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靠模仿、抄袭的车企火出天际,哪怕成立19年以来从没有一款自主研发、创作的车型,但却毫不妨碍它的“封神之路”。更为离谱的是,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从未盈利的这家车企,在股票跌到1.14元后,突然像打了鸡血一样复活,经过10个月的沉淀蓄势,持续上涨10倍到9.94元,近期更是刷出3连板涨停的新纪录,强
一家依靠模仿和抄袭的汽车公司在天空中大受欢迎。即使自成立19年以来,从未有过自主研发和创作的车型,也不妨碍其封神之路。更离谱的是,多年来一直在亏损,从未盈利的汽车公司,在股票跌到1.14元后,突然像鸡血一样复活,经过10个月的沉淀,继续上涨10倍到9.94元,最近是连续三板新纪录,强劲回归a股热搜索,如此奇怪的逆转,恐怕只有电影和电视剧。但这一幕,就在眼前,让广大投资者大吃一惊。
这是众泰,被誉为山寨之王汽车公司,因为2016年模仿保时捷Macan汽车公司被车友称为保时泰,一举奠定了汽车行业高仿天花板的地位。最初认为模仿和剽窃不会持续太久,甚至可能被同行排斥和禁止,谁知道创造力好,直接复制,坚持汽车公司的主义,依靠模仿知名汽车公司,只是站在汽车行业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即使在2020年宣布破产,两年多后仍通过重组,通过融资复活,上演了汽车行业借尸体灵魂戏剧。
多年来,依靠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的原创汽车公司难以生存。为什么一直被复制和模仿的中泰仍然可以复活?支持它背后的神秘力量是什么?谁在乎不让它消亡,这个神一样的逆转,是资本的造神运动,还是股市的故意策划?众泰从未盈利,一直烧钱,年年亏损,这次复活是反击,还是涅盘重生后即将起飞的迹象?
过去,没有灵魂的中泰并不乐观。现在复活后,股票大幅上涨,但谁敢把希望寄托在一家濒临危机、难以自我保护的企业上呢?中泰只能靠融资生存。在保时泰之后,还有什么新的剽窃作品可以通过模仿在新能源遍地开花的道路上获得一席之地?
01.复活,但业绩继续亏损
只要稍微了解知一二的人都知道,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企业最初并没有制造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制造是其看家能力。它从汽车零部件开始。后来,它收购了丰田瑞特,并控制了江南汽车。从那时起,中泰的前身铁牛集团在模仿和模仿的道路上消失了,渐行渐远。
模仿市场上的许多经典车型后,2016年模仿保时捷Macan而且名声一时,中泰的皮尺在哪里,原品牌在哪里瑟瑟发抖,那些自主研发的设计师真的被中泰神的操作惊呆了。正是凭借模仿车型的热销,中泰在2017年登陆a股,但这一举动可谓圈钱。多年来,疯狂烧钱留下了巨大的漏洞,股市成为中泰新的融资来源。
上市后,中泰股价从18.18元跌至1.14元,亏损也在扩大。截至2021年,亏损已超过250亿元,2019年和2020年亏损超过100亿元。包括2022年第三季度,中泰只有1.88亿元,同期亏损1.396亿元,前三季度总收入4.858亿元,同期净亏损4.17亿元。然而,正是这一巨大损失,股市重新接受了上演借尸还魂的中泰。重组后,计划向不超过35名投资者非公开发行15.2亿股,为新能源智能网络汽车项目和渠道建设筹集60亿元。至于剩余资金,所谓补流,可能就是填补这几年留下的巨大损失。
复活后不再造车,而是布局新能源产业链?
中泰成名之前,一直靠生产汽车零部件盈利,但经过十几年的模仿和抄袭,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带来真正的利润和收入。相反,它更多的是噱头和无尽的烧钱和损失。逃离死亡的中泰似乎在灾难复活后开始意识到,由于汽车业务不能带来飞跃,最好重新经营旧业务。
然而,重操旧业很容易,靠过去的方式实现咸鱼翻身无疑是天方夜谭。然而,骨子里倡导模仿和抄袭基因的中泰,这次不再用尺子测量热门车型,而是专注于更赚钱的新能源,尤其是供应链。补血后,车辆、动力电池、零部件等领域的综合布局不仅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还发誓要模仿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成功的新能源供应行业公司,不仅要在锂上大惊小怪,还要在一直擅长的零部件上加码。既然造车不赚钱,那就布局新能源产业,模仿新能源产业赚钱的公司,找到新的存在感。
结论:即将进入20周年的中泰逃亡再次赢得了资本的青睐。恐怕这不是他们保时泰的声誉,而是模仿天花板的创造。既然锂和新能源有锂王,为什么不建立一个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呢?综合考虑,中泰无疑是最适合重塑的对象。他们可以在汽车制造中模仿保时泰。新能源领域不可能继续模仿宁德泰和比亚泰?
原创文章,作者:说财道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112213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