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发展前景]悲观之声四起:自动驾驶泡沫会破灭吗?

来源 |伯虎财经(bohuFN)作者 |陈平安最近,一则消息把自动驾驶行业推到了聚光灯下。曾经的自动驾驶独角兽Argo AI突然宣布解散,原因在于离L4级别的自动驾驶太过遥远,烧不动钱了。要知道,Argo AI不是普通的企业,背靠大众、福特两大巨头的它估值曾一度来到73亿美元,是业内妥妥的明星。Ar

来源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陈平安

最近,一则消息将自动驾驶行业推向了聚光灯。自动驾驶独角兽Argo AI突然宣布解散的原因是离开L4级自动驾驶太远,烧不动钱。你知道,Argo AI不是普通企业,背靠大众和福特两大巨头,估值一度达到73亿美元,是星。

[自动驾驶发展前景]悲观之声四起:自动驾驶泡沫会破灭吗?

Argo AI不是孤例。同样的例子也有Ibeo,这家激光雷达老企业也宣布破产,因为他们无法融资,即使他们仍然坚持Mobileye、Waymo等待企业,估值也大幅下降。

市场惊叹不已,悲观之声四起:自动驾驶泡沫会破灭吗?

然而,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可以预见的正常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所(AIR)院长张亚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批外国自动驾驶公司被淘汰了,我会更早判断。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自动驾驶正在开始下半年的竞争,大规模的商业运营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例如,百度最近发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重点关注其自动驾驶业务的商业化成果,其中百度Apollo近年来,汽车智能解决方案的累计定点和签约金额预计将达到114亿元,自动驾驶旅游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提供140万乘车服务。

毫无疑问,这些企业仍在用自己的表现来证明自动驾驶所代表的终极价值。

01 下半场大浪淘沙

自汽车诞生以来,人们对自动驾驶的幻想从未停止过。

1960年,德国进行了一些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尝试。20世纪80年代,卡内基梅隆大学(CMU) 的“Navlab该项目诞生了世界上第一辆基于视觉的自动驾驶车辆。15年后,Navlab 5跑完2850英里,其中98%是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发展前景]悲观之声四起:自动驾驶泡沫会破灭吗?

当然,真正的创新源于2006年左右激光雷达 (Lidar) 出现。通过激光雷达,人们将深度(距离)引入自动驾驶领域。2009年,谷歌旗下Waymo开启了自动驾驶行业商业化发展的序幕。

但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实施,行业逐渐发展出不同的商业路径。

一是坚持跨越式路线L开发4级自动驾驶技术。

一步到位的高级自动驾驶技术代表了行业的终极理想。数据显示,车祸的大部分原因都是人为因素,如超速、酒后驾驶和疲劳驾驶。自动驾驶可以从源头上改善交通安全。

更大的机会是,目前的汽车资源被极大地浪费了。 Koen Frenken 和 Juliet Schor 私家车调查 95% 时间要么在交通堵塞,要么在停车场。通过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企业有望从技术服务向运营服务转变,同时大大提高汽车利用率。

但问题是,创始人和投资者都严重低估了高级自动驾驶商业化的难度。小概率事件层出不穷,计算能力的迭代需求和高成本,甚至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都成为其商业化道路的障碍。

自今年以来,资本已经退潮。据瑞兽分析统计,今年前十个月国内自动驾驶领域融资只有67笔,融资金额只有143亿元,比2021年下降了约32%和61%。

因此,在百度内部被称为攀登珠穆朗玛峰,沿途下蛋的模式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也就是说,在商业布局的过程中,始终以最终实现无人驾驶为目标,做出不同的关键点。

比如很多自动驾驶企业选择降维与汽车企业合作,或者做场景应用寻求利润。

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与上汽、阿里合作的智己已交付;百度Apollo最近,汽车智能解决方案的累计定点和签约金额预计将达到114亿元,与中国最大的汽车科技公司之一的合作关系也在深化。

洗牌后,行业无疑朝着更健康、更成熟的方向发展,而那些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也逐渐暴露出来。

02 量产为王

事实证明,规模效应不仅是汽车行业的秘诀,也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底牌。

一方面,规模带来了自动驾驶技术所需的大量数据。从目前自动驾驶的发展来看,张亚勤于2008年提出 未来最贵的资源不是石油,而是数据和算法。

另一方面,大规模分摊成本,为研发持续输血。

以百度为例,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百度萝卜快速向公众提供140万无人驾驶旅游服务订单,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等10多个城市,部分地区每天订单15次,百度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无人驾驶汽车服务提供商。

据36氪报道,目前百度L4无人车收集的数据量达到2TB/台/天,百度自动驾驶车队每天到300-400TB。

这也是百度自动驾驶信心的源泉。IDG苏坦总经理在2022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ANP3.0算法的来源来自于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外行驶的会场Robotaxi,百度是中国第一个广泛应用于中国的百度Robotaxi商业化运营公司,相关车辆已成熟运营两年多。

这也是百度智能解决方案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过去L二级辅助驾驶供应商多为博世、采埃孚等Tire优点是方案成熟度高,即插即用,但功能落后,体验差异很大。

即便如此,这并不意味着汽车公司会更加关注技术的先进性。在功能上,安全性和可行性是他们考虑的首要任务。因此,对于与降维合作的自动驾驶企业,AI 算法能力和工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而百度的Apoll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坚持软硬结合的理念,不仅是算法和计算平台ACU全栈自主研发,确保端到端效率最大化,同时关注城市、高速、停车场,完整落地。

[自动驾驶发展前景]悲观之声四起:自动驾驶泡沫会破灭吗?

根据百度三季度财务报告,AVP已在威马W6.长城哈弗神兽、坦克500、欧拉闪电猫等广汽埃安全系车型,ANP2已经在威马W6车型量产。

与此同时,百度还扩大了与中国最大的汽车科技公司之一的合作关系ANP(Apollo试点辅助驾驶),AVP(自主泊车)和高精度地图。

无论是百亿签约金还是不断扩大的合作规模,无疑证明了Apollo自动驾驶解决方案(ASD)的含金量。

不难看出,大规模应用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未来。百度选择的自动驾驶商业模式显然更可行、更合理。

03 进入正循环时代

虽然行业热钱不在,但自动驾驶行业正在走向更健康的发展道路。

一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开辟新领域、新轨道,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正在发布相关政策,通过建立工作机制、技术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促进自主驾驶全无人商业化。

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上升。今年前九个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387.7万辆,同比增长113.2%。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到61.1万辆,创单月历史新高,渗透率首次超过30%,达到31.8%,同比增长11.0%。

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也带动了市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需求。今年上半年,中国有228万辆乘用车具有组合驾驶辅助功能,市场渗透率上升至32.4%,同比增长46.2%。

在政策和市场的催化下,百度等一批自动驾驶企业正在突出重围,进入正循环。

根据官方数据,今年第三季度,百度自动驾驶旅游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提供47.4万次乘车服务,同比增长311%,环比增长65%。

服务增长带来了更多的数据积累。对于自动驾驶来说,最有价值的资源是数据和算法。大规模运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百度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使自动驾驶更加完善和安全。

这种迭代不仅使技术本身更安全,而且为相关政策的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北京最近发布的自动驾驶无人通知中,百度已成为第一批获批企业。

Apoll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也是如此。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百度的技术差异化优势将促进更多的合作和大规模的商业运营,进而促进技术进步。

就像三个耦合齿轮一样,一个旋转驱动其他齿轮一起旋转,形成正循环。

随着下半年新能源汽车的竞争,自动驾驶不仅是汽车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最终目标。

有机构预测,2022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到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4%,预计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到32197亿美元。2022年,中国自动驾驶市场将增长更快,增长约24%。

走向正循环的自动驾驶业务,不仅有望成为百度增长的新动力,还将加速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迭代。

*文章封面的第一张图片和图片,版权属于版权所有人。如果版权所有者认为其作品不应免费浏览或使用,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平台将立即更正。

原创文章,作者:伯虎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29161951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