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上下游产业链竞争

评估一周车股,查百态车市。

经过一年的下跌,碳酸锂市场终于有望反弹。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市场指的是期货市场。12月4日,即本周一所有碳酸锂期货合约跌停。截至收盘主合约2401,每吨9.635万元,创下上市以来的新低。

也就是说,从12月5日开始,碳酸锂开始酝酿一场巨大的风暴。虽然这里有限制,但所有合同的全天成交量都达到了151.9万手,比一个月前的30万手增加了4倍;12月6日,持仓量达到新高,达到41.9万手,是一个月前20万手的两倍。

12月7日,长期下跌的碳酸锂期货罕见地走出了11个合同全线涨停的强劲市场,这也是对监管部门的一个很大的考验。12月7日,晚广期直接四管齐下。所有合同均扩大跌停,提高保证金,手续费翻倍,收紧交易限额。

碳酸锂上下游产业链竞争

然而,12月8日,碳酸锂期货主合约2401开盘后,价格仍迅速上涨。从开盘到涨停只用了一分钟,报价103100元/吨,回到10万元/吨以上,给出了与前两天完全不同的趋势。

比期货涨停更令人惊叹的是,一些碳酸锂虚值看涨期权在最后一个交易日上演了罕见的“末日赌局”。LC2401最活跃的交易-c-96000合约一度从最低10元涨到最高4240元,盘中飙升424倍。按收盘价4170元计算,比前一天结算价涨了463.51%。

这意味着,如果有人以最低价买入1万元,下午以最高价卖出,当天就能盈利423万元。

碳酸锂上下游产业链竞争

显然,这种不朽的战斗绝不是散户投资者之间的血腥战斗。从直接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这几乎是碳酸锂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无论期货市场有多疯狂,赌场外碳酸锂的消费量都在逐步下降。数据显示,国内碳酸锂从7月份的5.34万吨下降了3个月到10月份的4.80万吨。与此同时,碳酸锂的现货价格也出现了“溃败”年初51.50万元/吨跌至12月7日10.80万元/吨,年内跌幅高达80%。

市场价格的变化自然也影响着上游锂盐锂矿企业的股价。在天齐锂业、盛新锂业、蓝科锂业、南氏锂业、赣锋锂业等国内五大锂产品主要生产企业中,上市天齐锂业、盛新锂业、赣锋锂业股价年内最大跌幅约为50%,蓝科锂业背后控股的盐湖股份年内最大跌幅超过40%。

随着价格的快速下跌,一些锂盐厂甚至在几年前赚了很多钱,回到了亏损状态。

碳酸锂上下游产业链竞争

此外,雅华集团、西藏矿业、融捷股份、江特电机股价年累计最大回调也超过50%。与前两年最高点相比,天齐锂业和赣峰锂业股价分别下跌60%和70%以上,两大龙头总市值蒸发4000多亿元。

为了减少损失,许多矿主和上游产业链开始减产,甚至不惜打出停产维修的招牌。

也就是说,在期货现货双双下跌的背景下,锂矿公司在a股市场反弹,天齐锂业、赣丰锂业等龙头公司周三率先大幅上涨。

12月6日星期三,能源金属、锂电池等锂电池产业链板块涨幅居a股前列,其中能源金属板块涨幅5.47%。西藏矿业、天齐锂业、荣捷股份、赣峰锂业、天华新能、赣峰锂业等锂矿概念股涨幅均超过5%;锂电池板块上涨1.88%,天宏锂电池、德瑞锂电池、李王股份、科恒股份上涨20%以上。

但就在期货疯狂涨停的同时,锂矿股集体下跌,周三的反弹只是一日游。他们也是赌徒。在碳酸锂玩家中,股票和期货总是喜欢相反,这本质上是涨跌之间的游戏。市场基金显然未能对碳酸锂价格的复苏形成一致的预期。

有分析人士认为,2024年全球碳酸锂供需过剩近20万吨,需要清理近20万吨产能,碳酸锂价格需要跌至8万元/吨才能重新进入供需平衡。目前至少对于碳酸锂的价格,股市还是有很大的看跌情绪。

就在最近,宁德时代等主流电池企业也给出了碳酸锂价格在8-10万元/吨之间的预期。

2月17日,宁德时代被曝向部分汽车公司推出“锂矿返利”计划。根据该计划,未来三年,宁德时代部分动力电池的碳酸锂价格将以20万元/吨的价格结算给战略客户。虽然协议结束后,动力电池的价格与碳酸锂脱钩,不再受期货现货的影响,但我只是不知道这些与宁德时代签订协议的汽车公司看到当前价格会有什么感觉。

碳酸锂的价值迷局与两年前的芯片非常相似。当供应链危机时,曾经飙升的芯片特别受欢迎。当市场恢复正常时,芯片价格也会崩溃。

在碳酸锂一轮又一轮的降价浪潮中,锂产业链正在重塑,行业议价中心已经转移到下游。过去是下游采矿,现在是上游市场。

从碳酸锂成本来看,有调查显示,目前自有高品位锂云母矿成本约6万元/吨,外购低品位锂云母成本高达15-20万元/吨;自有锂辉石成本7万元/吨,外采成本20万元/吨;盐湖成本低,一般3-5万元/吨。

在百川盈孚数据中,锂辉石占2023年碳酸锂供应结构的38%,中国锂云母提锂占30%,盐湖提锂占29%,废物回收提锂占3%。

事实上,碳酸锂价格的下跌也是锂产业来源的整合,最终必须留下自己的矿区和锂成本较低的企业。当锂价降至10万元左右时,大量采购和使用低品位锂云母的锂盐企业将率先面临成本危机,然后减少生产,停止生产,直到行业清理。

无论碳酸锂最终下降到什么,最终超额利润的流动必须是消费者。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动汽车可能会在几年前迎来大幅降价。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BusinessCar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111713907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