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国产信息每隔几年就会来一次。
上一次的“绯闻对象”是上汽,这次是安徽,但这次似乎更像是真的。
近日,合肥经济开发区正式发布公告:保时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爱华访问合肥,安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爱华与文怡柏讨论合作事宜。
既然是官方消息,是不是?“保时捷落户合肥”有一种八九不离十的感觉?
01
为什么会有“合肥国产保时捷”的感觉?
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个重要原因是,尽管安徽仍然是75:由大众主导的25家合资企业,但早就有传言称,大众将收购其他25%的股份,成为全资子公司。
这样,既然是大众全资,保时捷作为大众集团家族的一员,自然可以利用其工厂进行生产。
而且,大众安徽最近的行动也让人觉得一场变化正在进行中。
4月18日,大众宣布将在合肥投资约10亿欧元“100%TechCo”聚焦智能网络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和采购中心,涵盖汽车研发、零部件研发和采购功能。
可以理解,该公司的目的可能是大众集团在中国建立了一个不同于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独家研发中心,整个权限将远高于合资企业。
一旦保时捷想要国产,本土化的研发和采购就不能轻易完成吗?
此外,安徽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确实相对成熟。除了大众安徽和威来,比亚迪、宁德时代、科大讯飞等智能纯电相关公司也聚集在这里。
合肥政府也大力支持这个行业。
保时捷正在寻求新能源突破,也需要这些产业集群的支持。
02
国产保时捷有多大优势?
优势仍然很明显。
首先,进一步全面深化中国市场,国内意味着大规模生产,而不是订单进口。这完全是数量级的两个概念,这自然对提高销售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国内价格和利润优势自然突出。大规模的本地化生产和采购有利于保时捷优化成本结构。节省进口关税后,产品价格下降,销量上升。
第三,政府的支持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地方政府将不可避免地大力支持重大外资项目的实施,这也有利于保时捷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政策优惠。
四是巩固全球产业布局。
毫无疑问,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一旦保时捷在中国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它将辐射整个亚太地区,这对保时捷实施全球市场非常有利,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03
保时捷国产有多大可能?
尽管这次雷声很大,但预计国产落地的可能性并不大。
原因如下。
根据上述猜测,如果国产保时捷与大众安徽产品共线,可实施性不强。
毕竟前者是高端PPE平台甚至更高,后者是MEB平台,差距很大,共线生产真的很难。
如果保时捷自建工厂,这样的投资和开支显然是不划算的。毕竟保时捷的高价已经说明它的产量不会太高。
另外,即使保时捷是国产的,也需要本土化设计吗?
从目前的品牌影响力来看,不需要的可能性会更大!
因此,保时捷可能会在安徽合肥成立咨询公司或纯电智能网络相关研究所,整合中国软件人才,为保时捷提供可靠的互联车解决方案。
毕竟,从大众集团的纯电产品来看,汽车和机器确实是一个大麻烦。
结束语
尽管保时捷一行拜访了安徽合肥,也谈到了合作事宜,但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即使落地,国产保时捷产品也不太可能。
因此,我们不需要过早兴奋。
原创文章,作者:西游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09198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