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辆新能源汽车持续30分钟,向电网反向放电近1000度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未来将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鲁、川渝等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开展车网互动试点示范,力争在2025年底前建设5个以上示范城市和50个以上双向充放电示范项目。车网互动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放电,可参与峰谷、虚拟电厂、聚合交易等应用场景。

作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宝”反向电网供电,实现削峰填谷的早期想象,能否有效地给车主带来好处?

▍“反向充电”早就提到了概念

在政策层面,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0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202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优质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提高汽车网络的双向互动能力,加强对电动汽车充放电行为的调控能力,促进汽车网络互动等试点示范。

在技术上,反向充电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的早期推广中也有类似的设计,即“V2G技术充电网络”概念:以电动汽车为移动储能装置,可将储存在电动汽车电池中的电能反向输送到电网中,实现电能的储存和调度。

然而,由于当时新能源汽车的初始阶段,整体车辆带电量和相关技术尚未成熟,因此暂时搁置。目前,电动汽车反向供电的加速主要取决于车载电池储能能力的大幅增加和智能充放电控制技术的突破。

当电网负荷较低时,电动汽车可以利用自己的充电设施从电网中吸收电能;当电网负荷过高或紧急情况发生时,电动汽车可以通过反向送电功能将车载电池中的电能反馈给电网,以切割峰谷,平衡电网负荷。

简单地说,这个“反向充电”基本原理是,如果个人电动汽车有足够的电力,他们可以向充电桩反向供电,并根据供电的电力获得收入。晚上在家充电时使用谷物电价,白天在充电站放电时按峰值电价计算,差异是收入来源。

中国电动汽车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永伟告诉汽车市场,电动汽车反向供电技术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大型新能源汽车配电网及其充电设施的接入承载能力,有利于刺激新能源汽车作为灵活储能资源的调整潜力,可促进汽车、桩、电网等环节的技术进步。同时,也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辆新能源汽车持续30分钟,向电网反向放电近1000度'

图片来源:央视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整合和互动,《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中国将初步建立汽车网络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和优化充电峰谷分时电价,市场机制建设和试点示范将取得重要进展。到2030年,中国汽车网络互动将实现大规模应用,智能有序充电将得到全面推广。

▍消费者关注电价收入和电池寿命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江苏省无锡最近完成了中国最大的反向充电试验。50辆新能源汽车持续30分钟,向电网反向放电近1000度,每天可满足133名居民的正常用电。

根据政策计算,充放电每度电量达到0.9元。安徽省合肥市一个新建的V2G充电站,向电网反向送电,1.5小时可放电30度,收入约30元。经过2000次充放电计算,车主可获得6万元的差价收入。

然而,定期充放电使新能源车主不得不考虑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电池寿命。车网交互频繁,大大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充放电频率,同时也考验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目前,大多数高容量动力电池都是三元锂电池,其特点是能量密度高,但理论循环寿命较少。根据宁德时代电力电池领导者发布的数据,三元锂电池的循环寿命约为1500次。按计算,5天左右完成一次循环可使用20年左右,如果每天进行充放电循环,寿命会缩短。磷酸铁锂电池相对较好,以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为例,理论循环寿命可达3000倍以上。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述2000次充放电6万元的差价收入,车主还需要每天持续充放电5.4年。如果高峰期电价进一步上涨,差价上涨更有可能促进车主操作。

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公司都推出了终身电池保修,但也有很多门槛,如果后续政策大规模推广,车企是否会对反向充电做出质保限制还不得而知。

2022年,外媒报道称,在一场大规模暴风雪席卷美国,导致部分地区电力系统瘫痪后,美国车主发现逆变器与特斯拉Model连接 312V供电接口,可为家用电器供电。几天后,汽车的系统提示需要更换12V电池。当车主更换到官方服务中心时,特斯拉工作人员告诉车辆已经放弃了保险,因为特斯拉的保修政策明确规定电动汽车不能用作固定电源。

汽车市场指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相关部门还指出,面对下一阶段大型新能源汽车与电网整合互动的需求,如汽车网络互动技术体系和应用方案不成熟、缺乏关键技术标准、充电峰谷分时电价覆盖、配套需求响应和电力交易机制等。

为此,《意见》明确了两个反战目标和六项重点任务,不断完善车网互动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促进车网互动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原创文章,作者:车市睿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152214547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