这扑朔迷离的迷雾中,试图猜出真相。

随着2023年的到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迭代变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01

不再辟谣

毫无疑问,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变得更加繁荣。无论是特斯拉潜在的降价攻势,还是比亚迪、威小理等强势品牌的持续努力,都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赌上所有荣誉的雷军似乎并不着急。

不再辟谣的小米车,竟一反常态,急着辟谣

雷军今年以来对小米汽车最大的爆料发表了讲话。

当时小米发布会最后One more thing雷军亲自透露,小米决定以自动驾驶为第一个突破方向,第一阶段投资33亿元,专属团队500多人。

但令人惊讶的是,在披露小米汽车押注自动驾驶时,雷军进一步表示,未来两年,他将不准备否认谣言或介绍任何新进展,并在适当的时间定期报告。

今天,小米汽车因为八卦而选择保持沉默。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胆小的小米,如何建立一个汽车品牌。没有正式的口径输出,市场上只剩下谣言。

事实上,小米汽车产资质并不是什么新话题。

此前,据亦庄新能源汽车研究所称,预计小米汽车厂将于2023年6月至7月获得汽车生产资质。早些时候,一些知情人士透露,北京正在推动小米收购宝沃汽车,并将宝沃汽车18万辆产能转移到小米汽车项目。

2022年11月29日,北汽福田发布法院宣布宝沃汽车破产,正式宣布宝沃汽车破产。但到目前为止,小米和宝沃的好事还没有取得更大的进展。更重要的是,接管宝沃实际上意味着接管高达22.9亿元的负资产。

一般来说,小米汽车是否承担着北方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并不容易提前得出结论。然而,从其建厂的行动来看,小米汽车必须对汽车制造资质有很大的把握。

他强迫他强壮,微风吹着山。小米汽车一直很清楚,看起来像任尔东南西北风。但话说回来,就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即使小米汽车再次平静下来,也必须紧急。

小鹏汽车G9车型的失败让人们看到了市场的残酷一面。许多人甚至认为小鹏有落后的风险。与特斯拉一样强大,我们必须依靠降价来恢复日益疲软的订单,并处理随后的长尾问题。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小米不再站起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到2023年,恐怕真的太晚了。

02

自信地生活,自负地死去

与小米汽车同期的集度汽车,Robo-01和Robo-02已经出现在同一个舞台上,很快就会上市。更不用说华为了,奇瑞、极狐、江淮等都有智能选车计划,加上阿维塔、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本,其队伍更加壮大。

随着竞争和市场环境的日益严重变化,小米汽车如何才能有针对性?

不再辟谣的小米车,竟一反常态,急着辟谣

▲ 小米汽车谍照谍照

小米懂营销,营销能力连刘强东都不如。

因此,在宣传方面,小米汽车是否在保持大动作,等待最终的时刻,还不得而知。但现在我们必须面对的仍然是这个问题。小米汽车应该依靠什么样的宣传内容来最有效地建立其行业的第一印象?

一方面,性价比是小米最好的标签,但面对特斯拉的降维打击,性价比显然没那么好做。另外,以自动驾驶为突破口,小米可能只剩下一条路——智能平权。

智能平权是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在更便宜的电动汽车上实施足够完整的智能能力,包括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等。显然,今天的智能标签轨道非常拥挤,小米汽车想要突出包围,只能花更多的精力在智能上,甚至赔钱赚钱。

但另一方面,小米似乎害怕陷入低价陷阱,所以它表现出更多的犹豫。好消息是,根据最新披露的消息,雷军已经下定决心不再制造第二部小米手机。

据知情人士透露,小米的第一辆车是中型滑背车(内部代码)Modena 摩德纳),分为两个版本。目前部讨论的方案是:一个版本定位在26-30万元之间,另一个版本在35万元以上。

抛开产品谈价格,有点流氓嫌疑,但我相信即使让大多数米粉来衡量,小米26万的起价也超出了心理预期。

从这个定价区间的角度来看,小米汽车似乎想去小鹏P面对特斯拉Model 挑战3。而小米汽车想要革命的对象,也不是所有的杂牌车,至少是小鹏汽车的水平。

谁能想到这对曾经的好兄弟,竟然要拔刀相对!

当电动汽车行业成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成为前五名之一,每年运输1000多万辆汽车。

雷军说这句话并非完全不合理。但现在进一步思考,即使是现有的用户群和类似的小鹏汽车,每年也只交付12万辆汽车。

如果小米真的把第一辆车的价格定在26万起,那么距离它年出货1000万辆车的目标就太差了。

小米汽车是否过于自信?

事实上,信心一直是品牌战略的一部分,你想要的是自信地生活。只是硬币的另一面,不听市场的声音,没有100%优秀的钻石,自负的冷头青年,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市场和消费者的双重教育。

在不确定的2023年,小米汽车也不例外,甚至在重重包围下,举步维艰。

原创文章,作者:C次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06223517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