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正卖得越来越好。据统计,9月份销量超过一万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有7家,按照销量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比亚迪、埃安、哪吒、理想、零跑、蔚来和问界。不难发现,这些月销量破万的车企中,既有第二梯队的哪吒和零跑,也有入局较晚但追赶迅速的问界。
郑驾驶@谈话说AI主编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越来越好。据统计,9月份销量超过1万辆的国内新能源汽车有7个品牌,按销量由高到低排列,分别是比亚迪、埃安、哪吒、理想、零跑、蔚来、问界。
不难发现,在这些月销量突破1万的汽车公司中,不仅有哪吒和零跑的第二梯队,还有进入游戏较晚但追赶速度较快的边界。在第一梯队的魏小理中,魏来和理想也发挥了相对稳定的作用,但小鹏的月销量并没有突破1万。
要知道,2022年上半年,小鹏以6.89万辆的销量在国内汽车制造新势力中排名第一。短短三个月,哪吒超越小鹏,成为前三季度累计销量最高的新势力汽车企业。
小鹏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乐观。从今年年初到10月18日,小鹏汽车美股价格从51.12美元下跌到8.60美元,比15美元/股的发行价下跌了近一半。
据不完全统计,与其他新势力和自主品牌相比,小鹏今年跌幅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近十个月跌幅超过80%,这是罕见的。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创始人王兴对头部新势力的预测发生了变化。
2019年,王兴在社交媒体上预测了中国汽车的未来模式,其乐观的三大新力量是理想、威莱和小鹏。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中国高端汽车市场一直是德国的领导者BBA,接下来的两三年,就要看‘理蔚华’了。 (理想,蔚来,华为) 了。”
也就是说,在王兴看来,华为将取代小鹏的地位,成为国内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这显然没有推出30.99万元的起价G小鹏放在眼里。
曾经和蔚来、理想并称第一梯队的小鹏,真的要掉出头部阵营吗?
被市场泡沫的小鹏需要学会赚更多的钱
除二级市场暴跌外,小鹏汽车近几个月也被投资机构减持。
根据香港证券交易所披露的数据,6月22日,摩根大通减持小鹏汽车302.08万股,平均每股120.7484港元,约3.65亿港元。减持后,摩根大通持有6474.89万股,比例从5.19%降至4.96%。
资本市场的寒意并没有动摇小鹏继续烧钱的决心。最近,小鹏大幅增资。根据天眼的检查APP近日,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信息变更,注册资本由200亿元增加至300亿元,增长50%。
此前,小鹏科技旗下多家公司纷纷增资。其中,9月份广东小鹏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7.38亿元增加到15亿元。早些时候,广州小鹏自动驾驶技术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从3.5亿元增加到6亿元。
对多家子公司的大幅增资表明,小鹏决心继续增加资本投资。自动驾驶子公司的增资也表明,小鹏希望继续保持智能体验的领先地位。
然而,小鹏已经开始回购股票,以稳定场的信心,小鹏已经开始回购股票。9月23日,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公开市场投资约2987.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购买220万股小鹏汽车美股,平均价格为每股13.58美元。
然而,这种增资+增持并没有挽救资本市场对小鹏的悲观预期。9月27日,知名投资机构花旗集团减持小鹏汽车56.37万股,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
投资分析师秦毅(笔名)告诉交易员:汽车制造新力量的估值普遍存在一些泡沫。从长远来看,它将不可避免地回归理性。现在股价下跌也是市场去泡沫的过程。AI表示。
目前,虽然小鹏的股价从发行价下跌了近一半,但可能还远未达到估值萧条,不适合抄底。
其实造车烧钱是大家的共识,前几年新势力亏钱几乎是必然的。在亏损阶段,衡量汽车公司投资价值的指标是营销率。但截至去年年底,小鹏的营销率为13.37,高于威来(9.45)和理想(7.74)。这也可能是小鹏不受资本市场青睐的原因之一。
从财务状况来看,小鹏的表现并不乐观。
根据小鹏财务报告,小鹏第二季度总收入为74.36亿元,同比增长97.7%,但与今年第一季度的74.55亿元相比,环比下降0.2%,呈下降趋势。同时,第二季度净亏损达到27.09亿元,同比增长126.1%,环比增长58.8%。
小鹏上半年亏损增加,但赚钱能力一般。小鹏的毛利率和汽车利润率都有所下降。小鹏第二季度毛利率为10.9%,同比下降约1%,同比下降约1.3%;汽车利润率为9.1%,同比下降约1.9%,同比下降约1.3%。
横向比较显示,第二季度理想毛利率和威来毛利率分别达到21.5%和16.7%,特斯拉毛利率分别达到27.9%。因此,小鹏的毛利率明显低于头部新势力。
随着新力量品牌竞争的加剧,毛利率较低的小鹏的一个担忧是,面对日益内部的价格,小鹏没有太大的降价空间,为了维持销售目标,很难扭转低毛利润的局面。因此,从长远来看,小鹏对进一步增长市值的想象力也相对较弱。
换句话说,小鹏可以把车卖得更贵或更多。但目前,这两种策略似乎都很难理解。
销量被后入局追赶,小鹏汽车品牌力几何?
从小鹏G发布后48小时内被迫变更SKU在定价方面,小鹏很难被市场认可为高端车型提高毛利润的计划;从9月份小鹏的销量超越来看,小鹏的主要车型P7.市场竞争力有点弱。
在谈擎说AI小鹏小鹏之所以陷入青黄不接的境地,是因为新能源轨道的竞争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有两个明显的变化:
首先,从供应方面来看,智能技术的稀缺性正在减少。以自动驾驶技术为例,英伟达已经建立了一个主机制造商CUDA生态,地平线最近也与大众携手合作,说明汽车智能技术领域的供应商赋能汽车厂商的能力越来越强。
而且,现阶段L4级自动驾驶技术落地乘用车还早,智能辅助驾驶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其次,从需求方面来看,近两年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迅速上升,从2020年前的不到5%,到2021年底的15%,再到今年7月,其市场渗透率已超过25%。这意味着电动汽车的核心用户不再是热门用户,而是热门用户。
当然,智能作为汽车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之一,仍然是用户的重要属性。只是这部分电动汽车的大众用户对价格普遍敏感,所以智能体验的性价比才是王道。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特斯拉不再强调自动驾驶有多强大,而是专注于降低成本。
9月底有消息称,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大幅降价,包括Model Y降价幅度最高达4万元,最4万元Model Y后轮驱动车型的起价可降至27-29万元。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最近宣布从今年开始 10 车辆的超声波雷达将从月开始被移除。由于毫米波雷达之前也被移除,特斯拉目前的传感器只有摄像头,其自动驾驶方案(FSD)也将采用 纯视觉方案100%。
虽然有人质疑纯视觉是不可靠的,但马斯克已经决定这样做。那些习惯于与特斯拉竞争的新力量可能不得不考虑高价的智能电动汽车Model Y和Model 面前还剩下多少竞争力?
所以当小鹏G9发布后,很快就受到了用户的质疑,不是因为人们怀疑小鹏的全场景自动辅助驾驶有噱头,而是因为高性价比的智能驾驶方案是现阶段的趋势。
应该肯定的是,小鹏一开始就专注于智能标签,敢于与标特斯拉竞争,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相应的成本是,小鹏汽车的研发成本太高,汽车毛利率太低。
因此,当主流用户期待小鹏推出性价比高的智能车型时,小鹏似乎没有牌照可以推出。所以我们只能硬着头皮,给出一个复杂而难以理解的SKU组合,让用户选择。用户的声音是不能选择,降价。
其实,从小鹏G9的尴尬经历也可以看出,虽然小鹏和蔚来、理想并称多年,但并没有建立出真正的品牌实力。
随着新能源品牌的逐渐增多,品牌实力的作用开始凸显。虽然领先的智能体验可以为小鹏加分,但仅凭智能品牌就无法领先品牌实力。
也许小鹏真正应该考虑的问题是,除了昂贵而强大的智能体验,小鹏还能给用户带来什么?
在技术驱动的商业逻辑下,小鹏会步马自达后尘吗?
小鹏想给用户带来什么?事实上,官方来自未来旅游探索者slogan可见一斑。
说到未来的旅行,人们的共识是,这将是一场由完全自动驾驶引发的革命,谷歌Waymo、百度Apollo、多年来,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玩家的目标。
对于主营业务制造汽车的小鹏来说,以未来旅游探索者为企业愿景是非常时尚的。这也与创始人的基因有关。何小鹏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对互联网有系统的了解,更熟悉自动驾驶的算法和数据。因此,他对基础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有着简单的信念。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目前对旅游领域的探索不仅包括自动驾驶,还包括飞行车。
8月2日,随着小鹏扶摇智算中心的启动,何小鹏在微博上表示:我相信小鹏汽车将在2025年进入真正的自动驾驶时代。李彦宏在2020年百度世界大会直播现场预测,自动驾驶将于2025年大规模商业化。可见小鹏为自动驾驶设定的目标与百度相当。
在飞行汽车领域,小鹏的野心可能比李彦宏和马斯克更疯狂。最近,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旅行者X2在迪拜完成了第一次海外公开飞行,预计将于2024年实现大规模生产。但事实上,飞行车不仅在技术层面存在困难,而且在相关法律的各个方面都是空白的。
虽然马斯克提出了火星移民计划,但他对飞行车并不乐观,甚至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开玩笑说:我总是担心有一天会有一辆车从头上掉下来。可以看出,虽然马斯克敢于创造梦想,但他对前沿旅行工具的研发特别保守。他的真实想法实际上是通过制造汽车来赚钱的。
从对自动驾驶和飞行车的投资可以看出,小鹏是一家对尖端技术有偏执追求的公司。此外,它确实将大量收入用于研发投资。这种技术驱动的商业逻辑与燃油车时代的斯巴鲁和马自达有点相似。
在燃油车核心技术方面,斯巴鲁开发了水平对置发动机、左右对称布局和全职四轮驱动技术CVT比奥迪更著名的变速箱CVT早了16年。马自达是一个反复无常的技术疯子。汽车公司制造了转子发动机、后驱平台和当前不合适的6缸发动机,甚至被戏称为只要你有钱就玩技术。
但现在,斯巴鲁和马自达对技术过于偏执,他们都很孤独。最赚钱的日本品牌是丰田,它通过精益制造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当资本市场已经泡沫小鹏的市场价值时,小鹏可能不得不反思,始终坚持技术驱动的商业逻辑,是否会让自己成为下一个马自达?
写在最后:
《技术与文明》一书对新技术的负面影响作了更深入的阐述。
任何新技术诞生后,其边际效益都会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而迅速下降。一旦股息耗尽,人类开发的特殊分工人才将承担巨大的成本。
必须说,小鹏追求技术突破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同时也要防止落入技术陷阱。
免责声明:股市有风险,进入市场需要谨慎。文章中的信息和作者的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交流。
原创文章,作者:谈擎说A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0/22078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