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新能源转型薄弱除销量下滑,行业老大哥该如何自处

由于接近3.15,飞凡汽车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讨论;但事实上,这并不是飞凡汽车第一次遭到消费者的嘲笑。飞凡汽车作为上汽集团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在频繁投诉的背后,不仅反映了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产品实力的不足,也反映了上汽集团在新能源转型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

过去2022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7.3万辆,同比增长46.5%。虽然销量和增速都不低,但与比亚迪186万辆的销量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这107.3万辆新能源汽车大部分来自微型车五菱红光MINI,含金量不高。

作为以前的行业“老大哥”,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燃油车时代的霸主显然有点“水土不服”。

销量下降,行业“老大哥”该如何自处

2022年,上汽销量530.3万辆,连续17年在国内汽车集团销量中排名第一。

从绝对值来看,上汽集团销量依然巨大,但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上汽集团年销量高达705.2万辆,2022年上汽集团销量较2018年大幅下降24.8%。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国内汽车工业“老大哥”现在的上汽集团体积还是很大的;但同样需要承认的是,现在的上汽集团已经在走下坡路,而且正在加速衰落。

目前,上汽集团的业务主要分为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过去,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一直是上汽集团“门面担当”,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上汽大众的销量仅为132万辆,比巅峰时期的200万辆减少了30%以上;而且2022年上汽通用的销量也只有117万辆,比2018年的197万辆缩水了近40%。

当然,要衡量一家汽车公司的实力,最重要的是看自主品牌的销量。

2022年,上汽集团自主品牌销量为278.5万辆,合资品牌销量为251.7万辆,两者几乎相同“对半分”,但这主要是因为上汽集团将上汽通用五菱划分为自主品牌;事实上,上汽通用五菱是由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和广西汽车集团共同组建的合资企业。如果减去上汽通用五菱160万的销量,上汽集团自主品牌销量仅为117.5万辆。

受总销量下降和合资品牌业务加速下滑的影响,上汽集团的业绩也非常不理想。

截至去年第三季度,上汽集团收入5274亿元,同比下降4.58%;净利润为126.5亿,同比大幅下降37.84%;至于毛利率和净利率,截至去年第三季度,上汽集团的毛利率为9.65%,同比下降0.3%;净利率为3.36%,同比下降1.94%。

在股价方面,截至3月13日收盘,上汽集团股价收盘14.11元/股,总市值1649亿元。从延长周期来看,上汽集团股价已连续5年调整,较最高点32.39元/股减半;与比亚迪相比,比亚迪也是一个独立品牌,其市值高达7001亿元,上汽集团远远落后。

无论是销量、业绩还是股价,上汽集团都没有亮点,以前的行业老大哥,现在已经渐行渐远。

新能源转型薄弱

除销量下滑外,新能源转型疲软无疑是上汽集团面临的另一大难题。

据媒体统计,2022年,上汽乘用车(荣威、明爵、飞凡、智己)交付新能源汽车10.68万辆,同比下降6.40%;上汽大通交付新能源汽车5501辆(不包括商用车),同比增长313.92%;上汽通用五菱交付新能源汽车45.07万辆,同比增长5.85%。

去年,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交付同比增长80.23%,其中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67.05%。相比之下,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速远低于行业增速,落后迹象十分明显。

事实上,上汽集团很早就开始布局新能源业务,可以说是“起得很早,赶上了一个晚集”。

早在2001年,上汽集团就与同济大学推出了配备燃料电池的原型车;2010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逐步启动,上汽集团通过收购罗孚汽车创立了新品牌荣威汽车。随后,荣威上市了荣威750、荣威E50、新能源车型,如荣威E950。

由于努力时间早,价格定在10万-20万之间,荣威推出的许多新能源车型在当时没有太多新能源汽车可供选择的背景下受到消费者的追捧;2015年—2019年,上汽集团多次进入国内十大甚至前五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实力可见一斑。

但由于价格较低,荣威逐渐成为消费者眼中的低端品牌,再加上另一款主推车型五菱宏光MINI EV也是低端品牌,上汽集团的新能源业务逐渐被困在低端车型中。

当然,上汽集团本身并非无意认识到这个问题。2019年,上汽推出新能源品牌向上战略,随后推出荣威MARVEL X和MGeHS的高端新能源车型定价超过30万,但由于荣威低端品牌的固有印象,这两款高端车型最终销量低迷。

2020年5月,面对销量低迷,上汽集团推出了全新的中高端品牌——R品牌;2021年10月,R品牌再次升级为飞凡汽车,以独立品牌和公司的形式进行市场化运营。显然,这是上汽集团实施高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一步。

然而,我不知道这是否是质量控制的原因。飞凡汽车的第一辆飞凡R7经常出现问题。除了开头提到的车主权利保护事件外,在投诉网站上“黑猫投诉”上面,关于飞凡汽车的投诉也很多,还有一个投诉叫做“飞凡R7宣传轮毂上的碳纤维材料冒充塑料,车辆存在安全隐患”。

再看销量,虽然飞凡汽车被上汽集团寄予厚望,但飞凡汽车的销量同样平平。

据统计,2022年飞凡汽车年销量仅为14532辆,其中8832辆仍为廉价ER6,占总销量的60%以上;2023年1月,飞凡仅售出250辆,销量同比下降85%,环比下降90%,其中R7销量仅为210辆。

竞争加剧,上汽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自2023年以来,新能源和燃油汽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随着特斯拉1月份开始大幅降价,各大新能源汽车公司纷纷降价。比如价格不高的零跑车直接降价2万多,而去年的新能源汽车“销冠”还进行了大幅降价,最高降价也超过了2万元,整个新能源汽车掀起了激烈的价格战。

在新能源领域“追赶者”,没有太大优势的上汽集团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比如常年“霸榜”宏光MINI EV,今年1月只卖出16416辆,同比下降38.5%,连续4个月下降。随着各大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降价,五菱宏光MINI EV的价格优势越来越小,上汽集团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当然,也有上汽集团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飞凡汽车。1月份销量惨淡,截至2月26日,飞凡R7只有68辆,另一个高端品牌智己LS7只有58辆,两个品牌只有126辆,已经不能用了。“销量寡淡”来形容了。

在燃油汽车方面,湖北省在3月初开启了历史上最强的购车优惠季节。湖北省消费者将获得双重补贴,东风多个品牌正式宣布降价,部分车型降价9.8万元。

随着湖北吹响了购车补贴的第一枪,燃油车价格战正式开始。虽然3月份才刚刚开始,不知道上汽集团的燃油车业务会受到多大影响,但最近媒体报道上汽奥迪全线降价,整体销量持续下滑,所以上汽集团压力不小。

原创文章,作者:侃见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14225947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