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尹太白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唐唐
传统汽车公司分拆并独立上市其新能源汽车品牌似乎已成为一种趋势。
继广汽埃安、东风岚图、长安阿维塔相继披露独立上市计划后,吉利极氪率先迈出实质性一步。
12月13日,吉利汽车宣布建议拆分极氪并独立上市。极氪可能于12月7日在纽约时间向美国证券交易会提交保密基准IPO注册声明草案。
据悉,极氪寻求估值超过100亿美元,并计划于2023年第二季度在纽交所上市。
那么,年轻的极氪能如愿以偿地实现美国梦吗?极氪成立于2021年3月,如果能如期上市,将刷新传统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品牌和汽车制造新力量的最快上市记录。此前,从成立到上市,最短的蔚来花了近四年时间。
汽车分析师「探客出行」极氪不仅是一个新品牌,也代表了吉利汽车转型的新理念,同时肩负着吉利汽车向新能源汽车时代转型的责任,如果要进一步摆脱传统燃料汽车和吉利汽车、几何、宝腾等品牌的约束,独立融资、独立发展是极氪必须克服的障碍。
目前,极氪在售车型为首款纯电动轿车极氪001,价格区间为29.9万-38.6万元,专注于中高端市场。极氪被认为是吉利汽车利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支点,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极氪突破的窗口期不长。
新能源时代的挫折
极氪成立前,吉利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过程相当坎坷。
2015年11月,吉利汽车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旨在实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90%以上。
蓝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刚刚达到20万辆门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1%左右。
完全是空中楼阁。新能源汽车投资者李磊向「探客出行」直言不讳地说,2015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尚未形成,包括市场教育、消费者认知、供应链、三电系统等。吉利汽车一直想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复制燃料汽车市场的辉煌,但从结果来看,它并没有取得特别好的效果。
蓝色吉利行动以失败告终。
根据吉利2020年的财务报告,其汽车销量为132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8万辆,同比下降39.8%,仅占总销量的5.2%,甚至比2019年的8.3%低3.1个百分点。
长期以来,吉利汽车的许多主要车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反应平平。例如,几何A的月平均销量超过4000辆,几何C的月平均销量超过1000辆,而BYD元的价格范围相同PLUS广汽埃安月均销量超过1.2万辆AION Y月均销量超过9000辆。
吉利迫切需要一把钥匙来打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门。
2021年2月,基于全球汽车产业和应用环境的变化,吉利汽车披露了两项蓝色吉利行动计划:
计划一是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和节能,体现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小排量节能汽车;
计划二是发展智能纯电动汽车,成立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积极参与智能纯电动汽车市场竞争。
极氪成为第二个蓝色吉利行动的载体。
事实上,极氪的诞生并非一时兴起。在2020年财务报告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极氪CEO安聪慧说,早在五年前,极氪的计划就开始了,包括一系列拆分准备,成立了新的电动汽车研究所,正式成立了极氪核心团队和极氪组织流程。
经过多年的准备和规划,极氪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月9日,极氪001销量超过1万辆,110天,创下高端纯电动汽车品牌第一款销量最快超过1万辆的记录;截至12月16日,极氪001累计销量超过7万辆,不仅实现了年度销售目标,而且连续五个月达到月度销量新高。
(图 / 极氪ZEEKR官微)
然而,极氪的前路并不平坦。
一方面,极氪没有造血能力。根据吉利汽车财务报告,2021年极氪总收入28.68亿元,净亏损10.1亿元;2022年上半年,极氪总收入88.28亿元,净亏损7.59亿元。据此估计,截至2022年底,极氪累计净亏损可能接近25亿元。
不仅如此,极氪的毛利率也难以乐观。2022年上半年,其整车毛利率仅为5%。同时,比亚迪整车毛利率为13.51%,魏小理整车毛利率分别为13.79%、11.55%和22.09%。相比之下,极氪的整车毛利率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2022年11月,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33.8%,这意味着市场的早期红利几乎消失了。对于进入市场较晚的极氪来说,它不仅需要用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实力说服消费者,还需要面对新能源汽车品牌和其他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封锁。
不难预测,即使能顺利在美国上市,极氪的前路依然充满了许多艰难险阻。
2.抢滩中高端MPV市场
新能源进入2022年MPV(多用途汽车)市场突然爆炸。
五月,东风岚图MPV蓝图梦想家上市,价格区间为36.99万-43.99万元;8月,比亚迪的腾势汽车MPV车型腾势D9.价格区间为32.98万-45.98万元;11月,吉利极氪MPV极氪009车型上市,预计2023年1月交付,价格区间为49.9万-58.8万元。
极氪001的月销量继续突破1万,但极氪并没有选择追求胜利,继续扩大品牌影响力,而是选择抢滩MPV市场的目的是什么?
目前值得一提的是MPV市场仍然是一个利基市场,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中国MPV2019年至2021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7%、5.7%和5.4%。
简而言之,与已经卷入极致的汽车市场相比,SUV市场,MPV虽然市场小,但发挥空间不小,可以为新能源汽车公司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想象力。「探客出行」分析。
“现阶段MPV市场仍处于相对空白阶段。在消费升级、疫情、三胎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MPV市场正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以极氪为主的中高端新能源MPV汽车行业人士王银海说,这将逐渐成为刚性需求。
他认为,中高端新能源还没有真正解决家庭出行需求MPV,供需失衡,极氪此时很少有竞争对手进入局内,更有利于快速铺开市场,在品牌影响力、盈利能力等多维度上实现提升。
但是,在中高端MPV燃油车别克市场GL8仍然是当之无愧的霸主,极氪想借新能源化趋势虎口夺食并不容易。
2022年1月至11月,别克GL8的销量超过11万辆,兰图梦想家和腾势D两者的销量之和甚至不足前者的零。p>
(图 / 别克官微)
所以极氪009可以打破中高端MPV市场竞争格局吗?
有利的方面是,MPV市场新能源化趋势不可逆转,市场增长加速。2021年,中国MPV车型销量为105.5万辆,其中纯电MPV销量达到2.9万辆,同比增长184.7%,远高于MPV市场同比增长0.1%。
缺点是中高端MPV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少数MPV品牌统治导致消费者认知相对固化,中高端新兴MPV以2015年丰田埃尔法尊贵版为例,品牌接受成本较高,虽然已发布近八年,但仍地位显赫,且涨价难求。
王银海告诉「探客出行」:燃油车时代有MPV试图打破中高端品牌MPV市场竞争格局,但最终只能徘徊在10万元左右的价格范围内,从未与别克竞争GL8.丰田埃尔法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没有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壁垒。虽然打破竞争格局并不容易,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在他看来,传统MPV车型往往有外观单一、安全性低、操控性差、智能缺失等痛点,这些痛点只是氪009突破的机会,在固化的中高端MPV在市场上,硬碰硬并非最优解,抓住并解决痛点或脱颖而出。
极氪009想要打破中高端MPV市场竞争格局需要强调和加强别克等产品的使用场景GL8定位业务,丰田埃尔法定位保姆车,定位清晰,然后抛光核心功能,形成差异化竞争,有利于快速站稳脚跟。李磊说。
与此同时,他还认为,用户运营和服务的持续改进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毕竟,仅凭产品实力很难动摇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
3.新能源品牌上市潮
极氪001和极氪009只推出了两款车型,为什么极氪急着去美国上市?
(图 / 极氪ZEEKR官微)
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极氪上市可以大大缓解吉利汽车的财务压力,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扩大业务规模;二是自2022年以来,传统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选择拥抱资本市场,上市可以交换资本、品牌影响力等芯片,然后在下一场比赛中获得机会。
极氪并不是唯一一个背靠传统汽车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目前,五家国有汽车企业(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东风集团、北汽集团、长安汽车)已推出各自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民营汽车企业吉利汽车、BYD、长城汽车也与新能源汽车品牌加入战争,传统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品牌战争已经开始。
10月20日,广汽埃安宣布完成182.94亿元A轮融资,53名战略投资者入股,投资后估值1032.39亿元。根据规划,广汽埃安将选择混合改革上市的机会,影响新能源汽车品牌科技创新板第一股IPO上市。
11月17日,东风蓝图宣布签署并交付A轮融资协议。融资金额为45.5亿元,投资后估值约为295亿元。蓝图汽车CFO沈军透露,未来将根据具体情况启动后续融资,并考虑综合市场和监管政策IPO。
11月28日,长安汽车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阿维塔独立发展,高度市场化,战略合作伙伴资源深度整合,未来有独立上市计划。
相比之下,极氪虽然率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分拆并独立上市并不容易。
首先,分拆方的相关资产可以独立经营,不能有利益转移;其次,分拆方离开原企业后应得到市场的认可,真正实现独立和独立。
在众多传统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中,虽然极氪最有可能首先上市,但与广汽埃安、比亚迪等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相比,极氪不仅进入较晚,而且品牌影响力有限。此外,吉利汽车还没有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规模,无法为其提供经验和帮助,极氪的前进道路很长。李磊认为。
根据吉利汽车发布的五年发展计划,极氪在2025年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居世界前三,销量达到65万辆。但目前,极氪这个目标还很远。
显然,极氪仍然需要更多的准备和规划,特别是在传统汽车公司努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时刻,如何规划品牌战略,挖掘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形成独特的技术优势,或突破极氪的关键。
*注:文中的人名都是化名。文中的图片来自极氪。ZEEKR官微。
原创文章,作者:探客深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30113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