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1月26日电 题:盈利模式未闭环,投资充电桩要谨慎
作者 张翔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
今朝,新能源汽车销量火爆,可是很多业主被困在了充电问题上。从车主角度看,国内充电桩结构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保有量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今朝新能源汽车的车桩比(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数量的比例)是1:3,即一个充电桩服务三辆新能源汽车。国内大要有60%的新能源汽车还没有私家充电桩,必须要在公共充电桩充电,不成避免的就是要在充电进程中延续排队。
事实上,今朝充电桩庞大的需求量,也未给充电桩产业带来丰富的盈利空间。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成为七大产业之一,这让充电桩行业形势明显比以往更清朗。但今朝无论是小我投资充电桩,还是从企业层面进行大范围结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充电桩产业尚未形成盈利的闭合模式。
近期,有媒体曝光了各类社交平台上一些投资充电桩项目推广贴,有的暗示“前期不用采办设备,后期不用处置售后,只要付钱认购项目份额”便可获得高回报率。
这种类型投资,更像金融产物,存在着较大风险。今朝,大部分充电桩运营商很难盈利。而当主流充电桩产物收不回前期投资条件下,这种打着充电桩名义的投资更像是一种融资行为。
首先,今朝市场上涉及到充电桩的诸多环节,包括租金、停车位租金、电价跟今朝的充电体系并不配套,这是一大困难。
其次,对车主而言,家用充电跟公共充电相比,价格上风太明显。因此,充电市场价格整体没有厘清,致使充电桩运营商很难盈利,这是投资充电桩值得警戒的地方。
再次,就是充电桩技术升级问题。今朝,充电桩多放置在室外,寿命有限。而一个充电桩实际寿命大要只有三到四年,假如在此时代没有收回投资本钱,意味着投资充电桩就是吃亏。因此,充电桩盈利难问题不解决,贸然投资必有风险。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性配套设备,作为“新基建”市场有着广漠的市场远景。未来最理想的情况就是车桩比实现1:1,即今朝国内约有1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那最好有1:1的比例与之相匹配的充电桩数量,但今朝显然达不到这个水平。
有企业近期提出“只有充电网才能支撑起大范围电动车汽车的充电”,我以为比力合适行业和用户愿景。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越来越高,保有量越来越大,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补能根本设施,其需求已经成为刚需。
因此,我们预计未来的充电桩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进步,将很有可能走向中石油、中石化类似范围化发展模式。由于只有品牌整合、集中度进步以后,其才能在全国建立起最完善的充电网络,满足范围化需求。(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原创,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元及小我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李惠聪
原创文章,作者:中新经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28001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