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30日讯(记者 曾楚楚 李子健)“我们很希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显现稳定的增长,可是震荡式的增长才是现实。” 五矿经研院多元业务研究室处长陈俊全如此暗示。昨日,在2023年中国(南昌)锂业大会暨第八届锂资源高峰论坛上,有与会专家暗示,锂电产业链在履历2022年大幅扩大后,今年或迎来新一轮洗牌。
锂回收行业困难待解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协会原副会长、锂业分会会长赵家生发布《2022年中国锂产业报告利剑皮书》(下称“利剑皮书”)时暗示,2022年中国锂行业拥有以下特点,包括锂产业扩产加速与过剩的风险,以及电池回收还处于增量市场傍边,回收的高峰期尚未到来等。
据利剑皮书数据,2022年,中国根本锂盐产物产量(包括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等) 折合碳酸锂当量为63.1万吨,同比增长 31.46%。其中碳酸锂产能约为60万吨,产量39.52吨,同比增长了32.5%。
赵家生亦在会上到,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和锂电池企业公布的投资拓展项目多达102个,仅锂电池生产制造范畴公布年产能的项目总共84个,投资总额近8832亿元,计划总产能跨越了2.1TWh。
据领会,2022年我国操纵本土锂资源,即国内盐湖卤水、锂云母精矿、锂辉石精矿、回收含锂废物生量约28.4万吨,占全年锂盐生产的45%;从国外进口锂辉石精矿约284万吨,锂行业原料对外依存度为 55%左右。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治理部司理谢英豪透露,回收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依靠大量进口原矿资源,很轻易受到资源出口国大型矿产资源企业“卡脖子”。
按照早期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在5~8年,动力电池的退役潮逐渐到临,动力电池回收产能也在逐步的扩大。因此激励镍、钴、锂等资源回收,已成为我国锂资源可延续发展必定性,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
据赵家生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以来动力电池行业新增计划、投产产能跨越220万吨。2022年,我国操纵电池回收生产的锂盐产物约为4.3万吨碳酸锂当量。
但当前,锂回收行业仍面临很多问题,需要大幅调剂。谢英豪暗示,今朝锂回收行业仍面临五大问题,一是大量电池回收项目未进化工园区,回收处置环节涉及多种危险化学品;二是产业结构未形成协同效应,三是回收处置范围效应未形成;四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落地难度较大,五是梯次操纵传统销售模式电池回收难度大。
谢英豪建议,应进步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准入门坎,推动高质量发展。回收项目应进驻化工;全链条一体化项目扶植、削减单一工艺段项目审批,激励电池回收企业扶植30万吨以上回收项目。此外,让电池厂作为动力电池回收责任主体,激励梯次操纵企业推行以租代售商业模式。
2023年可能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2023年伊始,锂电产业链可谓是“跌宕升沉”。
去年接近60万元/吨的锂价已“腰斩”,截至3月29日,电碳均价报26.4万元/吨。价崩背后,是新能源车补助退坡,去年年末需求透支致新能源车需求开年遇冷增速下降;国6B标准7月实施,新能源车“价格大战”,宁德时代“锂矿返利”让利以换取市场份额。
陈俊全暗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成熟进程中将履历多轮洗牌,2019年到2020年洗牌,补助大幅退坡引起,电池包技术进步、磷酸铁锂突起走出低谷。而锂价10倍暴涨、产业链产能过快扩大致使过剩,2023年可能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我们很希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显现稳定的增长,可是震荡式的增长才是现实。” 陈俊全说。
陈俊全分析,新能源车持久增长大势不改,但阶段性降速或引发产业链洗牌。预计2023年全球新能源乘用汽车销量约1300万辆左右,同比增速降至30%以内。国内新能源汽车受补助推出和燃油车清仓皇销双重冲击,行业或迎来一轮洗牌,产业链去库存,将致使锂需求低迷。
值得留意的是,产业链中游产能暴涨后遗症显现。锂资源上,随着终端需求增速明显下降,产业链不再成倍累库,反而反向清库存,加重锂市场供需过剩。材料上,前期产业链中游产能及库存大幅扩大,为后期埋下了隐患。如磷酸铁锂、负极材料石墨化产能等。
扩产模式之下,产能过剩隐忧出现。
此前,工信部和国家市场监视治理总局结合印发印发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给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指出,部分环节产能盲目扩大,低质低价竞争时有发生,要求各地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分要及时领会当地锂电制造及原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因时因需适度扩大生产范围,优化产业区域结构,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建立创新引领、技术优先、公允竞争、有序扩大的发展格式。
应该如何应对产业链的庞大波动和不确定性?
江西省产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辛清华讲话暗示,锂电产业是一个长周期的超级赛道,需要各方、业界配合尽力,扶植技术引领、公允竞争、有序扩大的发展格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今朝锂盐价格较高点几近“腰斩”,但从持久来看,锂资源价格理性回归,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陈俊全暗示,需要的行动就是产业链的纵向一体化。如宁德时代从资源、冶炼、材料、动力电池到回收一体化的结构,据其测算,宁德时代今朝的碳酸锂的自给率已经到达了30%左右,到今年年末有可能会到达60%左右。比亚迪更是从资源、冶炼、材料、供给电池、新能源汽车和应用一整条产业链。
(编辑 曹婧晨)
原创文章,作者:科创板日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311464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