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车,无论是加油还是充电,价格上涨总是影响着所有车主的心。油价上涨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每个人都很常见。但电价的上涨让新能源车主抱怨。
长期以来,廉价充电的事实一直让新能源车主津津乐道。但最近,新能源汽车的电费猝不及防地上涨。
7月,全国各地使用充电桩的成本上升。
在郑州,许多品牌的新能源充电站迎来了价格上涨。与最便宜的凌晨价格相比,涨幅几乎翻了一番,从原来的4毛/度涨到了8毛/度;此外,广州、深圳等地的充电成本也有所上升。原来中午价格是1.5元/度,现在涨到1.8元/度,部分充电桩涨到2.1元/度;重庆晚上12点以后,电价为0.7-0.8元/度,白天高峰时间为1.7元/度。
上海最夸张的是,中午三方充电桩的电费接近2.23元/度。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计算,2022年,电池容量为126kWh 改款 以后轮驱动版为例。按照2.23元/度的标准,充满电需要280.98元。官方声称CLTC综合续航里程为545公里,每公里成本超过0.51元。这种能耗性能与油车一致。
面对如此高的汽车成本,难怪有网友大喊大叫“如果再涨这么多,不如直接换油车!”至少开油车没有里程焦虑。
很多电动车主买电车是为了省油省钱,但现在的情况是,电车不仅不省钱,而且不省心。
所以问题来了。是时候割韭菜了吗?
为何涨价?
是不是割韭菜,我们需要看看这次充电涨价是怎么出现的。
2023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相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规定,新的电价计划将从今年6月1日起在中国实施。
该计划逐步将用户用电分为三类: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和工商用电。在尚未实现工商用电同价的地方,用户用电价格可分为四类: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大型工业和一般工商用电。也就是说,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继续执行现行电价政策,调整大型工商用电价格。第三方充电桩属于工商用电范畴,价格自然开始上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新的电价方案调整了峰谷时段划分和峰值电价机制,并将08:00-12:00、14:00-15:00、18:00-21:00分为高峰时段,12:00-14:00分为夏季尖峰时段。第三方充电桩的充电成本在高峰和建峰时段增加。
当然,高峰时间不是长期存在的,全年只有7月~8月和12~1月,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成本不会总是很高,这只是新电价计划下的正常情况。因此,大多数新能源汽车车主不必太焦虑。
此外,对充电成本上涨最敏感的群体是在线叫车司机。由于工作的性质,他们对充电的需求相对较大,所以他们对价格非常敏感。因为这会影响他们的成本和支出。为了省钱,很多人会在凌晨充电,有些人会在充电成本较低的郊区充电。社交媒体上有两个新词来形容它们,一个是“充电桩刺客”,一个是“充电特种兵”。
对于有家充桩的新能源车主来说,没有这样的麻烦。家充桩使用的电费标准是居民生活用电标准。因此,有固定停车位的人在这个时候可以说心情很好。
因此,由于第三方充电成本上升,我们不能认为这是在割韭菜,还需要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准备好了吗?
第三方充电桩成本的上升也显示了未来市场的趋势。也就是说,随着新能源汽车所有权的增加,未来的充电价格肯定会上涨。
根据公安部最新统计,中国新能源汽车数量已达1620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所有权也将上升。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23年前7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459.1万辆和452辆.6万辆,同比增长40%和41.7%,市场份额达到29%。
王传福在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离线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能源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202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超过60%,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将增加到70%,实现跨越式发展
政府层面也在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消费。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提出优化汽车购买和使用管理,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
此外,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公司和传统汽车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掀起了一波降价浪潮,这是刺激新能源汽车销售快速增长的强大药物。
在许多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所有权将继续增加,无论是逐渐增加还是激增,结果都是可以想象的。当新能源汽车的所有权一直在增长时,充电价格肯定会再次调整。
另一个原因也决定了未来充电价格只能上涨而不会下跌。即充电桩行业面临巨大的业务压力。
在a股上市公司中,有30多家上市公司布局充电桩市场,但全国只有5家运营商拥有10万多个充电桩。除了少数顶级企业可以实现少量利润外,大多数充电桩企业都在亏损。
以特来电为例,2020年至2022年,公司分别亏损3786.49万元,5132.08万元,2600.02万元。截至2022年底,特来电负债总额为62.35亿元,资产总额为81.9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6.04%;另一个领先的充电桩品牌奥特迅,从2020年到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0.06亿元、-0.33亿元和-0.40亿元,亏损也在扩大。
龙头企业的经营还是那么艰难,中小企业的生活环境更加乐观。为了正常运营,企业只能通过增加服务费来减少损失。
因此,市场形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市场“意思”一方面,新能源车主抱怨,另一方面,充电桩企业遭受了痛苦。此外,除了比亚迪,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仍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
然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能保持快速发展,这是一个神奇的场景。
百姓汽车
回到充电成本上升的话题,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电动汽车并不总是很低。当市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例如,当完全取代燃料汽车成为市场主流时,价格必须调整,不能高于燃料汽车。这是由市场规则造成的。这个过程可能会重复,但结果并不一定。
无论是买油还是买电,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162311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