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工信部和国家市场监视治理总局办公厅结合发布“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给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指出了锂电池产业链供给链应“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
工信部通报截图
通知要求,各地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分要及时领会当地锂电制造及上游原材料产业发展情况,指导锂电企业连系实际和产业趋势公道制定发展方针,在关键材料供给稳定、研发创新投入充沛、配套资金适量丰裕的条件下,因时因需适度扩大生产范围,优化产业区域结构,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建立创新引领、技术优先、公允竞争、有序扩大的发展格式。
今年1-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387.7万辆,年增113.2%,形成逐月趋势性上升走势。水涨船高,按照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同盟的数据,1-9 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 193.69GWh,累计同比增长110.5%,其中以锂电池为主。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月度数据(图源:来觅数据)
然而,锂电池上下游产能的扩大,似乎完全跨越了行业的需求。中银证券测算,按照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池的增长趋势,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2023年需求量将达68万吨。然而,2021年中国的磷酸铁锂产能就到达该值,而依照各厂商已公布的未来两年扩大计划,2023年产能将达283万吨。同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三元材料,2023年需求量将达54万吨,而国内产能预计将在2023年达131万吨。
行业大佬也留意到了这个情况。11月16日举行的2022高工锂电年会上,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预计“明年,最晚到后年,从锂矿起头全产业链城市过剩。” 多家企业高管在会上暗示,要转战海外市场,以消化过剩的产能。不外,中银证券的测算显示,海外市场也完全无力消化中国的产能。
在会上,刘金成暗示,只有质量上乘、本钱低的电池不会过剩。工信部和国家市场监视治理总局也提出,要建立创新引领、技术优先、公允竞争、有序扩大的发展格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观察者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201815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