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储能一推一拉就跑了?

作者:Ada物联网智库 原创

最近,一则“前华为副总裁史耀宏辞职创业,进军工商储能”这个消息在业内引发了讨论。储能站在风口之际,另一位大企业高管走到了尽头。

与此同时,近期行业内有亿级大项目的消息不断传来——

纬景储能锌铁液流新型储能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130亿元在湖北省启动;

南网储能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人民政府签署了《大姚抽水储能电站与新型储能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框架协议》。该项目的静态投资约为90亿元;

诺德股份发布投资公告,控股子公司诺德盛世计划与湖北省黄石经济开发区签订项目投资合同,投资建设诺德光储能电站零碳智能产业园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52亿元;

巨安储能铁基液流储能电解液年产60万吨基地项目签约落户湖北省黄冈市,两期建设总投资23亿元;

……

这也不禁让人想探索储能。“蛋糕”真的那么诱人吗?

2022年是业界公认的储能行业大年。

政策端,《“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应用的通知》等优惠政策。

在工业方面,毕马威中国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联合发布的《新型储能动力能源转型》显示,2021年以前,中国每年新成立的储能相关企业约有3400家。随着储能行业的快速升温,2022年成立了38294家储能相关企业,是2020年新成立储能企业数量的10倍,是2021年的近6倍。

到2023年,储能圈依然热闹。

根据中国化工物理电力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在公开活动中披露的数据,今年1月至6月,中国投产储能项目159个,其中新型储能投产项目154个,投产装机规模7.05GW/14.66GWh。储能项目半年装机总规模已超过2022年全年总和。从1月到7月,各省有2000多个储能项目备案,华东地区排名第1185位。

工商储能一推一拉就跑了?

根据应用场景,储能可分为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其中,用户侧储能可分为工商储能和用户储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家庭用电价格相对较低,用电保障效果较高,工商储能因其单体规模较大而受到更多关注。这也是前华为副总裁史耀宏选择的轨道。

中国化工物理电力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工商储能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中国工商储能装机总量约占新型储能装机总量的4.5%。据新型储能装机总量约70GW估计,2025年底中国工商储能装机总量约为3.2GW。工商储能系统成本约1.2-1.5元/Wh、预计储能时间约为2.5小时,到2025年约为2.2GW到2025年,工商储能累计市场规模约为65-80亿元。

从模式上看,工商储能不同于大型储能调峰调频电站。其主要目的是利用电网峰谷差价实现投资回报。主要负荷是满足工商内部的电力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光伏发电的自发自用,或通过峰谷差价套利。

所谓工商储能峰谷套利,是指——低电价充电,高峰时段放电给工商用户,可以帮助用户节约用电成本,避免拉闸限电的风险。目前,我国工商业普遍实行分时电价政策和尖峰电价政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还鼓励和支持10kV以上的工商用户直接参与电力市场,加快工商储能商业模式的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我国多个省份的工商电价进行了调整,包括峰谷价差扩大、时间调整等。

目前,工商储能系统主要通过“储能电站低电价充电,企业生产高电价放电”,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峰谷电价差扩大后,工商储能系统的经济性也可以相应提高。

根据北极星储能网发布的数据,9月份20个省市峰谷电价差超过0.7元/元kWh,已有25个省市超过0.6元/kWh,上海峰谷价差最高可达1.3632元/kWh。

工商储能一推一拉就跑了?

图源:北极星储能网

此外,浙江、湖北、湖南、上海、安徽、广东、海南等省市的分时电价每天设置两个高峰,用户可以实现“两充两放”,帮助提高储能系统的利用率,缩短成本回收周期。

此前,智能方与众象新能源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凯祥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说,除了两次套利外,政府还允许储能电站隔断销售电力,以进一步解放储能的市场价值。这些更倾向于市场的政策脱离了以往补贴刺激市场的缺点,将更能刺激建立工业生态和新的应用模式,形成长尾效应。

除了政策端的推动外,碳酸锂价格的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商储能的发展。根据上海钢铁联合会9月19日发布的数据,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下跌2000元/吨,平均价格为18.85万元/吨。你知道,去年年底,价格仍处于60万元/吨的高点。

碳酸锂价格的暴跌直接推动了占储能系统成本50%以上的重要部件——储能电池成本下降。这显然将成为加快工商储能发展的重要拉力。

多玩家竞争,但仍有风险

花香吸引蝴蝶,工商储能展示的新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也吸引了更多的玩家涌入这个市场。

阳光电源

9月初,阳光电源发布了全新的工商液冷储能系统产品PowerStack 200CS系列。循环效率超过91%,单机全年放电4500度以上,可大大提高电站效率。此外,该系统还支持各种商业模式,如需求控制、虚拟电厂、峰谷套利、需求侧响应、功率因数改善等。根据浙江经济模式的计算,它将在3.87年恢复。

工商储能一推一拉就跑了?

比亚迪储能

工商储能一推一拉就跑了?

今年5月,比亚迪推出了第一个集成刀片电池的储能系统“比亚迪魔方”。

“比亚迪魔方”储能系统的核心特点是配备刀片电池,采用世界上第一个CTS集成技术,即Celll To System电池与系统集成,直接将电池集成到储能系统中,可以减少约36%的部件数量,提高约98%的空间利用率,增加约30%的结构强度。“比亚迪魔方”可灵活组合,适用于工商储能、电站级储能等应用场景。

科华数据

作为UPS行业的老领导者,科华数据不仅可以提供电源保护,还可以提供光伏储能、微网和企业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它还推出了科华人工智能智能电能管理系统。

据介绍,广东汕头首个零碳工厂微网络示范项目、重庆主城区最大用户侧智能源站储能项目、浙江省最大用户侧磷酸铁锂储能示范项目、最大用户侧储能示范项目等工商储能示范项目已全面实施。

工商储能一推一拉就跑了?

智光电气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介绍,智光电气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核心的智光电气之一“PCS(变流器) BMS(电池管理系统) EMS(能量管理系统) DMS(储能全寿命周期大数据管理系统) CMS(云能源管理平台) 先进电池PACK”覆盖高压级联、低压组串技术路线的全栈核心技术系统数字能源设备供应商。

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经建立了能源数字控制和能源管理平台,形成了“能源数字控制系统”“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储能EMS”“储能智能云网”“光存储微网智能源管理平台”“智能电运维系统”“光伏电站运行管理系统”等待许多产品和技术的应用。

今年,业内经常出现“工商储能第一年”一方面,呼声意味着工商储能正在走向行业主舞台,从行业、资本等方面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这条轨道仍处于早期阶段。

央视财经近日援引中关村论坛专业机构的预测,指出今年新型储能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80亿元(指除抽水储能外的新型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储能约占95%)。但工商储能的装机量仅占10%左右。简单来说,今年工商储能的市场规模还不到50亿元,与潜在的5-6万亿元市场空间相比,只是长城的第一步。

这也与行业发展初期的挑战和风险有很大关系。

首先是安全问题。工商储能企业零探索智能首席运营官宫悦在接受36碳采访时表示,虽然工商储能系统的回报率相当可观,但一旦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项目收益率将直接归零,甚至造成其他财产损失。对投资者来说,收益大于损失。

此外,对峰谷价差政策可持续性的担忧也是许多投资者和企业犹豫观望的因素之一。

除了工商之外,家庭储能也可能隐藏着机会

在近年来海外能源危机的影响下,再加上恶劣天气的影响,居民用电的阻碍也使家庭储能和家庭光储能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根据东方证券研究所的计算,2015年,全球家庭储能年新增装机容量仅为200mW左右,但自2017年以来,全球装机容量大幅增长。到2020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已达到1.2GW,全球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58GWh。

如此明亮的增长预测来自许多方面。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光伏家庭储能系统可以减少停电对正常生活的不利影响;从电网的角度来看,支持统一调度的家庭储能设备可以缓解高峰时段的电力紧张,为电网提供频率修正。

“就像90年代的空调一样”,一些市场资深人士曾经比较过家庭储能。作者认为,一方面,它隐喻了家庭储能将在未来某个时间节点迅速普及,成为妇女和儿童知名的基础家庭设施。另一方面,它也表明,家庭储能产业链上的企业将迎来绝佳的发展机遇。

目前,特斯拉、派能科技、BYD、华为、小米、三星等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家庭储能。此外,除了传统的家庭储能外,随着公路旅行和户外露营的不断普及,户外电源也已成为一个新的发展立足点。

综上所述,整个储能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无论是工商还是家用储能,其实都是全行业对绿色能源升级达成的共识和持续努力。

参考资料:

1.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国内工商储能市场兴起:投资者关注,已成为储能企业的重点方向之一”

2.工商储能第一年,真火还是虚火?|36氪新风向,王方玉

原创文章,作者:物联网智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01712577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