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Introduction一次被迫为之,一次以价换量。作者丨崔力文责编丨李思佳编辑丨朱锦斌上周,在文章《特斯拉,悬在所有车企头上的一把刀》中,曾展开讨论了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位于中国今年是否存在降价的可能性。十分巧合的是,本周一,这把悬在所有车企头上的刀,还是落下了。早晨8点,特斯拉突然位于官方微
导语
Introduction
一次被迫,一次以价换量。
作者崔力文
李思佳
编辑朱锦斌
上周,在文章《特斯拉,一把刀挂在所有汽车公司的头上》中,我们讨论了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今年是否有可能降价。巧合的是,这把挂在所有汽车公司头上的刀在周一仍然落下。
早上8点,特斯拉突然在官方微博上宣布,从现在起,中国大陆正在销售Model 3及Model Y价格调整,调整后Model 3车型起价265,900元;特斯拉Model Y车型起价为288元,900元(均为补贴后起价)。
此外,下面还补充说明,2022年12月31日终止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上牌车辆不再享受补贴。
消息一出,特斯拉的销售人员可谓倾巢出动。仅从微信朋友圈的场景来看,用抢白菜来形容Model 3与Model Y降价后的终端反馈并不过分,大家都很忙。
此时此刻,几天过去了。业内涌现出一种声音,特斯拉的运营直接扼杀了一些自主品牌电气化推新的希望。Model 3与Model Y,与主流车相比SUV细分市场的潜在客户全部收获。
但在我看来,上述观点可能是有偏见的。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必要降低特斯拉的价格。
事实上,熟悉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读者必须知道,它采用了相对固定的利润模式。首先,一旦上游供应链价格波动或其他成本环节发生变化,就有可能触发其调整机制。
其次,它也与交付目标和手中的订单量有很大关系。一旦相应的数字低于预期,也可能导致价格波动。
那么,仅以Model 例如,自2020年1月7日上海工厂交付以来,价格调整不少于10次。大多数时候,它与相关供应链的定位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关。换句话说,特斯拉更像是主动的。
但这一次,它改变了味道。作为证据,特斯拉的大神是根据推特研究的TroyTsklike这表明,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目前正处于寻找新的供需平衡点的阶段价格大幅下跌时,预计需求将增加,订单量将趋于稳定。
与此同时,他还提供了特斯拉的订单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全球订单积压达到峰值,接近5万辆。但随后,它呈现出快速下降的趋势。根据10月21日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全球订单积压量首次低于3万辆。
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特斯拉的积压订单也下降到了1.1万辆,而3-7月则是1.7万辆。
另一个背景必须知道,疯狂扩张生产线已经成为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今年在中国的主题,但在终端市场遇到类似的BYD、威莱、小鹏、理想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围攻,意向客户的转移也非常明显。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全马力的上海工厂,另一方面是手中的订单量急剧下降,甚至无法支撑越来越丰富的制造能力。更容易理解的是,特斯拉在中国逐渐无法销售。周一的降价更像是被动的,无疑想以价换量。
当然,仅就目前的效果而言,还是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必须承认在售Model 3与Model Y,即使在当下,无论是内外装饰设计的前瞻性、电子电气结构的集成、辅助驾驶的先进性、综合能耗、驾驶纹理、能源补充系统、销售模式等维度,仍有许多值得称赞的地方。
然后,与合适的价格相匹配,上述所有优势扩大,特斯拉恢复了以往的终端竞争力。
此外,必须感叹的是,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可怕的自行车毛利率。从刚刚发布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来看,虽然略有下降,但仍达到27.9%,这也给了它牺牲利润、刺激订单的信心。相比之下,竞争对手无法跟进。
至于文末,我想讨论想讨论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特斯拉今年的交付目标达到了150万辆吗?
作为背景,它CEO埃隆·马斯克还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自信地说:我们将有一个史诗般的年终结局,预测第四季度的需求,特斯拉不会以任何方式减产,无论经济是否衰退。
但实际情况是,特斯拉第四季度至少需要交付超过59万辆新车才能实现150万辆的交付目标。根据主要研究机构的预测,共识一般只能交付43.55万辆。
所以,如果真的按照这个趋势,即使选择了以价换量,问题的答案还是否定的。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0/27178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