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谈擎说AI 作者:郑开车据汽车之家报道,近日创维汽车对旗下创维EV6车型不同版本的配置进行了一波调整。一方面取消了EV6车系下的两款车型,另一方面其它车型在配置层面也迎来了调整。众所周知,一辆车上市一段时间之后,根据售卖的情况调整车型配置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比如将某些实用的配置下放,不仅在价格基
文:谈擎说AI 作者:郑开车
据汽车之家报道,创维汽车最近对其创维汽车进行了报道EV6不同版本的配置进行了一波调整。一方面取消了EV另一方面,其他车型在配置层面也迎来了调整。
众所周知,汽车上市一段时间后,根据销售情况调整车型配置是正常的。例如,分配一些实用的配置不仅可以提高价格基本不变的性价比,还可以保持车辆的新鲜度,使车型保持一定的曝光率。
那么创维汽车减配背后的意图是什么呢?这波调整能有效提振创维销量吗?
市场基础不稳定,效仿合资车减配ESP为哪般
首先,创维EV取消410欢乐和520创享对用户影响不大。毕竟创维EV这款车已经推出了20多种不同配置的版本,切断一些销量较低的版本是正常的。
但客观地说,创维EV6这波配置调整并没有明显反映性价比的提高。
在410出行、520出行、620出行等10.2英寸中控屏的几个版本中,虽然增加了4英寸G车联网,车载Wi-Fi、蓝牙和其他功能,但这些功能已经是传统燃料汽车中非常常见的配置,根本不是亮点。此外,410旅游版的动力电池从三元锂改为磷酸铁锂,显然是为了降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降低成本意图最明显的体现是部分版本(410出行、520出行、520快乐、620出行、620快乐等)的减少ESP,一方面减配ESP另一方面,有很多版本,一套ESP系统成本较高,一般在5000元以上。
可是,减配ESP这些用户体验真的不会受到影响吗?
所谓ESP,中文全称为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能使车辆在各种情况下保持最佳稳定性,防止车辆侧滑、转向过度或不足。
可以说,ESP有些类似于安全气囊,虽然平时没有效果,但一旦遇到特殊情况,效果就会体现出来。
统计数据显示,ESP作为汽车的标准配置并打开后,可以有效减少43%的致命交通事故,包括34%的自行车事故和71%的翻车事故SUV自行车事故甚至可以减少59%。ESP确实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必要功能。
正因为ESP2011年,美国和欧盟立法强制安装,以有效保证驾驶安全。ESP。
虽然国内还没有ESP作为乘用车强制标准配置的规定。但事实上,许多汽车公司已经把它作为乘用车的强制标准。ESP作为常规配置。2017年,以长城、吉利为首的9个中国品牌立下军令,为新车标准配置ESP。
截至2021年,中国市场新车电子稳定系统前装载率已达91.6%。
千万条道路,安全第一。可见,虽然ESP不是强制制性的标准,但许多有意识的制造商都知道为了用户的安全。
所以目前ESP为了降低整车成本,创维汽车不应被制造商视为稀缺配置。ESP,有点历史倒车,安全评分要大打折扣。
除安全降级外,还将降级ESP作为标准或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汽车公司的商业道德水平。
众所周知,今年2月,全球汽车行业芯片供应严重不足。许多汽车公司因为拿不到芯片而减产,包括ESP芯片。
比如吉利也是因为2月份ESP与1月份相比,芯片供应短缺和春节假期的影响减少了46%。由于博世,长城汽车2月份的销量也大幅下降ESP系统供应不足。
目前缺芯问题明显好于2月份,但创维为了降低成本和利润而减少了配置ESP,相比没有ESP对于宁愿降低芯片产量的汽车公司来说,商业道德水平不言而喻。
但话说回来,创维减配ESP当然是合规的。而且减配ESP之后,创维EV6有进一步降价的空间。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创维能否提振销量低迷?
值得一提的是,我曾经敢于减少配置ESP在那些汽车品牌中,合资汽车是重灾区。
合资车在国外需要标准配置ESP,但在国内市场,由于品牌实力优于国产车,即使任性减配,也不会影响销量,反而可以提高一些性价比。因此,丰田花冠、雷凌等了ESP。
让我们来看看创维。一家销量远未超过生死线的新力量汽车公司效仿合资汽车,降低安全配置成本,为降价留出空间。我们不知道销量是否能增加。然而,此举结束后,创维汽车可能会被贴上尴尬的标签:没有合资汽车的生命,他们就患有合资汽车的疾病。
健康汽车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定位吗?
从表面上看,出身家电的创维敢于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轨道更令人惊讶,但创维汽车制造并不冲动。
事实上,创维汽车母公司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很早就布局了汽车行业。据天眼查APP前身为创维汽车电子的深圳创维汽车智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然而,创维汽车品牌真正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还不到两年。
虽然进入新能源汽车比较晚,但并不妨碍创维汽车有一个宏大的目标。
2023年创维汽车的销售目标是10万辆。到2025年,创维汽车的年销目标为25万辆,2030年创维汽车年销量为100万辆,其中50万辆在海外市场实现。9月5日,在创维HT-i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在上市新闻发布会上大喊大叫。
然而,创维对最近的小目标相对保守。今年年初,创维设定了2022年实现国内外渠道年销量3万台的目标。然而,根据创维汽车最近发布的官方销售数据,创维汽车在过去10个月的累计销量为16180辆。
要实现年初设定的目标,这意味着剩下的两个月月平均销量将达到6910辆,这对于今年前10个月平均销量仅为1618辆的创维汽车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创维汽车来说,销量很难达到预期,也许我们应该从健康汽车的产品定位中找到原因。那么,健康标签能利用多少市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找出什么是汽车品牌的优势产品定位?
回顾汽车发展史,我们会发现,自人类发明汽车以来,主要市场就有三巨头(Big Three)的现象,“Big Three甚至指三大汽车公司。
德国豪车三巨头是常见的BBA例如,梅赛德斯-奔驰作为汽车发明家,在品牌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掌握了发动机、变速器等所有核心技术,自然占据了C位置。宝马将飞机发动机的基因发扬到汽车制造,专注于运动和控制。
轮到奥迪了,没有多少好故事可讲。简单地说LED技术应用于灯笼,以敢于应用新技术而闻名,几乎不能与奔驰和宝马一样出名。然而,在汽车智能浪潮到来后,奥迪的技术感开始不够。
除了BBA此外,其他品牌很难找到具有普遍认同感的差异化定位。例如,沃尔沃只能建立一个安全的人,但安全是任何可以上路的豪华车的基本指标,所以沃尔沃只能屈服于二线品牌。
不难发现,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优势产品定位稀缺。能获得这种资源的,有的有先天禀赋,有的有先发优势。一个能够独立的汽车品牌,必须以绝对优势的产品定位为基础,打造品牌护城河。
然而,创维汽车的差异化定位是健康的,这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以健康为标签的汽车公司能撬动多少市场。
事实上,目前创维的健康功能并不新鲜。事实上,专注于安全的沃尔沃很早就在健康方面发表了一篇文章,如无污染的健康原材料和空气净化系统。然而,其目标用户真正看到的是沃尔沃内向低调的贵族气质,这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沃尔沃以健康为卖点实际上是基于热需求。当时,北京雾霾严重,空气质量差。沃尔沃的广告口号是北欧开门,北京出门。许多市民觉醒了呼吸干净空气的意识。沃尔沃当时确实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然而,以热需求为产品的长期定位也存在风险,即当热需求随着趋势的变化而冷却时,这一举措并不是很有效。
例如,2013年,中国许多城市经常被雾霾天气所笼罩,空气净化器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热门商品和许多家庭的标准。自2017年以来,由于国家雾霾控制政策的实施,蓝天数量不断增加,空气净化市场也进入了冬季。
创维EV6.据官方描述,该车配备了超级空气过滤系统,包括N95空调滤芯、负离子发生器、高温循环杀菌PM2.5净化等细碎功能。
疫情期间,空气过滤功能就像雾霾引多人感兴趣,就像雾霾引发的空气净化器一样。除了沃尔沃,还有埃安Y的空气净化服务和比亚迪的空气净化服务PM2.5绿净系统、特斯拉生化模式等。
对于其他汽车公司来说,健康功能只是锦上添花,但对于创维来说,把握热需求作为产品定位有点太草率了。如果产品定位形成刻板印象,以后很难改变定位。
事实上,产品定位似乎是功能,但实际上是人群。例如,理想one多种人性化设计,背后的人群非常准确——二胎家庭。高合车配备了酷炫的设计NT展翼门,看似切的是科技控制,其实是把电动车当玩具的富豪阶层。
一个好的产品定位应该从功能延伸到人群,最终触动人们付费。与可见和可触摸的功能相比,健康有点虚幻。每个人都关心健康,但很难将健康标签延伸到特定的人群中。
第二个问题是,创维真的能让用户满意健康吗?
以创维EV6上配备的N以95空调滤芯为例,所谓空调滤芯N95,是NIOSH经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9种颗粒物保护标准是穿戴防护用品的相关标准。
也就是说,只要提到N95必须是人们佩戴的防护用具。在车辆规格标准中,即使空调滤芯达到了对某些颗粒物的95%过滤,也不能说达到了N95标准,因为汽车领域没有N95这个概念。
另一方面,即使汽车空调滤芯能达到很高的保护水平,空调滤芯在通风环境良好的汽车中的作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车内乘客可能通过飞沫产生的病毒传播,空调滤芯无能为力。最好不要感染病毒携带者。
所以,借助N95概念传播健康概念的汽车品牌,可能是利用疫情期间公众普遍的健康焦虑和不平等的信息差,营销噱头的价值大于实用价值。
此外,从ESP在减少配置方面,创维对汽车安全的关注不够。然而,汽车最重要的功能是旅行工具。如果安全保障的优先级不如健康噱头好,这实际上是产品定位的本末倒置。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在宣传创维汽车时也涉嫌夸大其功效。
自从开了电动车,我的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迟钝等问题都好了!黄宏生介绍了自己电动车健康功能的神奇功效。
比起N95噱头,这样的大话一下子就能看穿,甚至可能让用户完全失去对健康愉悦驾驶舱概念的幻想。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创维汽车在产品定位上并没有深谋远虑,只是切中了当下的健康焦虑。
从根本上说,创维汽车在产品定位上还在继续做电视。
由于电视市场已经达到饱和状态,需要不断创造健康护眼屏、金属全景屏,AR加强现实等新概念,突出产品实力创新。但事实上,当用户购买电视时,他们最关心的是屏幕的大小、价格和品牌。
目前,创维电器的业务离不开小米等品牌的OEM,这也表明创造概念作为噱头无法打动用户。
归根结底,创维之所以在产品定位上被动,是因为真正进入新能源汽车的时间相对较晚。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具有家电制造商背景的创维来说,最容易上手的汽车制造姿势应该是效仿美的、格力等家电企业,成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制造商,帮助汽车企业从核心技术上创造好汽车。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创维已经下定决心走造车之路,那一定是做了长远规划。我们拭目以待,看能否拓展健康汽车市场。
原创文章,作者:谈擎说A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11221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