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荣的时代,不要自我嗨

在2023年上海国际车展之后,我们可以非常确定一件事:中国汽车市场已正式进入新能源时代。随着电气化转型浪潮的加剧,传统燃料汽车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问题。

4月新能源销量:盛世当前,切勿自嗨

上周,根据乘用车联合会的预测,4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制造商的批发销量可能达到60万辆,同比飙升114%。1-4月,全国乘用车制造商的新能源批发销量可能达到210万辆,同比增长43%。

有一段时间,不得不承认,这个细分市场真的迎来了绚烂的绽放。

众所周知,北京时间5月9日,乘联正式公布了终端成绩单。4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0.7万辆,同比增长115.6%,环比下降1.7%。今年以来,批发量达到210.8万辆,同比增长43.0%。

4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零售额达到52.7万辆,同比增长85.6%,环比下降3.6%。今年以来,零售额达到184.3万辆,同比增长36.0%。

4月新能源销量:盛世当前,切勿自嗨

与此同时,4月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批发渗透率达到33.9%,比2022年4月28%高出5.9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49.5%。

4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32.3%,比去年同期25.7%增长6.6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6.5%。

到目前为止,总体而言,基本上接近乘客联合会的预测,批发和零售销售环比下降,或确认了某种隐藏的担忧。

正因为如此,在今天的文章标题中,记住:“在繁荣的时代,不要自我嗨。”为了在未来绽放得更大,应该少一点冲动,多一点脚踏实地。

战争需要一场又一场的战斗

在这一段的开头,我想继续搬出乘联公布的两组表格。首当其冲的是4月份汽车零售销量排行榜。

4月新能源销量:盛世当前,切勿自嗨

由此可见,比亚迪秦、比亚迪海豚分别以42、647、29、961的表现占据了前两位。

后来,日产轩逸、大众朗逸、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大众速腾等燃油车时代的霸主都被斩首。

同样,在4月份的SUV零售排行榜中,比亚迪宋和比亚迪元PLUS、特斯拉Model Y、埃安Aion Y,以33007、28、931、26、760、21、065的性能,实现了前四名的占领。

长安CS75背后、哈弗H6、丰田RAV4、奥迪Q5L、燃油车时代的霸主,如宝马X3,也被逐一斩落。

4月新能源销量:盛世当前,切勿自嗨

另一方面,比亚迪继续毫无悬念地赢得4月份制造商零售排行榜的冠军,并将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分别踩在脚下。

到目前为止,我不禁感叹,如果说几年前,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结构更像是“哑铃”分布,10万元以下,30万元以上,电气化攻势更加激烈,那么自2023年以来,“腰”也越来越丰满。

更简单地说,燃料汽车坚持腹地10-30万元,遭受了新能源汽车的毁灭性打击。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和努力,类似的崩溃只会越来越大。

4月新能源销量:盛世当前,切勿自嗨

此外,随着包括更多自主品牌在内的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出现,文章开头提到的观点无疑正在逐渐实现。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到目前为止,就整个市场而言,虽然传统燃油车正在慢慢衰落,但相信大家都知道“瘦骆驼比马大”的道理。

基于这样的背景,必须承认的是,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彻底的革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直白地说,战争需要一场又一场的战斗。

此外,不要忘记,那些转向疲软的合资品牌,什么是所谓的“病猫”,足够深刻的遗产,仍然保证了它在中国的战斗力。因此,说胜利还是很早。

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公平地说,在阅读了几份零售销售清单后,除了发现新能源汽车想要实现传统燃料汽车的彻底革命外,还有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要走。剩下的是比亚迪和特斯拉的疯狂内部卷轴,几乎所有的“热风格”都是孵化出来的。

4月新能源销量:盛世当前,切勿自嗨

从更深的角度来看,正如前一篇文章中反复提到的,“价格战、价格战或价格战。”最近,它可能是中国汽车行业最震耳欲聋的关键词。至于原因,我们必须从特斯拉在年初“伤害1000敌人,损害800人”的突然官方降落开始。

即使这家美国汽车公司知道它将受到老车主的大规模保护,知道它将把品牌信任降到冰点,知道它将产生更多的“等待派对”,但它仍然是Model 三、Model Y在华历史上分别拉到了22.99万元和25.99万元的最低价格。

很快,作为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比亚迪开始做出反应和反击。依托在售产品矩阵,“2023冠军版”车型如饺子般推出,“以价换量”的野心也明显摆在那里。

当然,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他们知道,由于足够强大的家庭背景和储备,他们完全有资本提供这样的攻势。但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来说,生活环境正在迅速恶化。

4月新能源销量:盛世当前,切勿自嗨

除了被迫加入“价格战”,战斗的头破血流,甚至亏本卖车维持销量,也打破了原有的发展节奏,抱怨,陷入了恶性循环。目前的情况很像老板和二胎打架,很多三胎都受苦了。

然后改变视角,阐述上述内容的根本目的。我们想证明的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盛开。事实上,这并不是绝对的良性和健康,也没有迎来所谓的“百花齐放”。相反,大部分资源和份额都集中在比亚迪和特斯拉手中,其余品牌仍在战斗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据乘客联合会称,特斯拉在五一假期的突然涨价是让中国新能源市场回归理性的好事,有利于改善潜在客户的观望情绪。但在我看来,结合美国汽车公司的一贯经营,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换句话说,在2023年剩下的日子里,每个人都不能掉以轻心。为了更果断地收获,领导者只会更加疯狂。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13118350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