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储能电站生产安全预案编制指南

2023年8月7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了《全国电话安全生产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 通知进一步加强电力安全监督。该通知强调了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结构的日益复杂性和调控难度的逐步增加,以及发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引起的设备磨损和折旧加剧。此外,电力供应需求缩短了设备的长期在线运行和维护时间窗口;同时,电力企业效率下降和“新冠肺炎疫情”对生产要素流动的滞后影响,导致电力设备隐患控制、技术改造、更新升级等方面存在较多“欠款”,可能导致近两年电力设备,尤其是发电设备,进入故障高发期。

电化学储能电站生产安全预案编制指南

此外,能源利用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电力生产供应新业态、新模式的逐步增多,也给电力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各单位要密切关注新兴领域的发展形势,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电力企业需要定期检查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运行情况,评估电池系统的健康状况,规范可燃气体检测装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的可靠性,检查电站与周边设施和人员的安全距离,完善应急消防措施

此外,电力企业还需要掌握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第三代核电机组、大型水电站、千瓦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新储能、熔盐储热、光热发电、能源综合利用项目等的运行机制。为确保安全运行,各电力企业应加强底线思维和极端思维,加强安全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预测可能发生的人身事故、设备事故和自然灾害,完善各种应急措施,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了检验应急队伍的快速响应和控制处置能力,按计划进行实战演练。加强应急值班,在夏季高峰、主汛期、灾害预警等重要时期,安排有能力的值班部队,及时掌握紧急情况,快速传达指令,有效发挥运营中心的作用。此外,加强电力安全信息的提交,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交突发事件信息,防止延迟、遗漏和隐瞒。

事实上,在储能安全领域,我国制定了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定》(GB/T 4228-2022)已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近日,国家标准《电力储能系统》 并网储能系统安全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电化学储能电站生产安全预案编制指南等后续安全标准较多(GB/T 42312-2023)、电化学储能电站应急演练规程(GB/T 42317-2023)、电化学储能电站危险源识别技术指南(GB/T 42314-2023、电化学储能电站维修规程(GB/T 42315-2023)将实施。

根据不同的储能介质和技术路径,储能可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热储能和氢储能五类。其中,电化学储能包括锂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多种电池类型,是应用最广泛、发展潜力最大的电力储能技术。

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热管理是其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锂电池在电化学储能中占主导地位。因此,锂电池的热失控是储能系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锂电池热失控会导致H2、CO、烷烃等可燃气体在电池空间设置可燃气体传感器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标准的要求,如国家标准GB 51048、NFPA美标 855也提出了相关要求。

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非常适合电池热失控检测。

电化学储能电站生产安全预案编制指南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储能安全传感器产品的信息,请咨询工矿网在线技术工程师。

原创文章,作者:工采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241111641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