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引电池衰减争议,早年新能源营运车辆接近报废谁来兜底?

对于腾势新能源汽车来说,2023年本应是深度走入公共视野、逐步蚕食市场份额的一年。

腾势引电池衰减争议,早年新能源营运车辆接近报废谁来兜底?

在2022年,腾势旗下重磅车型腾势D9于10月21日量产下线;2023年1月,腾势D9交付6439台,迅速冲上MPV月度销量榜单前三。

但就在业界十分期待腾势下一张成就单的时候,2月11日,iGO出行(深圳市爱出行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开创人吴建明在其品牌官方账号上发布了一篇控诉信,问题便直接表白“店大欺客!1033辆腾势电动车出现电池故障,比亚迪请给我们一个说法”,迅速引起一片争议。

腾势和iGO出行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作为比亚迪和戴姆勒的合作品牌,腾势为何会被点名要说法?在腾势事件上,我们能从中看到新能源行业的什么痛点?

电池衰减引发的舆论危机

相比于燃油车,电动车有着数个无可替换的优点:使用本钱低、性能数据强……但同样,电动车也有个自诞生起就一直被讨论的问题,即续航焦虑。

在日常生活中,续航焦虑是自驾出门时,车辆行将没电,充电桩前却停着排成队的车流;而从久远来看,电池衰减同样是持久的续航痛点。腾势与iGO出行的此次矛盾起源正是由于电池衰减。

腾势引电池衰减争议,早年新能源营运车辆接近报废谁来兜底?

据iGO出行开创人吴建明的控诉信暗示,其在2016年前后采办了1333台腾势电动车用于租赁运营。但大约过了一年左右,腾势300便遭遇大量退车,来由根基是电池故障或电池续航差池、电池严重衰减。投放的1033台车辆电池续航能力远远低于腾势官网宣称“300千米续航能力”,普遍行驶只能到达150千米左右,致使客户不愿租用这款车辆,只能持久闲置。而腾势团体并未积极后续处置,始终拖拉不理睬,致使iGO平台损失6亿元之多(包括购车款及利息、人工本钱、平台技术本钱、停运损失、保险费损失、停车用度等等)。

舆论发酵了一天后,腾势汽车便迅速对此做出了回应。其中有两点信息较为关键:一、关于iGO出行提及的内容,系因合同实行发生争议,今朝仍在法令诉讼法式中,尚未审结;二、iGO出行以不正当炒作舆情的方式损害腾势品牌。

腾势引电池衰减争议,早年新能源营运车辆接近报废谁来兜底?

简而言之,腾势暗指这是一场因法令胶葛引起的过度炒作。但因近两年腾势涉及到经营变更,也给iGO出行与腾势汽车之间的糊涂账更像一团乱麻。

腾势汽车的前尘往事

近些年来国内新能源品牌层见叠出,背靠华为等高新企业者有之;背靠长安等传统车企者有之;背靠宁德时代等相关范畴头部企业者亦有之。假如对这些品牌进行一个布景对照,背靠比亚迪、戴姆勒的腾势依然能站在第一梯队。

2010年,比亚迪和奔驰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合资成立腾势汽车。这个融合了双方野望的“混血儿”在彼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上风,其车身造型由戴姆勒主导,电池、机电、电控等焦点技术则由比亚迪提供。

腾势引电池衰减争议,早年新能源营运车辆接近报废谁来兜底?

但一晃多年过去,腾势真正“火出圈”的第一款车是2022年诞生的MPV腾势D9,早年的几款车型并未能激起大的水花。过去几年,戴姆勒和比亚迪从未放弃腾势,双方配合增资七次,时代股权比例不变。直到2021年末,比亚迪和戴姆勒再次向腾势增资10亿元。增资完成后,腾势股权调剂为9:1,其中比亚迪持有90%。

比亚迪从此对腾势具有了绝对主导权。据相关人士透露,增资完成后,腾势业务由奔驰治理转为腾势直营,涉及业务交接,再加上电池三包政策变更,iGO出行的“控诉”之路将加倍复杂。

电池衰减,谁来买单?

腾势与iGO出行之间究竟谁对谁错还要期待法令来评判,究竟从看客角度来说,一辆续航300km、自2016年起头做营运车辆的新能源车,简直也已经进入了“年老期”。

但在争议背后,也反应了新能源汽车电池衰减是一个持久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下所使用的动力电池多为锂电池,其工作原理是锂离子在正负极间的相互运输。但在这一漫长的运输进程中,会有部分锂离子逐渐“疲惫”,直至“死亡”,这就是电池的损耗进程。

针对于新能源车续航问题,当下的新能源车企主要有两套解决方案:一是如特斯拉、宝马等品牌,选择“超级快充”;二是如同蔚来,发展“电池出租+换电+超充”模式。今朝两种方式孰优孰劣依然布满争议,蔚来的“换电+超充”模式能够将电池衰减的经济损耗由消费者身上转接到自己身上,对消费者来说较为利好;特斯拉等品牌的超充模式落地加倍便捷、本钱更低,能够快速铺设充电网络。

但非论是哪类模式,对于如同腾势300一般、已经经过了六七年的营运车辆来说,也许都是无能为力。

在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时,有大量续航在300km、甚至不到300km的车型通过To B端,成为了营运车辆。这些车辆持久穿梭在街道上,行驶里程较长,还有大量车型已经过了三包的范围,电池也衰减到了难以应对工作所需。

腾势300不会是第一款引发相关争议的车型。而这些失去了电池、只剩下一个完好空壳的车型该何去何从,不知腾势等企业能否给出一个好的答案。

原创文章,作者:智阅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14194680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