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人们越来越重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3月30日,广汽埃安召开弹匣电池2.0枪击试验发布会,全球首次实现电池整包枪击不起火。在让大家看到中国品牌在电池安全方面的不断进步的同时,一个话题也引起了热议:“枪击”真的难于“针刺”吗?酷车哥也被这个话题所吸引,于是决定去学习,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学习成绩。
无论是枪击还是针刺
目的是让电池短路
在知乎上,清华博士姚昌盛对电池安全的文章得到了很多认可。他是特斯拉自燃幕后的黑手——说说锂电池热失控的文章分析:“热失控的诱因有三种,即机电诱因、电化学诱因和热诱因。”所谓机电诱因,就是碰撞、针刺等。事实上,枪击也是一种机械和电气诱因。
在广汽埃安给媒体的文字资料中,也表示“目前,国家标准动力电池安全试验标准包括针刺、坠落、燃烧、冲击等,其中针刺是电池车的最高标准安全标准。它要求电池在8毫米钢针穿刺后5分钟内不会着火。在此之前,行业内只有不到3%的品牌能够通过电池。”为什么针灸是国家动力电池安全试验的标准试验项目而不是枪击?就我个人而言,针刺本质上肯定比枪击更难,因为针刺接触越紧密,短路时间越长,热失控的风险就越高。枪击只会导致瞬时接触和短路,子弹穿透飞出后脱离接触电池,而针刺则是长时间紧密接触和持续短路,热失控的风险比枪击高很多倍。从这个角度来说,能通过电池单体针刺的人不怕枪击,能通过枪击的人不一定敢做单体针刺。
但为什么广汽埃安要把枪击作为机械电气诱因作为测试呢?这时,我在知乎看到了另一个话题:“民间电池组暴力测试可靠吗?》在这个话题上,民间测试将进行“枪击”作为测试项目。用答主“张抗抗”的话说:“从科普视频的角度来看,画面冲击力很大”。酷车哥相信广汽埃安也学会了这一点。
民间暴力测试
“枪击是最容易通过的”
在“民间电池组暴力测试可靠吗?”在这个话题下,清华博士姚昌盛也回答了这个问题。此外,他的话令人惊讶:“如果从容易到难对这五个测试进行排序,顺序应该是:枪击-燃烧-坠落-盐水浸泡-挤压。首先,枪击是最容易通过的,这可能会让朋友们感到惊讶。”
“如果子弹直接击中电池单体,电池几乎无法避免热失控(属于机械电气诱因)。但幸运的是,在电池组外壳的保护下,电池组外壳不仅包括电气连接和防水设计,还包括布置在底部的钢板。电池组钢板的厚度保证了其防弹效果。” 姚昌盛这么说。
在这次测试中,广汽埃安使用的是电池组,而不是电池单体。当然,为了避免所谓钢板的防弹,广汽埃安开了一个小洞。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姚昌盛在文章后面举出的清华大学的实验。虽然子弹损坏了几个电池,但电池保温方案可以将热扩散控制在损坏的电池范围内,并大大改善了电池周围的被动安全管理系统。在酷兄弟看来,这与广汽埃安的实验没有本质区别,
如果电池单体能不怕枪击
才是真牛
在广汽埃安的试验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除了枪击试验的弹匣2.0电池组外,还可以比较“磷酸铁锂电池行业主流”和“主流磷酸铁锂模块行业主流磷酸铁锂模块”,其实都是电池单体,模块只有三块电池叠在一起。用姚昌盛的话来说,“几乎不可能幸免于热失控的发生”。
然而,与弹匣2.0电池组相比,作为一个电池组,正如上面所说,它受到电池保温方案的保护,结果肯定是不同的。有人认为:“电池安全的核心是材料安全和单一安全。在此基础上,提高整包安全和车辆安全是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酷车哥认为这是对的。
但无论如何,我很高兴看到国内汽车公司能够在电池安全方面取得进展。广汽埃安突破性开发了一系列原创安全技术,如超稳电极界面、阻热相变材料、电池灭火系统等,实现了极端的电池安全保护,确实在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广汽埃安弹匣电池组可通过枪击试验,值得电池安全肯定和祝贺。
文章中的图片均为原创拍摄/官方提供
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街拍酷车》的法律顾问:四川一家律师事务所 林小明律师
原创文章,作者:街拍酷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031966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