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祥威
编辑 | 德新
“中国的高端SUV市场在25万到30万之间排名第一。”
9月19日,小鹏G9 2024款上市, 何小鹏再战G9。
2024款的小鹏G9 共有五个版本:
- 650 Max 35.99万元
- 702 Max 30.99万元
- 570 Max 28.99万元
- 702 Pro 28.39万元
- 570 Pro 26.39万元
与去年设定的30.99万起价相比,2024款从26.39万元起降低了4.6万元。这个价格也和特斯拉的Model相比 Y的起价完全一样,正面挑战的意义已经很明显了。
G9再次开始,也是中国品牌对国际品牌影响的代表战。
去年9月,小鹏G9上市。这款车定位为中大型五座SUV,起价30.99万元,顶级(非纪念品)44.99万元,号称“最好在50万以内的SUV”。
何小鹏对这款车充满信心,认为明年将超过奥迪Q5的销量,月销量将连续突破1万辆。
然而,G9却跌跌撞撞。乘联数据显示,G9上市至今累计销量超过1.3万台,平均月销量超过1000台。
小鹏再战G9,这次能顺利胜利吗?
一、老G9,「沧海遗珠」
去年小鹏G9上市时,主要有几个卖点:
- 800V高压平台被称为同级充电最快;
- 全场景XNGP,小鹏独特的智能驾驶祝福;
- 与保时捷卡宴相比,威巴克双腔空悬,操控舒适。
作为小鹏的旗舰车型,这款车基于X-EEA3.0电子电气架构,上面提到的几个亮点,即使放在今天也很能打。
然而,复杂的SKU设置让用户抱怨这款车。
G9上市提供的最初选装包分别是:
- 5D音乐座舱售价2.2万元;
- XNGP辅助驾驶,售价2.8万元;
- 4C超快充电池组1万元。
这种SKU和选配策略受到了很多质疑,增加了用户的选择难度,G9上市冷淡。
两天后,小鹏根据用户意见迅速调整了产品命名逻辑和价格配置,起价仍为30.99万元,但原价超过2万元的5D音乐驾驶舱成为标准,伪装降价超过2万元。
但G9的销量最终还是失败了。
G9上市失败后,小鹏团队总结了以下问题:
- 在产品层面,智能驾驶不是标准;
- 低感知配置堆积过多,用户产能;
- 价格方面,脱离用户预期;
- 在营销方面,节奏拖延,沟通不集中;
- 在渠道方面,管理混乱,内耗严重;
- 在组织方面,营销服缺乏有效沟通;
- 交付方面,交付不及时,退款严重。
- 对G9失败的反思也扩展到了公司层面。
总的来说,何小鹏认为公司存在六大问题,核心在于组织、结构和运营,更核心在于人。基于此,小鹏开始了组织变革。一个直观的数字是,去年小鹏的财务报告中提到了12位高管,今年只剩下两位了。
G9发布后不久,以增程路线为主的中大型五座旗舰SUV理想L7发布。理想的L7比G9更早地实现了月销量超过1万元的记录。
G9被竞争产品碾压,有人称之为“沧海遗珠”。
2024款G9的到来,可以理解为修正错误后再次出牌。
二、改款的逻辑
总的来说,新G9做了以下改变:
标配扶摇架构,吸收智能、电能、能耗等最新技术。
减少低感知配置,如去除用户很少使用丹拿音响配置等。
何小鹏说,在过去,G9使用了更高端的丹拿音频。在尝试使用自主开发的算法后,它发现它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接近相同的质量,成本更低。
此外,仪表板下部取消了钢琴烤漆设计,取消了伸缩杯架,换回了普通杯架等。
此外,借助大众汽车的供应链优势,优化成本。
具体是:
- 除星阙灰、霜月白、新月银三种配色外,还增加了暗夜黑、星际绿两种颜色
- 内饰增加气宇灰内饰配色
- Nappa真皮座椅标配
- 增加前排座椅靠背座椅的通风和加热功能
- 标配双50W风冷无线快速充电
- NVH进一步优化,车内噪音为53.9分贝,时速为60km/h
在这些变化的背后,何小鹏表示,他与1000多名用户进行了沟通,迭代了7个版本,收集了数万个用户建议。新G9的价格也下降到了一个更低的范围。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们抛开品牌因素,只看产品实力,G9的产品实力比Model好 Y能打得更多。
比如:
后排座椅更舒适;
车机互动体验更灵活;
智能辅助驾驶着陆更快等。
何小鹏公布了城市NGP落地目标:今年年底,城市NGP落地50个城市; 2024年上半年,城市NGP落地约200个城市,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城市。
必须指出的是,特斯拉Model Y后轮驱动起价26.39万,加FSD需加6.4万,合起来32万左右。
与小鹏自己的G6相比,G9不会造成兄弟打架。
G9比G6更注重质量,空间比G6更大,内饰配置更豪华。
G6入门版价格从20.99万开始,顶级版本27.69万开始,G9的价格刚好高于G6一档。
三、布局15-30万,小鹏低谷反击
G9上市后的一年里,小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组织变革为首,从传统汽车企业挖掘出王凤英、易寒等营销人才。
另一个变化是开始促进与产业链的合作。
上个月,公众宣布向小鹏增资约7亿美元,收购4.99%的股权。大众和小鹏将联合开发两款基于小鹏G9的车型「Edward」电动车型的平台、ADAS等技术。
自去年年底以来,这种合作已经开始接触,可以得到大众的合作,说明小鹏的技术实力本身就很强。
新G9发布后,小鹏的产品矩阵开始显示出战斗力。
P7i有望成为现售车型的主力军、G6、三款G9产品。
今年1月至8月,小鹏汽车月销量逐渐增加,上个月交付量达到13690辆。G9加入后,将与P7合作、与G6一起,推动小鹏在年底前进入月交付2万台的新节点。
MPV车型X9将在第四季度推出,基于最新的扶摇架构的概率很大。
小鹏还宣布滴滴合作,接管后者MONA平台完成度高的车型,定位15万元,据说高于P5。
魏小理的产品价格区间显示,小鹏主要售价15-50万元,蔚来主要售价30-70万元,理想主要售价25-50万元。
在新G9的新闻发布会上,何小鹏提到G9将于下周开始交付,G9将于下月在挪威、丹麦、荷兰、瑞典等欧洲国家开始交付,明年在德国开始销售。G9也承担着出海作战的使命。
何小鹏叹了口气,从三人开始创业,到2022年公司达到2万人,再到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遇到了很多挑战,很少有汽车公司在遇到如此大的挫折后回来。
现在,组织变革已经启动,新G9也呈现出更清晰的产品定价逻辑,小鹏正逐渐走出低谷。
原创文章,作者:XEV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2017123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