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正充电,电桩突冒浓烟!公共充电桩维护: 一“桩”糟心事

每经记者:张怀水

新车正充电,电桩突冒浓烟!公共充电桩维护: 一“桩”糟心事

“提了不到一个月的特斯拉用云快充充电几分钟,充电桩就冒烟了,致使车辆受损。”家住重庆市开州区的刘密斯向《逐日经济新闻》记者描写那时的履用时仍然心有余悸。

4月4日晚8点45分,刘密斯在重庆开州区木桥湾充电站充电。插上充电枪8分钟后,忽然砰的一声,车尾的充电桩燃起浓烟。虽然刘密斯第一时间拔掉了电枪,但车辆显示故障,而且无法通电启动。

新车正充电,电桩突冒浓烟!公共充电桩维护: 一“桩”糟心事

刘密斯的车在遭遇充电桩故障后无法启动 图片来源:刘密斯提供

刘密斯向《逐日经济新闻》记者出具的重庆市公安局案(事)接报回执显示:报警人的车辆在木桥湾云快充,充电的时候,充电桩冒烟,随后报警人车辆无法启动。

新车正充电,电桩突冒浓烟!公共充电桩维护: 一“桩”糟心事

涉事车辆和充电桩 图片来源:刘密斯提供

按照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充电根本设施数量到达520万台,同比增长近100%。与此同时,各类充电桩运营企业3000余家。电动汽车充电量延续增长,2022年全年充电量跨越4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以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大范围普及,国内充电桩行业快速长大。公共充电桩数量井喷的同时,市场运营不规范、设施维护不到位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一根充电桩连着三家公司,维权之路道阻且长

刘密斯暗示,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报了警并联系保险公司和汽车厂家。“我当天没有联系上云快充,第二天才联系上。打了一圈电话后发现,这个充电桩品牌虽然是云快充,但实际运营的加盟站点是重庆开乾投资团体有限公司,而充电桩的设备生产商是大连罗宾森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逐日经济新闻》记者随后联系了江苏云快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工作职员暗示:“我们只是平台,商家是加盟到我们平台,关于您提到的用户问题,我们已经反馈到加盟商家,期待判定成果后会尽快解决。”

至于充电桩的日常维护、维修由谁来负责,云快充工作职员向记者暗示:“假如用户反馈充电桩有问题,我们会反馈到加盟商家,他们会放置充电桩厂家去查看。”当问到出现事故后由谁来处置?工作职员回应“加盟商家和充电桩厂家城市负责的。”

新车正充电,电桩突冒浓烟!公共充电桩维护: 一“桩”糟心事

发生故障的充电桩 图片来源:刘密斯提供

记者随后与重庆开乾投资团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乾团体”)取得联系,对方暗示,今朝正在核实情况,不方便透露具体信息。

刘密斯给记者出具的特斯拉检测报告显示,车辆充电前未见相关充电系统故障,在2023年4月4日20点53分,车辆检测到充电进程中出现放电过流现象,放电电流达1570A,后续车辆电池保险丝发生熔断。

新车正充电,电桩突冒浓烟!公共充电桩维护: 一“桩”糟心事

车企检测报告,由于车辆已贴改色膜,报告显示原色为黑色 图片来源:刘密斯提供

刘密斯最初与开乾团体的电话录音显示,开乾团体会出具自己的检测报告,之后按照双方报告再划分责任,如有异议再进行协商,不会以任何一方单方面(包括自己)的判定成果为准,并向刘密斯索要车辆厂商检测报告和刘密斯的主要诉求。

刘密斯:车企的检测报告显示是由于充电桩电流过载致使车辆损伤。

开乾团体:假如出成果了,你把终极成果给我们。我们等技术员判定事后看究竟是什么情况。

刘密斯:多久能处置完毕?

开乾团体:厂家过来后,判定成果出来,才能给你回答。时间不能确定,由于设备厂家在大连。

更让刘密斯郁闷的是,自己虽然采办了车损险,但充电桩的问题致使车辆受损的情况并不在保险赔付范围内。“保险公司和我说,我这种情况有专门的附加险,但我那时并不清楚,也没有采办。”

新车正充电,电桩突冒浓烟!公共充电桩维护: 一“桩”糟心事

保险公司赶到现场查看情况 图片来源:刘密斯提供

之后,刘密斯屡次与开乾团体联系,电话中,开乾团体确定是充电桩在充电进程中冒烟,“由于阿谁(充电桩)都烧糊了。”开乾团体工作职员对刘密斯说,之前也发生过类似事故,“上一次是电容烧了。我们开站三年,出现了两次这种事,应该是模块的问题。”

该工作职员暗示,设备生产商看过数据后通过其向刘密斯询问诉求。当刘密斯暗示“他们既然跟你问我的诉求必定它自身是有问题的”,该工作职员答复“对”。

开乾团体在此次通话中答应给刘密斯提供那时充电桩发生故障的监控录像,但之后沟通时却暗示由于收到了刘密斯的律师函,暂时不能提供了。

记者领会到,刘密斯别离给云快充、开乾团体、桩企发送了律师函,但几方面并没有完全告竣一致。

桩企愿意补偿已发生的车辆维修费、刘密斯的交通费等合计1000余元。但刘密斯以为此次事故很有可能会给车辆电池造成后续伤害,因此主张了一部分用度,但桩企不愿意补偿。

值得留意的是,从头至尾,云快充都没有就补偿事宜跟刘密斯有过实质性反馈。刘密斯寄送给云快充的律师函也一直无人接收。

建充电站“有钱就能投”?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充电根本设施数量到达520万台,同比增长近100%。今朝各类充电桩运营企业3000余家。

充电桩运营行业发展飞速,想吃到这块蛋糕到底需要哪些资质和门坎?是不是只要有钱就能进入充电桩行业?《逐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想要加盟为由咨询了平台企业。

中核普科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招商司理向《逐日经济新闻》记者先容了行业情况。

进入充电桩行业实在有很多条件。硬件方面,该招商司理先容,快充要到达120千瓦时,必须要申请高压端口,要有变压器,充电桩数量要到达10根以上,还要有休息室、安防设施等。软件方面还要买通各类大数据平台,仅凭小我气力,或者对初入行业者来说本钱很高、难度很大。

之后,该司理向记者具体先容了各类加盟运营模式。

“第一种模式比力常见,也是设备生产厂家常用的模式,就是与桩体设备厂家合作建站,厂家的目标是卖充电桩设备,你出地,他出设备,然后双方配合出资,一般是四六开。这种慢充的较多,慢充不需要国家发改委备案,不需要高压端口,本钱低,但早晚会被淘汰。即使是快充,投资大,工具不能完全属于你,他们也没法做到专人专业经营,后期收益很难获得保障。”

第二种模式是出售经营权,投资者买的是若干年的经营权,有的甚至把一根桩分成很多份卖。

第三种模式是找场地、进设备、申请备案、申请高压端口、施工扶植直至经营全都自己完成,这种方式最大上风是可以控制本钱,但在扶植中需要花大量的精神、财力做硬件资格准入。充电桩的扶植也要有一定体量,否则在买通大数据平台中没有上风,还要请专人负责场站治理,增加本钱。

第四种模式就是场站从申请资质取得备案证,到高压端口的申请,以及扶植施工全部建成,投资者都不用管,最后完整交付给投资者,是纯洁的买卖关系。

“我们属于第四种模式,产权属于投资者,场站上所有收入和补助都归投资者,高压端口也过户给投资者。然后投资者和我们签订代运维合同,所有的运维都由我们专业团队来做,投资者只需要交利润的10%作为治理服务费,时代人工工资,设备维修维护升级都是我们承当,投资者无需再承当一分钱。”该司理说。

“就像买房一样,您只要采办了房产,我们相当于是小区的物业。”她给记者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在我们这儿就是你有钱就能投。我们的资质扶植好之后卖给你,把资质过户给你。”当记者追问“资质也能卖吗?”该司理明白答复“可以过给投资者的。”

用度方面,她向记者暗示,假如只算桩体,每根4.2万元,假如将场站其他扶植用度全部涵盖,均匀下来一根桩体约25.8万元。

至于资质,她暗示,要成立一个新能源方面的公司。“采办场站后,便可以用场站成立一个新能源公司,场站的资产就装在这个公司里。”另一家同时代理车充安等平台的客服也向《逐日经济新闻》记者暗示,加盟前需要先注册一家公司,打点营业执照。但“打点执照假如需要相关资质,总部会帮您提供。”

市场监管部分:新建自主占地的集中式充换电站需“三证”齐全

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视治理局工作职员对《逐日经济新闻》记者暗示,今朝,电动汽车充电根本设施运营属于许诺制打点。打点时会有一个奉告许诺书,打点进程中先核名,核名通事后会有行业代码和主营业务。“您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要与主营业务、主营条目等连结一致。”

重庆市开州区市场监视治理局工作职员则对《逐日经济新闻》记者暗示,新建自主占地的集中式充换电站应合适城市计划,并打点扶植用地计划许可证、扶植工程计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该工作职员进一步暗示,电动汽车充电根本设施运营属于一般事项,不需要前置许可。“这种情况下不要求先办许可证,再办营业执照。你可以先把营业执照办下来,实际运营下看符不合适要求,实在不可也可以把营业执照注销掉。”

按照工作职员指引,记者在“经营范围规范表述查询系统”中查询到,车充电根本设施运营治理包括充换电设施的交接验收、运行值班治理、交接班治理、巡视检查、充换电服务、充换电设施的运行监控、运行数据统计、计划检验、应急抢修、缺陷治理、工用具及备品备件治理、平安治理、技术治理等(《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运行治理规范》(NB/T—33019—2015)。《关于加速电动汽车充电根本设施扶植的指导意见》小我在自有停车库、停车位,各居住区、单元在既有停车位安装充电设施的,无需打点扶植用地计划许可证、扶植工程计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扶植城市公共停车场时,无需为同步扶植充电桩群等充电根本设施零丁打点扶植工程计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新建自主占地的集中式充换电站应合适城市计划,并打点扶植用地计划许可证、扶植工程计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充电站平安维护短板凸显

《逐日经济新闻》记者梳剃头现,车辆充电进程中发生事故并非个例。

今年2月份,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发生一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一辆纯电动汽车在充电进程中忽然起火,几分钟内被烧得仅剩车架。

2020年8月份,在福建三明市,一辆新能源汽车在充电站充电时忽然冒起浓烟,车辆在冷却进程中,忽然发生狠恶爆炸,车门及后车箱盖瞬间被炸飞。

……

虽然上述事故原因那时没有明白指向充电桩,但艾媒咨询公布的《2022-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现况及发展远景报告》指出,近年来,发生了多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在进行事故原因调查时发现,充电桩平安问题是主要事故原因。因此,进步充电平安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而在运维方面,国家能源局新闻讲话人梁昌新曾暗示,今朝仍存在公共充电设施结构不公道、充电市场运行不规范、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费与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也显示,近六成受访者经常碰到充电桩损坏或故障的情况。

今年3·15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市消保委对该市101个充电站进行的消费体察显示,设备故障率占比近1/3。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接管《逐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暗示,在行业发展早期发生不服安事件是可以“预料到”的。一个新生事物刚刚发展,总会出现一些问题。此外,他以为充电桩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运营商利润微薄,甚至处于吃亏状态。

他以为,民营资本介入的第三方充电桩未来可能会逐步退出市场。林伯强进一步暗示,未来,公共充电桩的运营商会逐步过渡到车企、电网公司和地方政府,而提升家庭充电桩的普及率是大势所趋。

“新能源汽车范围大幅提升的同时,政府要做好公共服务,重点要革新小区入桩的条件,尤其是老旧小区。家充桩的普及率不竭提升,才能真正下降消费者的本钱。”

政府监管处于“空窗期”

公共充电桩平安事故频发、故障率高到底该怎么管?地方政府又饰演怎样的脚色?

重庆市开州区应急治理局工作职员对《逐日经济新闻》记者暗示,平安生产是一个大要念,全区有20多个部分都涉及平安生产监管,各自有分工。“煤矿、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是我们应急治理部分主要管辖的范围。”

这位工作职员向记者透露:“充电桩平安运营监管部分可能是区经信委,可以向他们咨询。”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开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该部分工作职员向《逐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今朝,对公共充电桩的平安监管还处于“空窗期”,原先应该是属于发改部分的职责,但部分职责重新划分后还没有调剂到经信委。这位工作职员向记者暗示,出现充电桩事故,运营商是第一责任人,建议直接与运营商联系。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接管《逐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暗示:“在充电桩平安运营和监管方面,还是要充实发挥运营企业的主体责任,依照‘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实行。”

汽车行业分析师、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接管《逐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充电桩设备的技术已经比力成熟,平安性较高。“大大都平安事故都是充电进程中致使汽车的动力电池发生膨胀、温度升高,从而造成事故。”

张翔建议,可鉴戒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经验,建立大数据中心,将充电桩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监控。“政府要发挥行政治理职能,但运营商要承当好平安运营的主体责任。”

律师:使用充电设备即与服务商建立服务合同法令关系

前述刘密斯的遭遇,到底该如何维权?

上海海华永泰(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郑雷接管《逐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采访时暗示,在解除车辆原因和车主操纵不妥的条件下,充电桩发生故障致使的车辆受损,对于车主而言,可以首先寻求充电服务商的补偿救济,即由充电服务商承当补偿责任。来由在于车主在使用充电设备的进程中,与充电设备的服务商已建立服务合同法令关系,因充电设备致使的受损,实际是充电设备服务商在提供服务中的违约行为。

NBD:以刘密斯的遭遇为例,后续应当如何维权?

郑雷:按照相关法令规定,车主有权追究充电服务商的违约责任,要求对其损失予以补偿。别的,车主还可以向充电服务商寻求侵权补偿,而对所遭受的损失予以救济。

如确有证据表白车主的损失系由充电设备自己的产物缺陷问题所致使,车主亦可直接向充电设备生产厂商寻求补偿。

NBD:充电桩行业普遍是加盟或者合股模式,事故发生后,平台第一时间通知加盟商和桩企,这是否意味着平台企业就无需承当责任?

郑雷:以刘密斯的案例为例,云快充作为本次事故中充电设备的服务商,已与刘密斯建立了服务合同的法令关系,应当向刘密斯承当基于服务合同或侵权行为的补偿责任。云快充对加盟商和桩企的通知,是其合作商之间的内部通知行为,并不能免除其在外部对车主的责任承当。

NBD:您以为规范充电桩市场,从法令层面来看需要做哪些完善?

郑雷:这个问题涉及两个法令问题,一是立法,二是执法。当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相应的充电设备等配套设施需求量庞大,市场上充电桩的运营主体既有国企,也有运营平台公司甚至小我加盟运营的自然人主体,运营主体众多且关系复杂致使了充电桩维护不到位。

我以为,首先应增强立法,有针对性地完善法令、律例、行业标准,确定充电桩的维护指标、运营资质等。同时,落实好如借用资质进入行业发生事故等情况下,运营平台与实际运营商之间对外的责任承当问题,在此可鉴戒扶植工程范畴及网约车范畴的有关规定。

其次,执法部分应增强执法,进步对维护失责的赏罚力度,以罚促改,推动运营主体依法合规进行经营。

记者|张怀水

编辑|陈星

统筹编辑|易启江

视觉|刘阳

视频|张涵

排版|陈星

记者手记|建充电站下降准入门坎的同时监管要跟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范围的不竭壮大,充电桩行业也进入了“井喷期”。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电动汽车充电根本设施运营属于许诺制打点,不需要前置许可,客观上为市场主体进入行业提供了便当。

然而,市场准入门坎下降不意味着监管要求下降,公共充电设施结构不公道、市场运行不规范、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越发凸显。

虽然运营商和桩企是充电桩平安维护的第一责任人,但不应当游离于监管之外。营造杰出营商情况的同时,政府指导、行业监管必须跟上,才能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逐日经济新闻

原创文章,作者:逐日经济新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21127418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