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回应:50一万以内,有对手吗?

雷军回应:50一万以内,有对手吗?

无论是蔚小理,还是华为,比亚迪,战高端都是必然的 2024 新能源汽车淘汰赛的主旋律。

文章|蓝洞业务 赵卫卫

若要用一个词来总结余承东的2023,「遥遥领先」再合适不过。

他在 2024 发布朋友圈的第一天:「(问界 M9)积累大定破 3 万台同销量达到问界比 M7 提前 12 天!」

问界 M7 打了一场「起死回生」翻身,而 M9 高端之战才刚刚开始。但不久前,问界 M9 在新闻发布会上,余承东一句话也没提。「遥遥领先」,即使观众还是会频频喊出来。

取而代之的是更接地气的说法——「领先一代」和「领先不止一代」,这可能表明华为鸿蒙智行的问界品牌在走向高端的道路上也很谨慎。

在问界 M9 此前,中国新能源销量第一的比亚迪通过仰望品牌开辟了高端之路,弥补了比亚迪乘用车产品矩阵的最后一个拼图;询问边界 M9 发布后,小鹏汽车的高端 MPV 车型——小鹏 X9在 2024年初出现,本月内开始交付;两个月后,理想车是最贵最新的 MPV 车型 MEGA 交付也将开始;对于即将交付的小米汽车 SU7,雷军也在微博回应:50 一万以内,有对手吗?

无论是蔚小理,还是华为,比亚迪,高端之战必然是 2024 新能源汽车淘汰赛的主题。当品牌占据用户的头脑时,它开始将可靠的性能和高质量扩展到更高的配置和更豪华的车型,这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唯一途径。

「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豪华科技旗舰 SUV」、「科技车皇」诸如诸多名字加身,问界 M9 自然背负着华为智能选择汽车的许多期望,其背后的技术实力代表了华为成功的秘诀——「人海战术」,通过旗舰产品延伸到高端市场,也是余承东在手机业务线上的成功经验。

问界 M9 华为鸿蒙智行真的是从 0 到 1 一辆车,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豪华之战增添了一把火。

用「人海战术」冲出去

问界在华为发布 M9 在现场,华为终端的一名员工告诉我「蓝洞商业」,他以前买过 2021 第一辆年问界汽车 M5,他的一个同事,已经下了最新发布的M9,他们都是在华为终端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员工,现在他们已经成为华为鸿蒙志兴汽车的所有者。

「M9的车把配置已经满了,这是我最直接的评价。」一位华为终端老员工说。

他们都负责在华为终端开发华为最新产品 FreeClip 耳夹耳机,汽车是本次新闻发布会最大的主角,耳夹耳机可以说是本次新闻发布会最小的配角,但本质上,这个大大小小的逻辑是一样的,即华为在研发能力和背后的提高「人海战术」。

在早期,很多总结华为成功经验的案例都会提到华为「人海战术」,其实质是在销售和研发方面多赢少,集中力量,迅速占领目标。这一核心突破的学习能力是华为多年来生存的基础。

例如,在早期阶段,为了吸引客户,华为经常派遣大量的销售人员全天候为客户服务,有时甚至在与客户沟通和谈判时 100∶1。

一位手机行业高管也透露,华为在研发上的可怕统治力是在学习了对手的精髓后迅速投资 50 双工程师攻关,在某一点上迅速实现突破性领先。

所以,问界 M9 作为华为鸿蒙智行在汽车制造能力背后的产品,「领先一代」智能照明,智能空间,途灵底盘,「领先不止一代」硬核安全和高级智能驾驶依赖于数千名研发工程师「人海战术」才能实现。

人海战术的核心是人才的密集性。

根据公开数据,截止日期 2022 年底,华为有 11.4 一万名R&D人员占员工数量的一半以上,而华为智能驾驶相关R&D人员在 5000 至 7000 人的规模,其中 50% 拥有博士学位,过去十年,华为的研发费用接近万亿元。

高人才、高密度的技术研发「人海战术」,跟问界 M9 发布时,人山人海形成了独特的动员能力和市场号召力,只有华为才能掌握。

而且更重要的是,问界 M9 主要关键词是豪华科技旗舰 SUV,价格在 50 一万左右,定位是冲击高端的产品。

根据乘联发布的《2023年1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深入分析报告》,今年新能源产业大趋势已经显现。 1-11 月期间,中国的价格低于 30 汽车累计销量1万元 1674 万辆,同比增长 2.2% ;超过 30 汽车累计销量1万元 259 万辆,同比增长 30.8%的销量占30.8% 13.4%。

乘客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50 目前,超过1万辆的高端车型尚未进行具体计算,但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国内车型冲击高端市场已成为一种趋势。

据汽车行业人士透露,目前 60 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超过1万 8%,这部分市场在 2023 年 11 月增长了 18%的高端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

只有 8% 相比之下,渗透率 40% 就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渗透率而言,未来仍有巨大的增量空间,这就是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公司渴望尝试高端汽车。

与流行车型相比,高端车型更注重细节和质量,充分利用细节和配置,这意味着高端车型可以追求更大的自行车利润。在竞争激烈、毛利率下降的压力下,这无疑是汽车企业积极提升维度的一种方式。

从「机皇」到「车皇」

要理解问界 M9 ,就要先从 10 几年前的华为手机 Mate7 开始。

2014 年发布的 Mate7 这是华为手机走向高端的开始。这是华为第一款面向高端商务人士的旗舰产品。当时是华为终端创造了这个产品 BG CEO 余承东和华为终端 BG 何刚,首席运营官。

Mate 7 最大的特点是屏幕寿命长,配备指纹解锁等功能。独立开发的麒麟芯片,Mate7 该系列在图像等处理方面表现出色。

当时的高端手机市场仍由苹果和三星主导,产品价格区间往往在 3000 元至 4000 元。而 Mate7 打破这种模式,上市 6 一个月内连续热销,但价格仅为三星同档产品 Galaxy Note4 的 65% 左右。

因此,当许多人恢复华为手机的崛起时,他们认为高端旗舰手机是其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正是通过中高端市场的战略,华为手机才赢得了市场。

也正是靠着 Mate7 和后来的 华为消费者P8 BG 业务开放了增量市场 2015 年收入大增 73%,达到了 1291 1亿,成为中国第一家年交货量超过1亿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市场份额在中国排名第一。华为在当时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排名前三,仅次于苹果和三星。

如今,问界 M9 能够重演「机皇」命运,真正成为一代又一代「车皇」吗?

在新闻发布会上,问界 M9 目标车型,也是一批外国厂商,就像当年一样 Mate7 对标的三星。从加速、制动距离、转弯半径、空间大小等细分角度, M9 目标是库里南 4 座版,迈巴赫 GLS600、揽胜尊重创造版和宝马 X7 ,各种数据都有优胜的部分。

一些「领先一代」细节确实展现了华为的硬核能力,比如问界 M9 配备百万像素智能投影大灯,单像素屏蔽精度是行业水平 100 倍,与 ADS(华为高级智能驾驶系统)收集后,可实现准确屏蔽,达到远光不干扰的效果。汽车前照灯投影到户外后,也可成为户外100英寸大屏幕投影。

而「领先不止一代」它包括高级智能驾驶和硬核安全。

当代主流的驾驶模式仍然是使用手机和汽车屏幕作为导航,并询问边界 M9 临境抬头显示系统可以直接在汽车前窗投影变道方向、导航等驾驶信息,实时动态显示,让驾驶员有更沉浸式的驾驶体验。

智能驾驶也是 2024 到今年年底,华为的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是新能源厂商的竞争核心。 NCA 也将覆盖全国城区,不再局限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高速公路。余承东说,「全国都可以开,有路就可以开。不仅仅是。 M9,问界 M5、M7 和智界 春节前,S7将陆续更新版本,包括无人代客泊车功能。」

而且在智能驾驶方面,问界 M9 还有长板,全面升级 HUAWEI ADS 2.0 配备新设计的高级智能驾驶系统 192 线激光雷达,通过 GOD网络(通用障碍物检测) 2.0 和 RCR网络(道路拓扑推理网络) 2.0 ,车辆、行人、交通设施、标志、桩筒等可以精确识别,达到最远的可探测距离 250 米。

在至关重要的安全问题上,问界 M9 靠着 ADS 2.0 高级智能驾驶系统可以在主动安全方面实现前向静止汽车 AEB 最高支持主动制动速度 120km/h;在被动安全方面,9万 吨一体化压铸工艺12吨 处 2000MPa 核潜艇级热成型钢,9 安全气囊配置超高,都很硬核。

新闻发布会现场还展示了两辆重型卡车前后夹击的视频,询问边界 M9 实现了 ABCD 柱子完好无损。很难不想到最近有争议的理想车祸。毕竟,问世界 M9 和理想 L9 目前被认为是直接竞争产品。

2024 更内卷,更残酷

「造得好」这个命题问界 M9已经回答了,下一个命题是「卖得好」。问界 M9 要真正成为「车皇」,还要看 2024 年上市后的销量,尤其是赛力斯工厂的产能,每月都在上升 3 一万台规模之后。

目前,问界 M9 预计赛力斯超级智能工厂正在如火如荼地生产 2024 年 1 大规模交付将于月底开始。赛力斯超级智能工厂代表赛力斯的最高水平,这是一个达到极限产能水平的极限 60-70 灯塔厂一万辆。

2024 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高端汽车市场,必然会更加内卷,更加残酷。

首先,作为国内手机市场的老对手,华为将在汽车轨道上再次遇到小米。蓄势三年的小米选择了问界 M9 发布两天后,官方宣布首款 C 高性能汽车 SU7,新车将在那里 2024 年推向市场,背后的自研电机、自建电池厂、 9100 吨大压铸集群已成为小米硬核汽车制造技术的保证之一。

「大家不要叫 9万9 不可能,14.9万 也不可能。」雷军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表示,这意味着小米汽车不可能走低价路线,而是靠性价比和生态取胜。

与其他新的汽车制造商相比,小米汽车是一个迟到的球员,但雷军已经赌了未来15年,让小米成为世界前五大汽车制造商,这注定要让 2024 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多了一个坚定的竞争对手。

其次,作为当前的问界 M9 最大的对手无疑是理想汽车的中大型 SUV 前者声称是L9「1000 内最好的 SUV」,后者号称是「500万以内最好的 SUV」,可谓旗鼓相等。

纵观整个 2023 国内新能源制造商,最突出的性能是理想的汽车,不仅通过增程技术和准确的产品定位,超额完成 30 一万辆的销售目标是保持毛利率 20% 水平,而且会在 2024 每年发布多种产品,包括 3 月份首款纯电 MPV 车型 MEGA,售价与问界 M9 同属 50 一万的价格范围。

最后,国内市场很可能无法容纳这么多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淘汰赛仍在加剧。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翔曾认为,只有行业前五名才有资格更好地生存。在他看来,特斯拉、比亚迪和华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前五名的前三名,其他汽车公司将竞争剩下的两个配额,这将是市场模式 2025 年前稳定下来。

比亚迪和特斯拉的新能源头地位依然稳定,华为曾经是理想汽车的学习对象。

李翔曾公开承认 2022 第三季度,问界 M7 把理想 ONE 华为的超强能力让理想失败了 ONE 提前停产,一个季度亏了十几亿,团队都残疾了,很长一段时间理想都没有还手之力。「面对华为的竞争,我们内心的心态是80% 是学习,20% 尊重,零抱怨。」李想曾说。

理想的汽车应该在那里 2024 每年发布四款新车型,形成四款新车型 8 全面攻击车型的竞争态势,挑战全年 80 销量一万。从本质上讲,理想汽车的目标是在中国市场实现豪华品牌销量第一,理想的豪华品牌梦想和问世界 M9 要探索的高端汽车市场目标趋同,两者必有一战。

2024 新能源市场将在多大程度上卷入?

随着威小理、比亚迪、华为和小米的新车陆续交付,这个残酷的答案也揭示了供给侧给出了更多的选择,答案是消费侧是否付费。

原创文章,作者:蓝洞商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072114399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