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劣汰,强者突破
作者:李欢
编辑:蒙多
风品:令煜
来源:首财——第一个财经研究院
小米汽车真的来了,汽车市场会更卷。
1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第377批新产品《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其中包括小米品牌纯电动汽车。
据悉,两款产品定位为SU7和SU7Max/Pro,资质借用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一般来说,相关产品在汽车申报图曝光后6-12个月即可上市。
从舆论反馈来看,小米汽车的价值肯定更高,但有网友直言不讳地说,网上传播的价格可能超过30万元。“价格屠夫”预期有明显差距。
对与错,还要看相应的配置、最终定价和市场测试。然而,仅从竞争模式来看,30万价格部分无疑是激烈的,看看行业价格重组的浪潮,看看前浪威莱、小鹏、理想情况,或有更深入的经验。
接(上)文:
5
销售净利一骑绝尘,赢在哪里?
看着一路狂飙的理想汽车,一定要加大力度。
11月9日,理想汽车发布第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收入约347亿元,同比增长271%,环比增长21%。小鹏前三季度总收入仅为176.26亿元,威来上半年仅为195亿元。
今年前三季,理想汽车总收入达到821亿元,同比增长近两倍。按照这个增长率,全年突破千亿大关应该没有悬念。
更令人欣慰的是,理想已经率先告别了损失的泥潭。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达到22%,同比增长7.3%。得益于此,前三季度,理想汽车归母净利润达到60.46亿元,同比增长36.45%。你知道,特斯拉Q3 毛利率不过 17.9%。
从长远来看,理想汽车连续四个季度盈利:2022年第四季度净利润2.57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99.3亿元,第二季度净利润2.93亿元,第三季度净利润2.23亿元。
截至11月27日,理想汽车港股市值3359亿港元,小鹏汽车市值1267亿港元,蔚来汽车市值990.2亿港元。
分层状态清晰可见。问题来了。作为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三剑客,为什么理想车骑得这么好?
强反超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产品卖得好,规模效应实现了利润的快速增长。
为什么产品能这么好地发挥作用,对舆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理想汽车的畅销胜于增程技术路线,与纯电相比具有里程优势。有人说,理想汽车的畅销胜于产品定位。爸爸的汽车和家庭定位直接触及了中产阶级家庭消费的痛点,解决了他们的出行需求。也有人说,理想的汽车胜于娃娃。从L9到L7,娃娃产品策略留给消费者的唯一问题就是花多少钱。
在行业分析师孙业文看来,里程优势、产品定位和产品选择较少有原因,但理想的高效执行和战略集中很容易被忽视。回顾一下企业的发展历程,从理想ONE到理想L7,一心一意地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中。而且蔚来跨界做手机,小鹏半路开发飞行车。诚然,市场应该鼓励企业创新,但能源和财力毕竟是有限的。很明显,拿投资者的钱去捡芝麻扔西瓜。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一步一步地缓慢。如果你想真正站在脚跟上,达到规模效应,你必须掌握专业和特色,坐在一个真正的冷板凳上,以消除最终的繁荣。
不要太夸张。截至今年6月底,小鹏汽车账面现金等价约110.10亿元,蔚来约137.24亿元,理想汽车约607.41亿元。
很明显,理想汽车的血条越厚,折腾越少。
6
华为噩梦和短板知道多少?
回顾心路历程,赖以发财的增程式技术备受争议。幸运的是,理想和李翔有足够的战略决心和坚持。随着产品的畅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增程式产品。例如,当前火灾的边界最初也选择了增程式技术路线。
11月8日,理想创始人李想发微信称,未来一两年,中国自主品牌,尤其是仍坚持多档PHEV的汽车企业,将转型为增量程序的技术路线。
李翔还强调,这一判断可以在2025年作为时间点进行验证。预计长城系和吉利系将转向扩展路线。
是否成行,不做评价。可以肯定的是,理想,李想现在的鲜衣怒马,现在的信心就足够了。
俗话说,居安思危,形势越好,越要如履薄冰。
仔细观察理想的汽车,并非无可挑剔。
例如,在已交付的车型中没有纯电动产品。据36氪介绍,在国庆节前的理想汽车秋季战略会议上,李翔直言:“智能驾驶的全力投资晚了半年。然而,投资不足的课程只能通过加强投资来解决。”
与此同时,战略会议问题也延伸到2028年。理想内部认为,届时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可达90%。理想情况下,如果要留在牌桌上,至少2028年要卖出300多万辆车,比2025年卖出160万辆车的目标翻倍。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会议还提到了问界M7的强劲崛起,并讨论了应对华为挑战的计划。
从某种意义上说,华为就像一场理想的噩梦。今年6月,李翔曾发帖称,2022年第三季度,M7的发布和交易直接破坏了理想ONE。在战略会议上,理想的高管选择了“扬长避短”。
11月9日晚,在理想汽车财务报告电话会上,李翔表示,理想汽车对华为的态度:80%是学习,20%是尊重,0%是抱怨。
问题是,光靠学习和尊重就能抵御强敌吗?如何尽快弥补不足,时间不等人,市场不等人,对手不等人。
7
主动改变淘汰赛
活着才是硬道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制造业颠扑不破的真理是产品为王。
近年来,随着电气化转型的加快,智能化已成为新势力抢滩的新阵地。魏小理“三剑客”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布局。
具体来说,蔚来创造了NIO Pilot,小鹏汽车制造出来“XNGP”系统,理想的汽车创建了AD Max 系统。
然而,根据智能驾驶水平,这三家公司都没有突破L3水平。据了解,L3和L2之间最大的区别是,该系统可以取代人们成为驾驶主体,实现脱手,全速自动驾驶需要强大的感知技术。
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和德国允许L3级自动驾驶。美国加州监管机构此前曾允许通用汽车Cruiseee 和前谷歌旗下 Waymo 自动驾驶出租车在旧金山运营。但最近,随着两起自动驾驶事故的发生,加州市车辆管理局(DMV)开始限制并引起美国社会对自动驾驶安全的担忧。
除驾驶安全风险外,L3释放后还存在道德风险。要打破上述困境,必须不断完善核心技术,提高智能驾驶安全性。
对于蔚来、小鹏和理想来说,智能驾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与华为等跨越通信轨道的竞争对手相比,缺点也非常明显。小鹏汽车IOT升级和权利保护事件的持续发生是一个缩影。
从行业环境的角度来看,虽然智能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要让梦想真正进入现实并依靠智能驾驶来突破并不难。特别是随着一波价格战的浪潮,从业者应该调度所有的资源,同时增加智能驾驶的研发,如何掌握规模,做好平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业内也质疑自动驾驶。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在2022年年度业绩交流会上直言:“(自动驾驶)都是胡说八道,都是忽悠,是皇帝的新衣服。自动驾驶只是一个被资本包围和炒作的概念,最终是一个高级辅助驾驶!”
不评价是非,但必须承认,所有的用户体验都是中心,生存是艰难的事实,销售是新力量回归血液的关键,也是资本故事的关键,理想的汽车是抓住用户的核心痛点,全心全意地建造汽车。
11月17日,随着纯电动产品MEGA出现在广州车展上,理想汽车产品的缺点得到了修复。根据公开信息,这款车型被网民嘲笑为“高铁”MPV采用800V高压平台,全球首款5C麒麟电池,充电22分钟,续航600公里。
根据公司的官方披露,理想MEGA发布1小时42分钟,产品预订量就突破了1万辆。
同日,小鹏MPV产品X9也出现在广州车展上。其定位为智能纯电大七座MPV,预售价从38.8万元起。X9的价格低于理想的MEGA。
背后是小鹏组织效率的提高。以渠道改革为例,自今年7月以来,经销商加盟授权已经从原来的单一直营模式转变为“直营 授权经销商”。
何小鹏在第三季度电话会议上表示:在总裁王凤英的领导下,销售渠道正在发生重生变化,使整个系统更加高效、灵活,扩张速度更快。
危机四伏的威来仍然有信心。在广州车展上,联合创始人秦丽红表示,威来不会倒闭,并坚定承诺中国所有新能源品牌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可靠的。
的确,在高端市场,蔚来依然拥有傲人的市场份额,多年的用户口碑也是一笔抗风险财富。从拉长维度来看,蔚来、李斌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洗礼、起伏,具有很强的韧性和穿越基因。还记得2019年股价业绩双杀,李斌被戏称“最惨的人”,转年后便拉来强外援,股价销售飙升。那么,长安汽车的合作会是否极泰来的另一个信号吗?
问题是,俗话说,随着时间的推移,2023年的河流和湖泊毕竟与2019年不同。市场越来越理性,竞争越来越高,新的力量品牌不少,投资者的耐心更有限,可以说淘汰赛已经进入下半年,留给每个球员的时间很少。那些无法盈利的从业者应该如何留住投资者呢?
变化是唯一不变的。牛根生曾说:“改变别人很难,调整自己是最简单的”。对于“蔚小理”同样如此。面对残酷淘汰赛的下半场,新产品越来越多,市场上仍然存在变数。即使是看似稳定的理想汽车也不能掉以轻心。三个剑客是携手进入决赛还是分道扬镳?
知耻后勇,居安思危,一切皆有可能!
本文为首财原创
原创文章,作者:首条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3006136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