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德时代发布了新的电池技术——冷凝电池主要以高比能和高安全性为主,单体能量密度高达500Wh/hkg。
据宁德时代介绍,针对超高比能化学材料的电化学反应变化,冷凝电池采用高动力仿生冷凝电解质,可建立微米级自适应网结构,提高微结构稳定性,提高电池动力学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中,一次又一次“跳票”在新闻发布会上,宁德时代首席技术官吴凯表示,宁德时代将在今年年底前形成大规模生产凝聚汽车电池的能力,并与民用飞机公司合作开发电机。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多家汽车公司品牌将率先携带半固态电池进行大规模生产,建议关注固态电池产业链从0到1的投资机会。
那么什么是固态电池呢?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它的优点是什么?
01
固态电池行业正处于从0到1的阶段
所谓固态电池,是指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
固体电池是一种电池技术。与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不同,固体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质的电池。
由于科学界认为锂离子电池已经达到了极限,固态电池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可以继承锂离子电池地位的电池。固态锂电池技术以锂和钠制成的玻璃化合物为传导材料,取代了以往锂电池的电解质,大大提高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固体电池与主流传统锂离子电池最大的区别在于电解质。固体电池采用固体电解质代替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和隔膜。传统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组成。正负极材料决定了电池的容量,电解质和隔膜作为传输锂离子的介质。这就是本质的区别。
固态电池可以考虑高安全性和高比容量,远期制造成本可以低于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可以考虑高安全性和高比容量电极材料,这是实现更高能量密度的必要路径。同时,由于理论模块空间利用率高,电池组装过程简化,理论成本低于液态电池。
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固态电解质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不易燃烧和无电解质泄漏风险,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从能量密度来看,固态电池与锂金属具有良好的负兼容性,模块空间利用率高,组装灵活,有望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
虽然固态电池有很多优点,但是固态电池在应用上有很多困难,还是需要解决几个痛点。
一是供应链重塑:与现有成熟的液态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重塑锂电池供应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是降低成本:预锂硅碳负极或远景金属锂负极、高镍正极、固态电解质等新技术材料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目前相应的材料,降低成本的道路极其困难和漫长。
三是快速充电效率差,固态电解质导电率仅为电解质的十分之一,快速充电效率差,严重影响实际应用。
在工业化进程方面,光大证券预计2023年全球半固态电池渗透率为1%。蔚来ET7配备卫蓝新能源和赣锋锂业半固态电池、东风E70,赛力斯纯电动SUV,半固态电池、东风追光车已于2022-2023年/计划交付。此外,清陶能源、国轩高科技、富能科技生产的半固态电池也已于2022-2023年或计划装载。据估计,2023年全球半固态电池渗透率约为1%,需求约为8.8GWh, 从2023年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增长的CAGR为63.7%。
在市场规模方面,预计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规模将达到29亿元,2030年将超过200亿元。预计2022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5.01%。在出货量方面,预计2025年国内出货量将达到24GWh,2030年将超过250GWh,2022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4.66%。
02
固态电池对行业有什么影响?
半固态电池和固态电池主要影响电池的材料。其中,半固态电池对现有材料系统的影响较小。
信达证券指出正极材料:现有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三元 NCM 等待正极材料仍然可以继续使用。负极材料:目前可以使用主流石墨系统和未来的硅碳系统。由于半固态电池中仍有一定量的液体电解质,锂金属负极不适用。
电解液:目前仍需浸泡少量有机溶剂,现有主流锂盐 LiPF6和 LiTFSI、LiFSI 新型锂盐仍需添加;隔膜:由于半固态电池中仍有一定量的液体电解质,隔膜仍需隔离正负极以防止短路,在某些情况下,隔膜仍需作为骨架支撑,但隔膜的技术要求可能会发生变化。
全固态电池可能会对传统的液体电池四种材料系统产生更大的影响。正极材料未来更有可能使用高比能材料;预计将使用负极材料中的金属锂;电解质系统中的液体溶剂将被完全取代;隔膜将逐渐被取代。
从应用节点来看,半固态电池可能在2023年至2025年小批量装载,而全固态电池可能在2030年左右迎来商业化转折点。
可关注上海洗霸、高乐股份、金龙羽、当升科技、赣锋锂业等半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可关注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技、蜂巢能源、富能科技、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赣锋锂业等。
原创文章,作者:证券之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27177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