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黎炫岐
编辑/高智
“只要能发工资,就很容易不裁员。”一年前,威来汽车首席执行官李斌语气坚定。一年后,李斌“食言”,寒冬即将来临,蔚来提前入冬。
裁员的公开信突然来了——11月初,李斌发表了《组织优化与两年优先事项》内部全体员工的信,表示“根据公司制定的组织和业务优化计划,公司将减少约10%的岗位,具体调整将于11月完成。”随后,其子品牌阿尔卑斯被曝不再是独立项目,部分岗位相应裁减。
然而,裁员并不一定总是一件坏事。像流水一样烧钱的蔚来终于在入冬前学会了节衣缩食。至少资本市场的反应是积极的。毕竟,蔚来近年来一直在亏损,裁员和降低成本已成为必要的选择。至于寒冷的冬天能否迎来温暖的春天,我们必须打个问号。
大刀“削骨”,但股价反应上涨
“对不起,这次调整会影响一些同事,请理解,这是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得不做出的艰难决定。”11月3日,一封内部全员信打开了蔚来“削骨”前奏。全体员工在信中表示,将对涉及组织和资源投资的方向进行调整,岗位将减少10%左右,具体调整将于11月完成。
根据9月25日威来汽车发布的2022年ESG报告,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共有26763名员工。根据员工总数,威来的人员调整可能涉及2600多人——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理想汽车员工19396人,小鹏汽车15829人。
信中还提到,未来两年将是汽车行业变革竞争最激烈的阶段,要进一步提高执行效率,确保关键业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虽然威来今年交付了5款全新产品,在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交价超过30万元,但其综合表现与预期目标仍存在差距。李斌表示,要想赢得决赛资格,必须进一步提高执行效率,确保关键业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
图片来源:蔚来内部全员信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威莱召开了30多次研讨会,重点关注业务和规划,确保核心关键技术的长期投资,保持技术和产品的领先优势;确保销售和服务能力能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确保3个品牌9个核心产品如期上市;组织效率,合并重复部门和岗位,改变低效内部工作流程和分工,取消低效岗位;提高资源效率,推迟和减少3年内无法提高公司财务业绩的项目投资。
这封公开信发布后,媒体很快透露,威来的子品牌阿尔卑斯已经开始裁员。据汽车媒体明星频道报道,威来的新品牌阿尔卑斯不再是一个独立的项目,人员将被分配到威来的各个部门,一些职位将相应减少。
尽管外界对此议论颇多,并不缺乏对其现金流的担忧。但显然,这一举措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公开信发布后,蔚来美港股连续两次上涨。11月6日,蔚来港股收涨7.17%,报65.80港元,盘中涨幅超过8%,两天累计涨幅达到13.3%。;11月3日,蔚来美股收涨5.65%,报8.23美元,两天累计涨幅10.5%。截至11月6日,蔚来美股市场涨幅超过3.5%。
蔚来别无选择,只能从奢侈到节俭,但蔚来别无选择
事实上,蔚来这次“收紧裤腰”也许是必然的选择。毕竟,根据蔚来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该公司亏损109亿元,现金余额仅为315亿元。自成立以来,根据公开财务报告,2018年至2022年,蔚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28亿元、-114.13亿元、-56.11亿元、-105.72亿元和-145.59亿元。总的来说,该公司在过去的五年半里损失了764亿元,可以说是稳定的“新势力亏损第一”头把交椅。
蔚来财报
巨额亏损和蔚来“大手大脚”烧钱的习惯没关系。
首先,“换电模式”虽然其他汽车公司一直在考虑威来烧钱的大头,但它一直在考虑“快充”,但蔚来坚持逆流而行。根据公开信息,截至10月26日,G30连霍高速公路宝鸡西服务区霍尔果斯方向已建成威来汽车第2000座换电站。蔚来总裁秦立红此前公开透露,建设一个换电站的成本约为300万元,之前建设的1700个换电站总成本约为51亿元。除施工成本外,换电站的维护、人工支出、运营成本、电池损耗等费用也不小。
但威来似乎还没有准备好调整方向,李斌在今年年初提到,“NIO 发表在Day上‘2023年新增400座电站’计划远远不够。我们确立了新的目标,决定在2023年新建1000个换电站,到2023年底共建2300多个换电站”。此外,官方消息显示,蔚来不仅要在中国建电站,还要在欧洲建电站。
如果换电站可以理解,威来的许多行为一度被质疑为无所事事。今年9月中旬,威来首次公开了全栈自主研发的框架和成果,并发布了备受争议的威来手机。但这是威来一贯的风格。在早期,威来举办了NIO Day还为用户包机,包高铁,花很多钱请乐队。更不用说威来自己做电池、芯片、三电系统等了。
事实上,无论是烧钱建电站还是手机,背后的逻辑都是一致的——提升品牌意识,提升用户体验,构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生态闭环。就像NIOIN一样 李斌在2023蔚来创新科技日上表示,“蔚来做手机不是因为手机企业跨境进入汽车行业,也不是因为手机赚钱,而是因为蔚来用户需要一款与蔚来无缝连接的手机。”
从早期的用户反馈和销售数据来看,这一逻辑是可行的。当时,威莱多次走出圈子,迅速收获了大量忠实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反响良好。其月销售额往往位居新势力榜首,市值一度超过1000亿美元。
然而,培养消费者习惯的时期已经逐渐过去,边际效率下降是必然趋势。因此,今年年初,威来的销量一度陷入危机,尤其是4、今年5月,威来的销量下降了1万辆,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威来不得不采取降价手段来维持销售,相应的是强大的汽车和理想的汽车一路赶上,理想的月销量超过4万辆,同时小鹏汽车和零跑车也多次刷新交付记录。
此外,蔚来还不能忽视华为强势加持下的问界冲击,以及2024年上半年即将进场的小米汽车,
在内外焦虑下,虽然从奢侈到节俭是困难的,但蔚来必须做出选择。
年底冲刺,新能源汽车开心难过?
尽管蔚来最近发生了不断的变化,但从整体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公司正蓄力于年底冲刺,希望过上美好的一年。
让我们从总体数据开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10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9万辆和95.6万辆,同比增长29.2%和33.5%,市场份额达到33.5%。
具体来说,10月份理想汽车交付量达到4.04万辆,同比增长302.1%,迎来了月交付量超过4万辆的新里程碑。截至今年10月31日,理想汽车全年交付28.46万辆,接近年底达到35万辆的目标;小鹏10月份交付量突破2万辆大关,创下单月交付历史新纪录;10月份零跑车交付1.82万辆,同比增长159%;10月份,蔚来汽车交付1.61万辆,同比增长59.8%。
而且传统汽车公司的数据也不错。据《中国能源报》报道,比亚迪10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0.18万辆,这是比亚迪首次单月销量超过30万辆。今年前10个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为238.15万辆。从这个角度来看,比亚迪300万辆年销售目标的完成率接近80%;10月,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6万大关,约6.21万辆;10月,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约3.05万辆,首次突破3万辆,同比增长178.08%。其中,长城的欧拉品牌10月销量10826辆,同比增长94.29%,这也是该品牌连续6个月销量超过1万辆的原因。
乘客联合会公布了新能源制造商的零售销售清单
当然,高销量的背后离不开今年频繁的价格战。正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在经销商沟通会上所说,汽车企业“双11”促销活动、广州国际车展、新车上市等因素都有利于提升汽车销量。与此同时,地方购车补贴和汽车企业促销活动仍在继续。预计11月份零售额环比增长约10%,约210万辆。
然而,以价换量的代价是利润空间被压缩,汽车公司的毛利率可能不会上升而是下降。因此,很难确定今年年底的竞争是谁。
原创文章,作者:锌刻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161513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