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能源汽车电机装机量_驱动电机:全年装机124万台同比下降7%

1. 受益新能源车高速发展,10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上升44%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0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9GWh,同比上升44.0%,环比下降10.8%。其中,三元电池共计装车3.4GWh,同比上升15.7%,环比下降19.1%;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2.4GWh,同比上升127.5%,环比上升3.5%。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 2月驱动电机排行榜:特斯拉超越比亚迪,首次成为国内第一

3月12日下午,中汽协发布2020年2月汽车产销数据。受疫情影响,2月新能源汽车产量不足万台,仅为9951辆,同比降幅高达82.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9243辆,新能源商用车仅产出708辆。
通过梳理工信部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我们发现,2月新能源汽车配套驱动电机装机量仅为13,001台,环比下降76%、同比下降78%。这是自2019年7月开始连续出现的第八个同比下降月,且下降幅度继续冲高。
分车辆类型来看,为新能源乘用车提供电机配套的市场份额优势明显。由于2月商用车产量仅700余辆,配套电机市场占比同时萎缩。较之上月,商用车配套电机占比分布出现反转,新能源客车配套电机占比略高于新能源专用车。
电机类型来看,新能源商用车继续无配套交流异步电机的车型出现。乘用车领域,2月配套交流异步电机的车型仅有蔚来ES6(136台)及奔驰EQC(10台)两款车型有相应产出,市场占比收缩至仅为1%。
电机生产企业来看,2月共有50家电机生产企业实现生产配套,较之1月参与企业数量减少31家。
配套车辆类别来看,有8家电机生产企业同时为两类车辆提供配套。其中包括,比亚迪和精进电动分别为新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客车提供电机配套;大地和电气、福田爱易科、众联能创和创驱新能源四家电机生产企业同时为乘用车和专用车提供电机配套;另有绿控传动和合肥道一同时为客车和专用车提供电机配套。
其余42家电机生产企业在2月只为乘用车、客车或专用车单一领域提供电机配套。
Top 10生产企业中,仅有特斯拉、比亚迪和蔚然动力三家配套电机装机量超过1000台。Top 10企业总装机量占比84%,市场集中度较之上月明显提升。
另外,除比亚迪同时为客车提供电机配套外,其余Top 10电机生产企业均只为新能源乘用车提供电机配套。商用车领域,为新能源客车提供配套的南京金龙和为新能源专用车提供配套的汇川技术两家在2月电机装机量领先,均超过100台。
具体企业排名来看,特斯拉继在1月首次闯入榜单之后,迅速站上C位。在国内大多数企业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环比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特斯拉逆势环比上升,优势十分明显。另外,蔚然动力和博格华纳也分别提升了1个和4个名次。
北汽新能源降幅明显,名次跌至第七位。上月排名第三位的大众汽车和排名第六位的方正电机在本月双双跌出前十,大众汽车排名第11位,方正电机仅产出49台,位列第25名。中车时代电气和联合汽车电子替代进入前十。
配套车企车型来看,排在首位的特斯拉仅为Model 3一款车型提供配套;比亚迪为旗下12款乘用车和1款客车提供配套,其中e2、唐、秦EV、腾势X是装机量较高的车型,除此之外,e1、宋EV、e3和e5四款车型电机装机量同样超过100台。
蔚然动力在2月仅为蔚来ES6一款车型提供配套。
威马汽车和理想汽车均选择博格华纳为电机供应商,但不同的是,威马汽车仅有此一家供应商,而理想汽车还同时选择了联合汽车电子,且两家供应商出货量一致。
采埃孚为北京奔驰EQC和华晨宝马530Le两款车型提供电机配套,其中EQC搭载异步电机,当月仅生产10台。日本电产依然只为广汽Aion S和Aion LX两款车型提供配套,且Aion S依然为主力车型。
北汽新能源为旗下7款车型提供电机配套,EU5守住当家花旦地位。其余车型表现惨淡,均未达到百辆。
上海电驱动为长城欧拉R1、小鹏G3和中恒天智骏GX5三款车型提供电机配套,欧拉仍为最重要客户。中车时代电动主要哪吒N01和即将在近期上市的长安奔奔E-Star两款车型提供配套。
除理想ONE外,联合汽车电子还同时为荣威eRX5和天际ME7提供电机配套,但2月装机量极为有限。
Top 10之外,我们看到刚刚上市的北京现代菲斯塔由大陆集团提供电机配套,2月装机量为141台。
本篇部分节选自第一电动网研究院出品的《2020年2月新能源汽车行业月报》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明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不景气!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及电池安装量分析

7月份的国内新能源合格证的数据,根据GGII的数据已经出来了,7月新能源汽车生产约9.7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合格证为8.8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比较符合之前的判断。我们可以从几家头部车企的表现来看问题。

Part1:整车的产量情况

1)整车企业的表现

从整体来看,2020年1-7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产量41.4万辆,同比下降33.5%。从企业角度来看,特斯拉一家就分去了6.22万台,去掉特斯拉后整个量只有35.17万台。而且这个数据里面,我们看到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华晨宝马和广汽丰田等合资企业还是在努力推车,还有蔚来、理想、威马和小鹏这几家新势力车企表现都不错。而传统在纯电动A级车领域耕耘的自主车企受到了挺大的冲击。

图10?6月电池安装量的对比

小结:从当前的时间点来看,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并不是很景气,之前表现突出的车企在A级车(SUV和轿车)两块上都呈现出“难找到准确的消费者”的情况,这个时间点新能源车真的不太好卖。

图|网络及相关截图

作者简介: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著有《汽车电子硬件设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 7月电机排行榜:宏观MINI EV助力宁波双林跻身TOP3

专用车领域7月共配套5,121台电机,环比下跌36.7%。其中汇川联合动力和大地和电气分别配套1,061台和1,013台,占专用车总配套量的20.7%和19.8%,前者主要配套车企为上汽通用五菱,后者为瑞驰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驱动电机:全年装机124万台,同比下降7%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 什么叫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怎么样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补贴持续退坡,“双积分”政策拉动产业链发展

补贴逐步退出将引导行业进入市场化有序竞争

多家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披露了2018年业绩预告,新能源客车、电机电控等相关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分析人士指出,电机电控、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环节出现产能过剩或产品同质化现象,未来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报告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由慢到快、由量到质的关键爬坡期,2020年后即将迎来补贴退出后的平价时代。补贴逐步退出将引导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市场化有序竞争。

2018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20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1.4万辆,销量为22.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3.4%和38.2%。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7万辆和1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2%和33.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6万辆和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8%和67.9%。

累计方面,2018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9%和61.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9%和50.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万辆和2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和118%;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完成1527辆。

2018年1-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市场竞争加剧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整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电池材料、上游资源以及锂电设备、充电设施环节。

寒锐钴业预计,2018年归属于股东净利润比上年增长56%-67%。对于业绩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三元锂电池市场需求量加大,钴产品销售量、价齐升。此外,公司募投项目产能进一步释放,带动产销量增长。

中通客车预计,2018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2500万元至3750万元,下降80.39%至86.93%。公司表示,2018年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新能源客车补贴政策持续退坡,公司销售收入下降。同时,新能源客车推广补贴资金未到位造成公司融资费用增加。

蓝海华腾预计,2018年归属股东净利润为2200万元至3200万元,较上年下降75.05%-82.85%。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司表示,国内新能源商用车产销量呈现负增长,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订单出现明显下降;受整车厂商控制成本的影响,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产品价格持续下降,而公司部分电子元器件原材料价格有所上升。

从目前情况看,电机电控、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环节都出现产能过剩或同质化现象,未来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述报告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市场处于成长期,制造商营收有望出现增长,但整体利润率不乐观。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和产业链中议价能力弱等因素导致电机电控厂商利润下滑明显;负极材料规模投资建设石墨化产能仍将持续,行业或出现产能过剩加剧,出现量增价降利减局面;锂电设备淘汰和并购仍会继续,由于行业发展初期不同锂电设备供应商的客户结构差别很大,小型设备供应商在客户结构方面处于劣势,锂电设备环节的集中度将提升;充电桩产品同质化严重,近几年无技术革新的背景下,充电桩制造商将面临激烈竞争。

补贴持续退坡,市场份额有望持续集中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发展至千亿级产值,2017年产销达8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2018年前11月已突破百万辆。作为中国制造2025方针的核心焦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由慢到快、由量到质的关键爬坡期,2020年后即将迎来补贴退出后的平价时代。

报告数据预计2018年-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分别达到110万、160万和210万辆,动力电池装机量将分别达到50GWh、79GWh和110GWh。动力电池价格下降、电动车续航里程持续提升,将拉动单车带电量提升。随着国家补贴政策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持续提升,行业“领头羊”表现出显著技术竞争力,研发投入规模优势凸显,市场份额有望持续集中。

此外,补贴逐步退出将引导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市场化有序竞争,预计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继续退坡。预计高续航、高能量密度车型将获更强的支持力度。

2018年7月初,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平台上线,乘用车企业“双积分”交易正式启动。

“双积分”政策核心是从供给端促进纯电动车的普及。目前“双积分”政策规定的比例对于现阶段车企来讲,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在不外购积分的情况下,基本都可以在2019年-2020年通过双积分考核要求。不排除未来政策会从供给端继续施加压力,提高“双积分”政策新能源积分比例,倒逼车企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产品的投入,拉动产业链发展。

7. 6 月新能源汽车产量环比增长 21% 动力电池装机量环比增长 34%

7月10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0年6月新能源汽车电池产销量及装车量数据。尽管6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但环比增幅提速,或将成为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转折点,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进入正向增长通道。

据数据统计显示,6月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LG化学、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力神电池、鹏辉能源、捷威动力、塔菲尔。

装机量TOP10企业合计装机电量约4.41GWh,环比增长34%,占整体装机量的94%。和上个月5家电池企业装机电量环比增幅为负相比,6月有8家电池企业装机环比增幅实现正向增长。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分别环比增长44%、33%、25%和70%,仅捷威动力和塔菲尔装机环比增幅为负。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中航锂电位居国内装机量排名第6位。进入2020年以来,中航锂电装机量进一步提升,当前已经进入装机量排名前5,向一线梯队企业冲刺。与此同时,中航锂电在2020年回归新能源客车市场,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其国内装机占比。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 驱动电机:1月装机同比下滑52%,特斯拉自给自足进前十

日前,中汽协根据重点企业集团的统计数据预估了2020年1月份汽车产销数据,其中,预估新能源汽车1月产销同比降幅超50%。中汽协同时表示,春节假期及提前放假因素是1月产销下降的主要原因。

根据工信部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核算,2020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配套驱动电机装机量53,096台,同比下降52%。

本篇部分节选自第一电动网研究院出品的《2020年1月新能源汽车行业月报》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明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 新能源市场萧条 ,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遭遇剧变

作者丨贾国琛

编辑丨王瑞

吉利新能源汽车几何A/吉利官网

另一方面,车企就近扶植动力电池厂商便于打造新能源汽车生态圈。

2020年5月底,大众汽车通过增资的方式拿到了江淮50%的股权,使大众在江淮大众中的持股比例达到75%,获得了江淮大众的实际管控权。不久后,大众又宣布入股国轩高科,成为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占国轩高科总股本的26.47%。

坐拥江淮大众与国轩高科,又与中国头部造车新势力之一的蔚来汽车形成集聚效应,大众正以安徽合肥为据点,在长三角领域搭建新能源汽车生态圈,这是任何其它动力电池企业无法给予的。车企+动力电池企业的合作模式已经逐渐成为标配。

05

结语

总体来看,在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较大下滑的基础上,外资企业冲击了整个市场格局,行业整体优胜劣汰加剧。头部形成了“一超两强”的态势。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建立技术壁垒的企业,实现了逆流而上。

动力电池企业与车企的合作层出不穷,市场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仍需实现新突破。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回暖,动力电池的需求将逐渐解封。2020年下半年,行业战况或将更加激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 新能源车的底盘部分的总成本占比

在纯电动汽车中,由电池、电机和电控构成的动力总成系统占总成本的50%(其中电池占38%,电机占7%,电控占6%),内饰、底盘、汽车电子和车身分别占总成本的15%、14%、7%、5%。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构成中,由电堆、电池和电驱构成的动力总成系统占总成本的74%(其中电堆占64%、电驱占7%,电池占3%),车身占23%,其他占3%。

目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可达500-700公里,续航里程与燃油车相当;新能源每公里成本约5分钱,而燃油车是0.5元左右,低成本也是新能源汽车一大优势。

电机和电机控制器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成本占比约15-20%。

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机控制器为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新能源汽车成本结构中最重要的三大部分分别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目前,电池成本占新能源汽车成本比约40-50%,而电机电控系统约占全车成本15-20%。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气化程度较高,车身&底盘约占成本16-18%,配饰约占13-15%。

2019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配套驱动电机装机量为1241015台,同比下降7%。2020年1-9月,新能源汽车配套驱动电机装机量为76.29万台,同比下降13.6%。

原创文章,作者:电动悟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09142355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