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杰拟参与中利集团破产重组投资者招聘

4月8日,棒杰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拟参与江苏中利集团有限公司破产重组投资者招聘的议案》,同意公司作为行业合作伙伴参与中利集团破产重组投资者招聘。

3月24日,中利集团宣布,为顺利推进中利集团预重组,维护和保护债权人公平受偿权益,临时管理人决定公开招募和选择预重组投资者。

数据显示,棒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无缝服装业务为核心业务的公司,而中利集团是一家以光伏业务和特种电缆业务为主要业务发展的上市公司。这两个业务没有交集。

跨境光伏高歌猛进

从光伏开始,棒杰股份之所以参与中利集团破产重组投资者的招聘。

棒杰专注于无缝服装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近20年,现已成为中国无缝服装行业的领导者。然而,无缝服装行业只是纺织服装行业的一个细分行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截至2021年,棒杰股份年最高收入为6.26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616.36万元,迫切需要通过多元化布局在业绩上取得突破。

2022年11月23日,棒杰股份宣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棒杰新能源布局光伏产业,形成“无缝服装” “光伏”双主营业务结构实现了公司主营业务向光伏产业的战略转型升级,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12月8日,棒杰宣布同意公司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署协议 《高效光伏电池项目投资协议》规划年产10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

今年2月20日,棒杰宣布与杰佳伟创签订采购合同,从后者购买高效光伏电池相关生产设备,均用于扬州10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

3月10日,棒杰股份再次发布两份关于光伏项目的公告。

一是在诺信集团及其子公司开发建设的一期240MW农业光互补项目中,所有光伏组件均采购给棒杰新能源或其指定主体。在600MW后续电站建设项目中,光伏组件继续采购棒杰新能源或其指定主体,并由双方共同投资开发。

二是与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光伏企业海泰新能签订合作协议。自协议签订之日起3年内,海泰新能将从棒杰股份购买不少于9GW的光伏电池。

一波未平,一波又一波

作为一家跨境企业,棒杰在光伏行业的表现超出了预期。但与此同时,各种资本涌入光伏行业,也加快了光伏企业的综合布局,有可能“拒绝”跨境企业。

这种变化迫使刚刚在电池环节站稳脚跟的棒杰股份继续增加。破产重组的中利集团也是棒杰股份难得的机会。

中利集团原主营业务为特种电缆,2011年收购腾辉光伏进入光伏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腾辉光伏已成为世界领先的光伏制造商。到目前为止,腾辉光伏已经形成了10GW光伏单晶高效电池和20GW大型光伏高效组件的设计能力,组件产品已出口到80多个海外国家。

中利集团在公告中也明确表示,其光伏业务涵盖光伏制造和光伏电站。光伏制造主要集中在单晶高效电池和大尺寸(182、210)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光伏电站业务注重工商和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开发和建设,注重光伏电站的运行和维护业务的发展,为客户提供光伏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这是棒杰股份等跨境企业的“短板”。如果能被确定为中利集团的重组投资者,棒杰股份将在跨境光伏后迅速成为领先的光伏企业,业绩将达到新的水平。

正如其在公告中所说:有利于公司加快光伏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和供应链长期稳定安全,充分发挥光伏行业的协同作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能否“啃”百亿负债?

值得一提的是,棒杰股份的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根据中利集团公开披露的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利集团合并口径下资产总额为118.49亿元,负债总额为103.1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7.09%。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利集团公开披露的最新公告,截至目前,中利集团已占用控股股东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共计170万元、375.47万元;有两项非法对外担保,共计3209.78万元。

截至4月12日收盘,棒杰股份总市值40.15亿元。如何用40亿的市值“啃”超过100亿的债务?这将是棒杰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12196982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