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来汽车计划拆分电池制造业务,为新公司和外部融资

据两人介绍,12月6日,威来汽车计划拆分电池制造业务,为新公司和外部融资,这是威来汽车努力降低成本,努力尽快实现利润的措施之一。

拟分拆到新公司的资产将包括计划中的电池工厂、测试设备和一些专利。

知情人士表示,威来汽车的电池部门由高级制造工程师领导,“他们的前雇主,包括苹果和松下,可能最早在今年年底分裂,并将寻求外部投资者,估值将在稍后决定。”

有传言说全裁员

今年10月,网上流传的一张图片显示,蔚来计划裁员规模不同,涉及多个部门和岗位,裁员比例在10%-20%之间。

威来汽车计划拆分电池制造业务,为新公司和外部融资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根据之前的财务报告,截至2022年底,蔚来汽车共有26763名员工,在“蔚小理”三家汽车公司中所占比例最高。相比之下,理想汽车员工19396人;小鹏汽车有15829人。

如果按照 10% 比例计算意味着大约有2600人受到影响。

11月初,蔚来汽车 CEO 李斌发布了一封全员信,提到了公司即将到来的组织和资源投资方向的调整。全员信中还提到,根据计划,威来汽车将减少约会 10% 对于左右岗位,具体调整工作将在 11 月份完成。

威来汽车计划拆分电池制造业务,为新公司和外部融资

这说明威来汽车确实裁员了,10%的裁员规模得到了证实。

当时市场上也有传言称蔚来“电池部门连锅端”。然而,这一谣言并没有得到蔚来汽车的官方确认。

威来汽车计划拆分电池制造业务,为新公司和外部融资

12月5日,威来汽车首席执行官李斌在电话财务报告会议上表示,虽然电池自制项目被评估为三年内无法提高毛利率,但公司将继续进行内部电池研发,生产将委托外部电池。这间接表明,威来“电池部门连接锅端”的消息是谣言。

目前,蔚来拒绝评论“蔚来计划剥离电池制造部门,最早在年底分拆”。

威来自制电池工艺

从参与研发到有意自制,再到回归只做研发,这是威来汽车目前的动力电池制造之路。

2021年,蔚来电池研发团队成立于2021年。当年9月,蔚来正式发布了与宁德时代合作研发的75 kWh三元铁锂电池。

2022年5月,蔚来计划在上海嘉定区安亭镇投资2.18亿元新建R&D项目,包括31个从事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R&D的R&D实验室,1条锂离子电池试生产线和1条电池组pack线。

2022年6月,李斌表示,将继续加大对动力电池相关领域的投入,威来子品牌阿尔卑斯将配备自主研发的电池,并将于2024年下半年投产。李斌还透露,威来将于2024年推出800V 800V高压电池为4680电池,计划配备威来第三代平台(NT3)车型。

2022年8月,据报道,威莱正在开发磷酸锰铁锂电池和4680电池,并计划为威莱及其子品牌阿尔卑斯提供大规模生产这两种电池。磷酸铁锰锂电池的大规模生产工厂将在合肥电池厂进行。

2022年10月,威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注册地址为合肥经济开发区,法定代表人为曾舒湘,李斌为董事长。根据股权渗透,公司由威来控股有限公司控股100%。

2023年2月,有消息称,蔚来计划在合肥建设第一家电池厂,生产类似特斯拉的大圆柱电池,规划产能40GWh,可用于40万辆电动汽车。

2023年9月,有消息称,威来计划与动力电池公司蜂巢能源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大型圆柱形电池。双方将在马鞍山投资试生产线,部分研发人员将合并,但双方的制造和采购将保持独立。

之后就是“全裁员”的谣言和剥离电池业务的消息。

稳步推进威来充电站和换电业务

2018年至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33.28亿元、-114.13亿元、-56.11亿元、-105.72亿元和-145.59亿元。

显然,这是一个谣言。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网站,威来已经出现在“汽车制造商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显示,威来已经获得了独立汽车制造的资格。信息显示,威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的生产地址为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白塔路 299 法定代表人是秦力洪。

威来汽车计划拆分电池制造业务,为新公司和外部融资

图片来源:网页公告

12月5日晚,江淮汽车和威来宣布,威来从江淮收购了第一先进制造基地和第二先进制造基地的生产设备和资产,总税费约31.6亿元。李斌回应说,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如果威来完全由自己独立制造,制造业成本将下降10%。

此外,蔚来汽车正在稳步推进充电站和换电业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20日,威来官方微博宣布其充电桩已超过2万根,覆盖全国306个城市。

在换电方面,东至抚远,西至喀什,北至漠河,南至三沙,甚至海拔最高至4469米,开辟了6纵4横9大城市群的高速换电网。

威来已经实现了用户累计换电3200多万次,平均每天换电6万次,平均每1.44秒就有一辆车从换电站全电出发。

近日,又有两家龙头企业加入蔚来汽车换电阵营:

11月21日,长安汽车与威来签署了电力更换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促进电池更换标准的建立、电力更换网络的建设和共享、电力更换车型的研发、建立有效的电池资产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合作。

11月29日,吉利汽车宣布与蔚来汽车在换电领域进行全面合作。蔚来汽车的换电业务将首次延伸到“B端”市场。

据了解,目前威来汽车的充电桩业务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一些投资者对NIO表示不满 Power(蔚来能源系统)对独立融资感兴趣,也有一些初步接触。未来不排除NIO Power独立融资。

总结

动力电池的研发和制造是一项重资产投资。据了解,生产能力达到1TWh的动力电池制造至少需要投资约1400亿元购买电池生产、测试和回收设备。

获得汽车制造资质的蔚来汽车,如果剥离电池制造业务,将大大降低财务压力。

可能会出现“更好的蔚来”。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锂电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081413855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