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是昨日最受关注的股票。
随着公司1月12日晚发布2022年业绩预测,市场机构纷纷发布研究生解读报,国联证券继续高喊目标价684元,“宁德时代业绩超出预期”的信息也迅速占据屏幕。受此影响,宁德时代股价开盘涨幅超过4%,随后下跌。
单季度净利润首次突破100亿亿亿亿亿亿亿
根据宁德时代公告,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291亿元至315亿元,同比增长82.66%至97.72%;扣除非净利润268亿元至290亿元,同比增长99.37%至115.74%。
2022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实现净利润176亿元。去年第四季度,宁德时代净利润达到115亿~139亿元,同比增长41.98%~71.60%,单季度利润首次突破100亿元。
根据机构预测数据,2022年12月16日,中金曾涛团队发布研究报告,预计宁德时代年净利润为274亿元。
6个月内,共有42家机构预测了宁德时代2022年的业绩,其中归属于母亲的平均净利润预测为281.30亿元。该公司的业绩预测明显高于该机构的平均预测。
总的来说,宁德时代业绩大幅上升的原因大致有三个:
首先,国内市场需求仍然很高。
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和储能行业市场持续增长。其中,动力电池累计装载量为294.6GWh,同比增长90.7%,出货量预计超过480GWh,储能锂电池年出货量达到130%,同比增长约118%GWh,同比增长170.8%。
此外,宁德时代早期布局的优质产能释放显著增加了生产和销售,实现了利润规模的快速增长。在储能方面,预计该公司Q4储能电池产量环比增长22%,仅12月份产量环比下降,预计为33%Gwh。
其次,公司加快海外布局。
从主要主流储能锂电池企业的动态来看,大多数企业在2022年加快了海外市场的扩张,锂电池出口业务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随着宁德时代在德国和匈牙利电池厂的增加,未来海外客户的指定数量将逐渐增加。随着海外指定数量的交付和增加,海外市场份额的增长趋势将进一步明确。
最后,公司继续实施降本增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2022年9月,电池级碳酸锂报价超过50万元/吨,最近刚刚跌至50万元以下,这意味着电池企业第四季度原材料成本处于全年高峰。由此可见,宁德时代的成本控制非常出色。
此前,公司继续通过参股方式布局全球锂资源,并于2022年开始控制锂矿,获得江西锂云母建下窝矿区项目65%的控股权。扩展到上游后,原材料成本材料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在盈利能力方面,与第一季度相比,公司2022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毛利率有了显著提高,第四季度的毛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其中,储能毛利率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整体电池单GWH利润预计将达到1亿元左右。
中创新航“揭竿”能成功吗?
事实上,在宁德时代发布业绩预测之前,市场上还有一集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1月9日,“网络名人”经济学家任泽平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称“世界苦宁王已久”。近年来,宁德时代以市场领先地位四处开战,压制了竞争对手、汽车公司和汽车行业的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任泽平还提到“为中创新航的揭竿鼓掌”。
任泽平发文前不久,2022年12月29日,中创新航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宁德时代滥用专利权、恶意维权、肆意诽谤的不正当竞争。此前,由于宁德时代的起诉,中创新航被判停止生产和销售侵权产品,并赔偿263.25万元。
回顾他们的专利战,已经持续了一年。从创新港股上市前到上市后,现在又回到了中创新航A的旅程。据悉,刚刚登陆港股三个月的中创新航决定冲刺a股,相关材料已备案登记。
然而,在上市时,竞争对手“宁王”也抛出了沉重的表现“展示肌肉”,这让中国创新航空公司的投资者“非常害怕”。1月13日,中国创新港股开盘暴跌20%以上,总市值较发行价下跌一半。
事实上,2021年6月,界面新闻报道称,中航锂电池(中创新航原名)将于2022年进行IPO。如果能保持黑马的势头,标准是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等产能最高的企业的股价和市值,A股票IPO后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有望冲击千亿。
当时(2021年7月至9月),恰逢争取上市的关键时期,中创新航却突然遭到宁德时代的诉讼,也被业内人士视为“定向狙击手”
然而,也许正是因为中国创新航空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有a股上市计划,其香港股市表现不佳。在公开发行阶段,只有3245份有效申请,涉及281.92万股,明显认购不足,公开发行认购倍数仅为0.21倍,剩余近80%的公开发行股票无人关心。
由于不同的投资群体、不同的投资风格、不同的流动性等因素,同一公司的a股估值通常明显高于港股,A/H股票溢价率超过100%并不少见。
目前,中国创新航空公司可能需要更多的市场沉淀、技术沉淀和人才沉淀,才能与宁德时代“断手腕”。
官媒发文支持“宁王”
官方媒体也很少对这场专利战引发的舆论发表声音。
《经济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在过去的两天里,一位网络名人发表了一篇文章,“轰炸”宁德时代的话题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认为“宁德时代从早期的创新者、贡献者,到后期的行业垄断者,甚至是市场公平竞争生态的破坏者”。如此极端的观点暴露了对动力电池行业的深刻理解。
动力电池作为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专利也是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和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例如,苹果与韩国三星发动了一场“专利战争”;吉利控股起诉威马汽车侵犯知识产权。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企业就专利起诉竞争对手是在行业地位的帮助下抑制同行。
2022年9月,《经济日报》还评论说,近年来,“去宁德时代化”在舆论领域频频响起。客观地说,是“宁王”引领中国电力电池进入国际供应链系统,实现集体超越。因此,现在说“去宁德时代化”要么是不负责任的,要么是别有用心的。
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宁德时代占据了舆论引导、市场规模、成本和技术四大优势,其领先地位仍难以动摇。
- End -
原创文章,作者:证券之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161838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