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到高调造车的胜算是什么?

十月,华为问界以12018辆的成绩创下单月销售记录,并且连续3个月销量破万,成为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马。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搅局者”,华为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到高调造车,究竟胜算几何?|1|华为在汽车领域上的布局由来已久。早在2009年,华为便投入力量研发车载通信模块,成立了车联网业务部,重点研发车联

10月,华为问界以12018辆的成绩创下单月销售记录,连续三个月销量突破1万辆,成为一匹彻头彻尾的黑马。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搅局者,华为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到高调造车的胜算是什么?

|1|

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历史悠久。

早在2009年,华为就投资研发车载通信模块,成立了车联网业务部,重点研发车联网和自动驾驶领域。

当时华为在汽车领域的研发更像是抱草打兔子,没有战略意图。没有人预料到这些早期的技术积累和储备会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上大放异彩。

转折点发生在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禁止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重创华为智能手机业务。

为了找到新的利润支撑点,华为必须在手机外开辟新的战场。就在这时,智能汽车进入了华为的视线。

被禁后不久,华为任正非发布了组织变更文件,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该部门直接隶属于华为ICT管理委员会。

也许是为了减少合作伙伴的怀疑,或者为了避免树大招风,华为的早期战略更加保守,主要集中在为汽车制造商提供软硬件服务上。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他们仍然拿着琵琶半遮住脸,在宣传时保持沉默。

为了打消外界的疑虑,任甚至于2020年10月亲自发布了《关于智能汽车零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称未来谁会建议造车,干扰公司,调离岗位,寻找另一个岗位。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套路。

任最后一次说这种残酷的话是在2002年。当时,任严格表示,华为坚决不制造手机。结果,在同年底的手机终端项目审批研讨会上,任不仅同意项目审批,还当场宣布投资10亿元。

任正非发布决议后不久,华为就解决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进行了调整,部门ICT余承东直接掌舵,将管理委员会划归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

2021年,随着全球电子消费市场的持续低迷,新能源汽车成为少数经济增长点之一。面对这个巨大的市场蛋糕,华为不再隐瞒和犹豫,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迈进。

|2|

华为制造汽车的想法非常简明:通过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积累,实现了汽车水平。目前,华为与汽车公司推出了三种合作模式:

一是智能零部件供应模式,即华为向汽车制造商提供车联网模块等软硬件产品,这也是华为早期与汽车公司最基本的合作模式。

第二种是HI(Huawei Inside)该模式由华为向汽车公司提供全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并在车辆上标注HI2021年4月,华为联合北汽发布首款HI车型-极狐阿尔法,今年由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和华为联合打造的汽车品牌阿维塔也配备了HI解决方案。

第三种是华为模式,目前华为只与赛力斯合作。

2021年4月,华为、赛力斯联合推出首款试水作品—赛力斯SF5.华为主要为这款新车提供服务Drive One 电动驱动系统,Hi Car车机系统和HUAWEI Sound音响系统。

这个试水工作不成功。从2021年4月到年底,赛力斯全年累计销量仅为8000多辆,还不到蔚小理的十分之一。

2021年底,华为升级了赛力斯,推出了新车型M5.比赛力斯SF5,问界M五首将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提升到不止一个量级,被很多人视为智能车机的天花板。

除了智能驾驶舱,华为的技术优势还涵盖了智能驾驶、智能网络、智能电动和智能汽车云四个部分,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生态技术系统。

问世界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华为强大的销售渠道。李翔曾说过:在一个城市,市场份额将相差8倍,这表明了渠道建设的重要性。

据统计,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国销售界有1086家网点,远远超过魏小理等新车制造力量。其中,只有少数是赛力斯自己的店铺,大部分是华为手机店铺装修扩建的。

考虑到华为在全国开设了5万多家手机店,即使只有少数能够实现改造和装修,华为的销售渠道也可以继续扩大。据了解,华为HI今年年底,该系统的阿维塔也将出现在华为北京和深圳的旗舰店。

技术领先,渠道加持,两种法器接近,问界汽车扫除了赛力斯之前的衰落,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新军。

|3|

但华为要想证明自己不是昙花一现,还需要跨过两道坎。

第一个障碍来自于如何选择合作伙伴。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三种合作模式下,华为的参与和主导作用依次增加,但合作汽车制造商的实力依次下降。

对于目前与华为合作最密切的赛力斯来说,它的前身是一辆从小康汽车开始的小康汽车。如果不是华为的东风,恐怕还会徘徊在生死线上。

实力雄厚的传统汽车公司对华为的态度非常谨慎。他们要么只接受华为提供的基本软硬件,要么简单地开另一个炉子,自己开发整个栈。

在2021年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董事长陈红表示担忧。上汽不能接受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否则会成为灵魂和身体。上汽应该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毫无疑问,谁掌握了灵魂,谁就掌握了主导地位。任何强大的汽车制造商都不想成为华为的OEM。

对于华为来说,由于没有自己独立的车型平台,需要依靠合作伙伴现有的车型平台进行研发。无论是动力系统还是平台规划,与吉利、上汽等传统实力制造商仍有很大差距,这也成为制约华为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个障碍来自于如何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游戏,新能源汽车的轨道开始变得越来越拥挤。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大致可分为三个阵营。

阵营是老大哥比亚迪。比亚迪宣布全部停产燃油车后,全力进入新能源汽车。2022年10月,比亚各类新能源车型销量超过20万辆,在销量榜上遥遥领先。

阵营二是以吉利、长城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厂商。虽然错过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始红利,但这些传统汽车公司在熟悉了新的打法后,凭借深厚的技术和丰富的资金,迅速表现出强大的进攻能力和增长潜力。2022年10月,广汽埃安销量再次超过3万辆,随后位居比亚迪第二,吉利极氪、长安深蓝、东风蓝图等传统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表现良好。

阵营三是造车新势力。魏小理推出新车型抢占市场;哪吒、零跑等二线品牌以性价比为主,销量稳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的汽车。动力模式相同,产品定位相似,车辆价格相当。正因为如此,理想的汽车也被视为问界汽车最直接的竞争产品,两者之间会有你追我的精彩戏剧。

|4|

2021年底,华为余承东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誓,公司将在五年内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TOP3品牌。

在智能手机时代,华为曾经超越三星和苹果,成为世界上手机出货量第一的品牌。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华为还能重现昨天的辉煌吗?北京、广州、东莞、合肥的最后一项疫情政策是阳光明媚的

原创文章,作者:一见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23231732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