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瑞健在《欧美电动汽车需求疲软,电气化步伐放缓》一文中指出,欧美电动汽车行业正处于需求疲软、转型放缓的困境。标准普尔全球移动的一项调查显示了消费者需求疲软的原因。标准普尔全球移动认为,虽然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越来越接近燃料汽车,但负担能力不足仍然是消费者不愿意接受电动汽车的主要原因。
根据标准普尔全球移动对全球7500名消费者的调查,近一半(48%)的受访者认为电动汽车的价格太高,尽管他们知道大多数电动汽车本质上都有价格溢价。是否负担得起是潜在电动汽车买家最关心的问题。这种现象在美国市场并不独特。负担能力不足会影响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甚至在电动汽车已经获得重大市场份额的地区。
全球高级移动技术研究分析师Yanina Mills说:价格(高)仍然是电动汽车(购买)的最大障碍。他指出,在过去的两年里,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热情”这种态度的明显降温表明,电动汽车市场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细分市场。
价格一直是大多数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指标。麦肯锡《2023年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指出,虽然中国消费者希望升级车辆,但随着高质量、低成本效益车型的不断创新,降低再购买预算的客户比例明显高于以往。谁不喜欢呢?“质优价廉”的产品呢?
虽然电动汽车市场可选车型不断增加,车辆续航里程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税收抵免和补贴政策的认识也有所提高,但不到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电动汽车技术已经准备好进入大众市场。标普全球移动调查发现,42%的受访者会考虑购买电动汽车,62%的受访者仍在等待技术改进。
延长时间线会发现消费者对购买电动汽车的态度波动。2019年,由于电动汽车可选车型范围的限制和豪华车型的主导地位,当时只有58%的受访者愿意购买电动汽车;2021年,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急剧上升,购买意愿飙升。全球86%的受访者对购买电动汽车持开放态度,这可能与福特、现代、大众等大量主流车型一起进入市场,促进补贴政策,以及未来禁止销售内燃机的立法。
资料来源:S&P Global Mobility,图表制作:车市瑞见
但到2023年,只有67%的受访者愿意购买电动汽车,比2021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在这方面,标普全球移动互联网汽车和车辆体验总监Brian Rhodes认为,利率上升和库存短缺是主要原因。此外,美国税收抵免政策的变化和媒体对充电网络可靠性不足的宣传也促进了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意愿“降温”。
除了“买不起”,充电问题是阻碍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的次要原因。调查发现,约46%的受访者担心充电时间过长,44%的受访者担心充电设施不完善。
虽然消费者明白充电体验不同于加油站,但他们最多愿意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中国、印度和巴西的消费者对换电和补能感兴趣。75%以上的全球受访者愿意花30分钟更换电池,平均价格为16美元。
在家充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吃香”。调查发现,42%的受访者主要在家给电动汽车充电,51%的电动汽车车主在家里安装了充电器。事实证明,车主会选择各种地方给车辆充电,包括街道、高速公路和工作场所。电动汽车车主希望在路上快速充电,但在家充电时间不多。
续航里程越高,消费者会越喜欢吗?答案不是这样。大多数受访者愿意接受大约300英里的续航里程。只有29%的受访者更喜欢300英里以上的续航里程。因此,目前的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基本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在过去的几年里,尽管消费者愿意购买电动汽车,但他们的购买理由保持不变。购买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三个主要原因是燃油节约(69%)、环境效益(56%)和性能/驾驶体验(31%)。
激发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热情,也需要消除许多障碍。充电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快速充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一次技术进步的实现等,但最重要的是负担得起的价格。
编辑丨杨朔
排版丨郑莉
来源丨S&P Global Mobility
原创文章,作者:车市睿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1615134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