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600万大关!
12月9日,中国汽车协会发布数据,今年1月至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增长1倍,市场份额达到25%。其中,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月产销达到新高,分别达到76.8万辆和78.6万辆,同比增长65.6%和72.3%。
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增长,另一方面是传统燃油汽车的衰落。据中国汽车协会统计,11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38.6万辆和232.8万辆,环比下降8.2%和7.1%,同比下降7.9%。
年销量超过600万大关后,新能源汽车行业会加速还是踩下减速?
新能源汽车加速跑
国补退潮或暂时抑制需求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齐海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增量渗透阶段,行业渗透率达到20%后销量会上升得更快。
据中国汽车协会统计,今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月销量达到78.6万辆,同比增长72.3%,市场份额达到33.8%。
然而,祁海阳表示,在增量渗透阶段,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的要求将更高,优质产品的价格也容易上涨,供应短缺。保持高价格运行可能是一种新的常态。
据浙商证券统计,自今年3月以来,比亚迪、特斯拉、小鹏、哪吒等30多个汽车品牌提高了新能源汽车价格,涨价幅度从1000元到3万元不等。而大规模的降价潮还没有发生。
俄罗斯和乌克兰局势导致的化石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刺激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终端需求,用户体验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再加上原辅材料价格成本增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也直接导致了新能源汽车产品价格的上涨,人们可能不得不逐渐习惯和适应好车价格的高。齐海阳说。
此外,即将到来的国补退坡也将对新能源汽车价格产生一定影响。11月23日,比亚迪发布了《车型价格调整说明》(以下简称《价格调整说明》),提到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此后上牌车辆国家将不再给予补贴(现有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4800元/辆,纯电动汽车12600元/辆)。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晓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补贴退潮将暂时抑制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但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势头已经形成,不会改变。
那为什么电动车会形成高歌猛进的势头呢?
祁海阳说,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是新能源产业革命和智能汽车的代表和载体。在双碳减排的目标下,人们的绿色环保理念得到了加强,低碳出行逐渐成为新常态,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加是正常的。
中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已经从以前的政策补贴驱动推动的销售转变为产品驱动的市场发展路径,这是政策力量和市场力量的结果,直接推动了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齐海阳说。
张晓荣还认为,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从快速增长阶段进入爆发阶段,销量将继续快速增长。
这种高歌猛进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会带来什么机会?
祁海阳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影响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的重建,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三窗口。因此,新能源汽车很可能成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机。
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将逐渐全面电气化,从而衍生出更多的细分行业和商业模式,使汽车行业有机会首次走向高科技、高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迅速从上半年的刚性成本竞争转向下半年的智能技术竞争,这也将推动和提高中国许多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和发展质量。齐海阳说。
比亚迪向左特斯拉向右
比亚迪和特斯拉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最重要的两大玩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今年,这两大巨头在销售、利润、价格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趋势。
从销量来看,比亚迪今年表现突出,前11个月销量162.83万辆,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四分之一,在中国排名第一。
回顾去年,特斯拉仍然是销售之王。2021年,其全球总销量为93.6万辆,比亚迪仅为73万辆。但今年,比亚迪吹响了反击号角,前三季度销量达到118万辆,位居新能源汽车行业世界第一。特斯拉销量90.86万辆,位居世界第二。
然而,尽管比亚迪已经赶上了销售,但它在盈利能力方面仍然落后。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实现净利润32.9亿美元(约229亿元),比亚迪实现净利润57.16亿元,约为特斯拉的四分之一。
净利润的差距与双方汽车的整体价格差距有关。然而,高性价比战略也促进了比亚迪销量的快速增长。根据乘客联合会的数据,比亚迪汽车在11月国内市场的批发量为22.99万辆,同比增长135.4%,而特斯拉的批发量为10.03万辆,同比增长89.7%。可以看出,比亚迪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特斯拉今年在海外市场取得了突出成就。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SMMT)数据显示,特斯拉在11月份销量超过6000辆,在英国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品牌中排名第一。据记者报道,特斯拉在美国、挪威、新西兰、瑞士、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和意大利赢得了今年11月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
由于双方汽车毛利率的差异,特斯拉有信心降价,并选择了不同的价格调整方向。12月7日,特斯拉再次降价,推出了限时促销福利。12月7日至12月31日,消费者将购买合格的特斯拉现有汽车并完成交付,并将额外减少6000元现金。
特斯拉在今年第四季度进行了多轮降价。10月24日,特斯拉下调了国内价格Model 3和Model Y一些车型的价格降低了3.7万元。今年11月,特斯拉推出了购买现有汽车和合作保险机构的汽车保险组合,并按时完成了4000元至8000元的保险补贴。
比亚迪的选择是涨价。根据比亚迪11月发布的《价格调整说明》,公司将调整王朝、海洋、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从2000元到6000元不等。2023年1月1日前签订定金的客户不受价格调整的影响。
从整个行业来看,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降价潮还是涨价潮?乘客协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公开表示,今年年底可能会出现一轮涨价浪潮,明年新能源国家补贴将退出。汽车公司降价后,如果当时再涨价,将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销售。
申港证券研究报告认为,目前销量低于预期或仍致力于扩大市场份额的汽车公司仍不敢轻易提高价格,并出台了限时保险政策。汽车公司无论是涨价还是降价,都从自身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相当于增加企业成本压力。叠加原材料、动力电池和芯片的价格一直很高,新能源汽车公司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证券时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12202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