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将进入尾声,谈及这一年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锂电池可谓稳占一席。忽然爆发的市场需求与短期内有限的产能“相撞”,带来了原材料价格暴涨、囤积居奇等一系列乱象,同时也促使电池厂商甚至主机厂出手抢矿,上下游企业不再“各司其职”,锂电行业如火如荼。
01锂价暴涨逾10倍
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对锂电池相关产物的需求不竭增长,碳酸锂、氢氧化锂等求过于供,价格一路高涨。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例,按照野天鹅网的跟踪统计,2020年其价格仅为4万~5万元/吨,2021年头到达7.2万元,而至2021年末已涨至28万元/吨。进入2022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继续快速上涨,3月一度突破50万元/吨大关,之后略有回落,但8月下旬再次开启上涨模式,11月一度逼近60万元/吨大关,今朝约为57万元/吨。也就是说,与2020年相比,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两年内暴涨逾十倍。
概念:
全球范围内锂矿资源储量并不低,但散布不均,持久以来,中国锂电行业不能不依靠进口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再加上,上游锂矿此前受疫情影响扩产乏力,而下游受电动化浪潮推动需求大涨,多种因素叠加致使锂价暴涨。

02囤积居奇、哄抬价格酿人祸
锂电行业价格暴涨的背后,除了供需失衡的市场因素外,也不乏人为因素。中国汽车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此前指出,本轮原材料价格超凡规上涨,背离了正常供需关系,属于非理性上涨,存在炒作方为抢抓锂产能扩大前的最后窗口期,囤积居奇、蓄意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今年11月的一次行业峰会上,中国汽车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也指出,锂电价格暴涨等现象“很是不正常”、“产业链有收割现象”。工信部今年屡次发文,要求严格查处锂电产业上下游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正当竞争等行为。
概念:
在今年各月份的锂电价格走势来看,工信部的查处简直在一定水平上给锂电行业降了降温,但要从底子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在供给端下功夫,到达供需平衡。

03主机厂和电池厂商“掐架”
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影响,直接向中下游传递,电池价格也水涨船高,汽车主机厂自然深受其害。在今年7月举行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团体董事长曾庆洪吐槽称:“动力电池本钱已占到我们汽车的40%~60%,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曾庆洪还指出,大部分新能源整车厂都处于吃亏状态。
对此,宁德时代暗示不愿背这口锅。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之后隔空回应称,公司在稍有盈利的边沿挣扎,而“利润往哪儿走,大师也可以想象”,其言外之意不言而喻。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直言,上游原材料的炒作带来了产业链短期的困扰。
概念:
从主机厂与电池厂商的“商业互怼”,可以看出电池产业链中下游面临的压力之大,也许正由于如此,无论是主机厂还是电池厂商都起头向上游结构。

04上游矿商盆满钵满
主机厂称其吃亏,电池厂商称其在盈利的边沿挣扎,那末钱去哪儿了?答案可能是:上游。与主机厂和电池厂商普遍不太乐观的业绩相比,上游矿商在2022年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以国内两大锂王——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为例,2022年前三季度,天齐锂业净利润约为148亿元,同比增长近5倍;赣锋锂业净利润为160亿元,同比增长近30倍。
西藏矿业、融捷股份、盛新锂能等公司业绩同样高歌猛进。国外矿商也一样。例如,2022年第三季度,智利锂矿巨头SQM的净利润大涨近10倍。
概念:
锂资源有一定的稀缺性,下游需求旺盛且是刚性,下游高位拿货意愿较大,价格的暴涨推动着过去不温不火的矿商“一朝翻身”。矿商亮眼的业绩想必令主机厂甚至电池厂商感应额外“刺眼”,但短期内这种情形仍会延续,直至供需平衡。

05中下游集体抢矿
在供给严重的情况下,电池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改变了以往的商业模式,不再“各司其职”,而是争相结构上游,抢夺话语权。宝马、公共团体、Stellantis、雷诺、通用、福特、特斯拉、丰田等企业积极下场抢矿,其行动包括直接入股矿业公司或矿业项目,以及绕过电池厂商直接与矿商签订原材料供给合同。
再看国内,整车企业和电池厂商,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也竞相出手,在全球买矿、采矿、锁矿。其中,宁德时代正在印尼与两家当地企业合作开采红土镍矿。不愿“为宁德时代打工”的广汽团体,也于11月公布联手矿商成立合资公司。
概念:
围绕矿产资源的话语权之争,使得中下游企业间的界限不再那末分明,越来越多的企业被卷入这场追逐战中。

06主机厂切入电池赛道
当前,不愿“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主机厂,普遍会选择数家电池厂商来保障其供给,但从久远斟酌,越来越多的主机厂正在通过自研、自建、合建、入股等方式切入动力电池范畴,例如特斯拉、公共团体、梅赛德斯-奔驰、通用、福特、Stellantis、丰田,以及国内的广汽、吉利、蔚来、长城等。其中,今年11月,吉利电池项目签约宜春,小鹏汽车斥资50亿元新设动力电池公司,小米再投资一家锂电材料企业。
概念:
延续飙升的本钱,不竭弱化的话语权,推动着一家又一家车企亲身下场造电池,期望实现“电池自由”。固然,这要投入足够多的钱,还要斟酌到技术问题。为此,从现实角度动身,更多车企采纳的是采购+自研的双轨并行。

07废旧电池成“香饽饽”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中,废旧电池的回收再操纵被屡屡提及,但一直没有获得企业重视,直至电池原材料价格飙涨,废旧电池瞬间变宝,回收价格也直线爬升。看到“有利可图”后,不可是第三方回收企业,电池厂商和主机厂也纷纷下场,结构废旧电池的回收再操纵,且加速了技术创新,以进步回收率。相关企业包括公共团体、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通用、日产、宁德时代等。今年12月,吉利在江西成立新公司,加速结构电池回收。技术方面,通过创新,部分企业可将电池回收率提升至90%以上。
概念:
面临利润空间的挤压和有限的供给,车企和电池厂商将触角伸向电池回收范畴,希望借此抄近路实现降本增效。固然,这个庞大的千亿市场也存在回收乱象,亟待规范。

08电池厂商海外上市
今年11月,欣旺达在瑞士挂牌上市。在此之前,今年7月,同为电池企业的国轩高科和电池回收企业格林美也在瑞士买卖所成功上市,成为首批在瑞士上市的中国企业。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瑞士云集大量全球资本,中国企业赴瑞上市有助于实现更高的估值与募资额。瑞士对峙市场开放,也令很多中国企业将瑞士视为拓展欧洲市场的桥头堡。
概念:
在瑞士上市,有助于欣旺达、国轩高科等企业打造其国际化“名片”,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与此同时,这一年,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电池厂商密集官宣了在欧洲、美国甚至东南亚国家的建厂计划,争相加速全球化征程。
一、我国锂电池发展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革新,我国的锂电池产业从数量上、质量上都取得了极大的突破,而且在政策、补助的推动下,锂电池产业诞生出很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2021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达229GW,预计2025年出货量有望到达610GW,年复合增长率跨越25%。
通过近年来的市场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市场范围延续增长。
2015年至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范围延续增长,从985亿元增长到1980亿元,到2021年到达3126亿元。可是受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增速放缓,同比增长率从37.76%下降到2020年的13.14%。按容量计较,2020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148GWh ,同比增长19.2%,可是到2021年该产量到达324GWh,同比增长118.9%,产量高速增长。依照这个数来算,近年产量延续增长,2016年至今2021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从84.7亿只增长到232.6亿只,可是同比增长率从51.3%下降到23.4%。
(二)动力电池占比大且增长更快。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的延续增长。2021年消费、动力、储能型锂电产量别离为72GWh、220GWh、32GWh,别离同比增长18%、165%、146%,占比别离22.22%,67.9%,9.88%,动力电池的占比最大且增长最快。动力电池中又以磷酸铁锂电池占比高,2021年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累计125.4GWh,占总产量57.1%,同比累计增长262.9%。
(三)方形电池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方形电池的性价比最高,今朝已占据中国市场主流,2021年方形锂电池市场份额约80.8%。软包电池电芯能量密度最高,但由于铝塑膜轻易破损,电池组需加装更多庇护层,致使整体能量密度不具有上风,同时标准化水平极低,致使生产本钱偏高,故市场份额约9.5%。圆形电池本钱最低,但能量密度偏低,较少企业选择这类电池,因此市场份额较少约9.7%。
(四)上游原材料本钱波动大。
受产业周期、疫情、国际大势严重等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本钱涨幅不竭增加。如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一路飙升,从2013年的4.16万元/吨增长到2022年6月的47.49万元/吨,尤其是2022年价格涨势高,2022年6月价格增幅高达425.3%。但自7月份形起头,正负极等材料价格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
二、锂电池材料行业市场状况
锂离子电池一般是使用锂合金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电池。
具体可分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铝塑膜等。
(一)正极材料
锂电池正极材料是其电化学性能的决议性因素,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平安性能起主导作用,且正极材料的本钱占比也较高,占锂电池材料本钱的30%-40%,因此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最为关键的材料。锂电池依照正极材料体系来划分,主要分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技术线路。钴酸锂本钱较高、寿命较短,主要应用于3C产物;锰酸锂能量密度较低、寿命较短但本钱低,主要应用于专用车辆;磷酸铁锂寿命长、平安性好、本钱低,主要应用于商用车;三元材料尤其是NCM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寿命较长,主要应用于乘用车。今朝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是行业主流线路,磷酸铁锂受益于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增长带动,将成为未来5年增长最快的正极材料。
从竞争格式来看,近年来钴酸锂的市场集中度不竭进步,头部集中化趋势逐步显现。2021年,厦钨新能、杉杉能源、盟固利新材料、巴莫科技、格林美(002340)占据钴酸锂市场份额前五,市场份额别离为42%、14%、10%、9%、6%,累计占比高达82%。钴酸锂的高集中度与凹凸端产物明显分层、高端产物壁垒提升、整体市场已走向成熟亲近相关,未来高电压钴酸锂等产物或促使产物壁垒进一步提升。三元材料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容百科技以11%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巴莫科技、当升科技(300073)、久远锂科紧随厥后,市场份额均为10%,各厂商间的差距相对较小,行业格式较为分离。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集中度较高,湖南裕能和德方纳米(300769)两家独大。其中湖南裕能市占率为22%,处于龙头地位。其次是德方纳米,占比20%。
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范围由2016年213.8亿元增至2020年751.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9%。2021年市场范围达877.1亿元,据猜测,2022年我国正极材料市场范围可达1002.3亿元。
(二)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影响锂电池的容量、首次效率、循环性能等。负极材料由负极活性物质、粘合剂和添加剂夹杂制成糊状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滚压形成。负极材料在动力电池本钱的占比约为5%~15%。
今朝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以人造石墨和自然石墨为主,发展趋势为向石墨负极中搀杂硅形成能量密度更高的硅基负极。现阶段,人造石墨为负极主流线路。硅基材料应用潜力较大,未来市场空间广漠。
2021 年中国锂电负极市场出货量 72 万吨,同比增长 97%。由于人造石墨的一致性和循环性能好过天 然石墨,更契合动力及储能电池的需求,人造石墨产出货量占比延续提升至 84%,而自然石墨市场份额下降至 14%。我国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较高,行业竞争格式相对较好,CR3到达56%。其中,贝特瑞、璞泰来(603659)(江西紫宸)和杉杉股份(600884)一直处于头部地位,占比别离为26%、15%、15%,东莞凯金近年市占率有所进步,占比13%。
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范围由2016年64.6亿元增至2020年14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4%,2021年市场范围达159.1亿元。据中商研究院预计,2022年我国负极材料市场范围可达178亿元。
(三)电解液
电解液是电池中离子传输的载体,具体是在锂电池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锂电池电解液一般由高纯度的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需要的添加剂等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其中按其结构的分歧,有机溶剂可以分为主要成份有六氟磷酸锂、碳酸乙烯酯、五氟化磷等。
今朝我国锂电池电解液行业集中度较高,行业业务范围前三名集中度超60%。同时近几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龙头企业不竭投资建厂扩产,行业竞争格式稳定,集中度正在进一步提升。有相关数据显示,国内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前三别离为天赐材料(002709)、新宙邦(300037)、国泰华荣,2021年,上述三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67.1%。其中天赐材料市场份额最高,属于该行业绝对龙头,占比33.1%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锂电池电解液由2017年11万吨增长到50.7万吨。预计2022年我国锂电池电解液出货量可达62.6万吨。
(四)隔膜
锂电池隔膜是锂电池原材料之一。位于电池内部正负极之间,保证锂离子通过的同时,阻碍电子传输,是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薄膜,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中最具技术壁垒的关键内层组件。隔膜的性能决议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平安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进步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锂膜的制造工艺分为干法和湿法,从隔膜产物结构来看,我国隔膜市场出货仍以湿法隔膜为主。湿法隔膜性能较高,厚度更薄,可进步锂电池能量密度。干法隔膜的焦点上风在于本钱更低,产线投资额低、单元能耗低,更适用于对本钱敏感度高而对能量密度要求低的应用场景,比方储能市场。
在湿法隔膜方面,显现出‘一超多强’的行业格式,恩捷股份(002812)在2021年产能大范围开释下,隔膜产量跨越30亿平大关,湿法隔膜市场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湿法隔膜的市场占有率跨越50%。星源材质(300568)和中材科技(002080)位居第二梯队。
在干法隔膜方面,整体显现出‘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式。复兴新材在产能开释以及下游大客户需求放量的情况下,一举成为干法隔膜龙头企业。星源材质以21%的市占率退居第二,其他玩家有惠强新材、中材科技等。 隔膜生产工艺复杂,资金投入大,且需要长时间的研发和生产经验堆集, 是锂电池四大材料中最后才实现国产替换的材料。近年来,锂电隔膜在锂电池需求增长带动下,出货量也实现快速的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锂电隔膜出货量7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超100%。预计2022年我国锂电池隔膜出货量将超150亿平方米,市场范围可达36.7亿元。
(五)铜箔
锂电铜箔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充任负极活性材料的载体;在锂电池本钱占比不高,大要在5-10%左右,但对电池综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锂电铜箔是锂电池不容轻忽的重要部件。按照厚度分歧,锂电铜箔可分为薄铜箔(12-18微米)、超薄铜箔(6-12微米)和极薄铜箔(6微米及以下)。由于新能源汽车对能量密度的要求较高,动力电池倾向于采用厚度较薄的超薄和极薄铜箔。
受益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及锂电池行业较快发展,中国锂电铜箔发展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产物涵盖薄铜箔、超薄铜箔和极薄铜箔。今朝我国6纳米锂电池铜箔市场较为广漠,但传统7-8纳米铜箔市场竞争剧烈。
2020年我国锂电池铜箔出货量排前五的别离是龙电华鑫、诺德股份(600110)、嘉元科技、铜冠铜箔(301217)与九江德福,龙电华鑫以18.4%的市场份额暂居第一。
今朝中国已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锂电铜箔生产国,2015-2021年中国锂电池铜箔行业均匀增速高达80%。2020年中国全年锂电铜箔出货量为12.5万吨,同比增长13.9%,其中含内资企业出货的10.5万吨及外资企业的2.0万吨。未来几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国家政策继续驱动及行业调剂后,市场预计将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动力电池将带动中国锂电铜箔市场连结高速增长趋势。2021年锂电铜箔出货15.4万吨,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18万吨。
(六)铝塑膜
铝塑膜是软包电池焦点材料,对于电池轻量化起着关键作用。相较于钢壳、铝壳或塑料壳等包装材料,铝塑膜具有质量轻、厚度薄、外形设计灵活等上风,正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整体来看,我国铝塑膜行业市场范围呈上升趋势。由2016年的3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4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1%,2021年达48亿元。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猜测,2022年我国铝塑膜行业市场范围将达57亿元。
(七)设备
电池生产的流程,把正负极材料分隔均匀搅拌成浆,搅拌后的正极材料涂抹在铝箔上,负极材料涂抹在铜箔上。正负极材料之间用隔膜离隔,涂布后的极片进一步压实,进步能量密度。然后按照分歧类型进行切片、烘烤、卷绕、入壳、注入电解液等,最落后行封装测试。
其中所需要用到的锂电池设备包括真空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卷绕机、注液机、检测机等。锂电池设备主要分为前段、中段、后段。前段设备价值量最高,主要由日韩企业把控。我国在锂电设备中后端制造生产方面技术领先,已到达国际先进水平,价格方面上风明显。从营收范围来看,先导智能(300450)是设备范畴绝对龙头,2021年相关业务营收为69.56亿。其次为赢合科技(300457),相关营收49.07亿,其他企业还有科恒股份(300340)、璞泰来、杭可科技、华自科技(300490)等。
三、2022年锂电池行业发展预判
今朝,疫情对生产端影响已逐渐趋于减缓,按照下游销量与上游产能操纵率来看,锂电池仍处于求过于供状态,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原材料方面,国内新能源车对本钱更加敏感,磷酸铁锂的需求相对于三元先驱体更加旺盛,价格高位维持。今朝电池电芯价格有所上升,电池生产企业毛利率有所好转。斟酌到锂电池板块估值处于近年来底部,储能需求的不竭增加,部分地域起头补助汽车消费,后期锂电池产业链仍将快速发展。
(一)储能应用爆发,形成与EV双轮同步增长的态势。
2021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203.5GW,我国出货量43.44GW,占21.3%。随着“双碳”推进,绿电高速发展,储能需求愈加迫切,据第三方猜测2025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将到达1218GW,储能占比将到达36%。
(二)方形电池比例继续上涨。
动力类方形电池比例进一步上升,储能电池以方形铁锂为主导,圆柱类4680投产进度加速。
(三)EV电池市场集中度继续提升。
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作为第一梯队,市场份额跨越70%,国轩高科(002074)、中航锂电市场份额接近5%,第三梯队市场份额均小于3%,差(五)储能应用延续增长,EV需求仍连结强劲势头。距仍有拉大趋势。
(四)动力电池价格延续上涨。
受原材料上涨,拉闸限电产能下降,能耗双控和人工本钱增加等因素影响,动力电池电芯价格暂时难以回落。
(五)上游原材料供需仍有缺口。
占比最大的磷酸铁锂由于产能不足,新增产能有限,需求严重;电解液缺口进一步扩大,预计价格区间10—15万元/吨,涨幅最大。
(六)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焦点技术仍在突破。
受原材料资源和本钱影响,此类电池关注度高居高不下,但短时间内难以实现范围量产,无法形成与锂电池的竞争。
四、锂电池行业未来趋势
(一)电池产业新技术逐渐迈向成熟。
锂电池的无模组设计、刀片电池、弹夹电池等系统结构创新技术实现范围化应用,高镍无钴电池、固态/半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取得突破。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动力电池能量水平不竭爬升。三元方形电池能量密度接近300Wh/kg,软包电池已到达330Wh/kg;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也已突破360Wh/kg,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400Wh/kg;未来锂硫电池能量密度有望到达600Wh/kg。
特别是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存在着热失控的风险,氧化物电解质有望成为高性能电池的重要选择。未来的电池将朝着更高的比能量发展,整个电芯从液体向着更平安的夹杂固液和全固态电池发展。同时,更高比能量的高镍和富锂锰基,正极将成为大发展偏向,以满足续航里程到达1000km的乘用车要求以及电动飞机要求;此外,基于改性锰酸锂、磷酸铁锂、镍锰尖晶石的正极材料,与高容量的负极材料相匹配,形成针对600千米纯电动汽车续航的解决方案。
(二)实现“双碳”方针加速推动电池回收。
电池具有高回收价值,退役电池仍然可以经过回收、提升后再投入使用。即使是电池报废的时候,还可以回收其中的锂钴镍资源。正极材料里面金属的循环操纵以及电池中的铝和铜的回收操纵,不但对供给链平安十分关键,对碳排放的方针告竣具有很是重要的意义。
今朝主要有三种电池回收方式:物理回收、火法回收、湿法回收。
(1)物理回收通过回收可以下降整个电池生产链的碳排放;
(2)火法回收回收方式减碳量少,且能耗比力大;
(3)湿法回收的能耗会下降一些,可是有液体溶剂污染物排放等问题。
占有关机构预计,2030年电池材料回收将形成范围;2050年前后,原始矿产资源和回收资源的供给量将到达相当水平。更持久来看,回收资源将逐步完全替换原始资源需求。
(三)轻薄化、高能量密度、高平安性和快速充电是未来行业重要的发展偏向。
近年来,消费类电子产物向时尚轻薄化、人体工学外形设计及移动互联性不竭增强的偏向发展,且在消费类电子产物射频频段扩大、像素密度提升、处置器性能增强的布景下,消费类电子产物的能耗和发热问题也日益凸显,其对重量轻、体积小、容量大、能量密度高、尺微暇可定制、平安性能好、可快充的锂离子电池需求不竭增加。同时,面临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在高平安、高比能量、长寿命和快速充电等方面的表示受到消费者关注。
(四)技术进步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电动自行车以及低速电动车将越来越多地使用锂离子电池替换传统的铅酸电池;在消费电池应用范畴,5G技术的成熟及大范围商业化应用将催生智能移动设备的更新换代需求。此外,可穿着设备、无人机、无线蓝牙音箱等新兴电子产物的兴起亦将为消费电池带来新的市场;在储能电池应用范畴,电网储能、基站备用电源、家庭光储系统、电动汽车光储式充电站等都有着较大的长大空间。可以预见,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空间广漠。
“免责声明: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换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新锂念,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262130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