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电池,可以成为救命稻草吗?

在过去的一年里,光伏企业的生活并不容易。

逆势扩产,让原本过剩的市场价格战更加激烈。当然,光伏企业的生活并不容易,上下游产业链的生活也必然不容易。但在周期下,一些偶尔的创新可以保持行业的活力。

前段时间,在隆基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钟宝申高调支持BC电池,让整个光伏行业突然躁动不安。

BC电池,可以成为救命稻草吗?

然而,在二级市场,当时股价表现最强的不是隆基绿能,而是组件和电池供应商爱旭的股份——新闻发布会结束前,爱旭股价直线上涨至涨停,最终以涨停收盘。

当然,爱旭股价的强劲表现并非不合理。毕竟,早在2022年,爱旭股份就推出了ABC电池组件,ABC电池是一种BC电池,这是爱旭股份创造的有名词;回顾过去,龙基绿能作为行业领导者,一直是光伏行业的风向标。如果整个光伏行业在未来真的像龙基绿能说的那样走向BC电池的方向,那么爱旭股份的第一个布局将受益最大。

然而,这种趋势并没有持续太久,市场对爱旭的热情很快就消退了。

截至11月3日收盘,爱旭股价收盘17.72元/股,不仅抹去了9月5日的涨幅,而且在过去四个月里,爱旭股价下跌了43%。如果从最高水平来看,爱旭股票的市值蒸发超过330亿。在光伏行业的逆周期下,爱旭股票能否借助BC电池翻身?

面对双重压力

对于爱旭股份来说,虽然BC电池的技术路线已经被押中,但实际上还是存在的“远水救不了近火”。

根据数据,爱旭股份最早成立于2009年11月,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9年9月,爱旭股份在资本市场的帮助下,借壳ST新梅正式登陆a股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光伏行业分析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爱旭股份的光伏电池出货稳居第二,仅次于通威股份。

虽然市场份额较高,但爱旭股份也有很多麻烦。首先,主要光伏企业开始走综合生产线,只生产组件和电池的爱旭股份面临巨大压力;其次,行业竞争加剧,正在争夺现金流,爱旭股份的债务和现金流不太乐观。

根据2022年的财务报告,爱旭97.68%的收入来自单晶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业务,2.16%的收入来自委托加工。诚然,专注于个人业务可以使其在这一细分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根据2021年的财务报告,爱旭PERC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为23.5%、N型电池研发的最高转换效率为26.1%,在行业中已经非常领先。

不过,当各大光伏企业开始走向一体化生产时,只生产组件和电池给爱旭股份带来了很大的隐患。目前,通威、隆基绿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等光伏企业正在走垂体一体化路线,随着未来行业竞争的加剧,垂直一体化可能成为行业的总体趋势,只布局了爱旭股份的链条之一,业务可能会萎缩。

从最新的财务报告来看,这种担忧正在成为现实。今年前三季度,爱旭股份的收入增长率为-12.43%,特别是第三季度,单季度的收入增长率为-35.3%。虽然净利润仍在增长,但爱旭股份的收入一直在下降,情况并不乐观。

BC电池,可以成为救命稻草吗?

根据第三季度报告的数据,目前爱旭股份的总负债为231.6亿,资产负债率为69.8%,整体负债水平较高。

从细分上看,爱旭股份的流动负债为151.4亿,其中短期贷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合同负债分别为1.281亿、126.7亿和9.221亿,三项已超过135亿;同期,爱旭股份的货币资金为48.82亿,交易性金融资产为5609万,总计不足50亿,与流动负债和现金流相比,显然,目前的爱旭股份已经有了一定的流动性压力。

对于爱旭股份来说,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其业务单一、流动性竞争等缺点变得越来越明显。虽然BC电池的方向确实是正确的,但市场需要验证它是否能忍受到BC电池时代的到来。

BC电池,可以成为“救命”稻草吗?

对于爱旭股份来说,虽然短期内压力很大,但中长期充满希望——毕竟它压中了BC电池。

但是BC电池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此前,侃见财经在分析隆基绿能时也提到,BC电池并非新产品,早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就开始产业化。BC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入射光,带来更有效的发电面积,从而提高电池能量转化效率,但缺点也很明显——工艺流程复杂,成本高,不易大面积推广。

BC电池,可以成为救命稻草吗?

事实上,尽管隆基绿色能力推动BC电池,但市场对这一方向存在很大争议。毕竟,与大规模推广的TOPCON电池相比,BC在成本上确实没有优势。此外,BC电池的相关产品在瓦数、功率和开压电流方面与其他技术不同,这意味着对产业链和储能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匹配要求,大多数光伏企业要想全面转型BC电池,就需要投入大量新设备。

在这个阶段,尽管隆基绿能够大力推广BC电池,但由于其缺点,BC电池短期内只能是一个小市场,难以成为行业的大趋势。因此,即使爱旭在BC电池上有技术储备,也很难快速从BC电池中获利,这也可能是其股价在短暂上涨后迅速下跌的主要原因——毕竟BC电池大规模商用还需要很长时间。

此外,爱旭在BC电池领域的技术还不成熟。据媒体报道,爱旭的ABC电池技术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从转化效率来看,爱旭的目标是达到27%到27.5%左右,组件效率也是1%—2%的提升空间;功率方面,182尺寸72版610W,可大规模交付,54版450—455W基础上,未来每年都有望增加100个产品—20W。

无论是从行业还是爱旭自身的技术储备来看,显然没有准备好迎接BC电池成为行业的新趋势。对于爱旭股份来说,在BC电池领域率先努力可以给它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但未来如何诠释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原创文章,作者:侃见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061013158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