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桩共享”是门好生意?重庆市民一口气安了6个充电桩,车位月租最高600元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恰逢出行高峰,“一桩难求”的情况再现,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车主假期首日最长排队期待时间长达2.7小时。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暗示,节沐日电动车高速充电仍严重求过于供。

近日,上游新闻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爬升,重庆已有人瞄准“私桩共用”商机,自建“同享充电桩”。一私人车主在6个车位装上了充电桩,1个车位租出去最高600元/月。

个案

私人建了6个充电车位

随着近两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特别是假期等出行高峰,“不是在找桩,就是在找桩的路上”成为新能源汽车车主用车高峰的“心病”,也让很多人看到新商机。

上游新闻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除了特来电、国网、星星充电、浙江万马、奥动新能源、蔚来、特斯拉等企业结构充、换电桩外,一些私家车主也悄然建起“同享充电桩”。

“以前经常看到新能源汽车排队充电的情景,就想要不将手里的几个车位都安上充电桩,租借给四周的车主。”家住渝北的陈先生称,斟酌到持有车位的地段都比力热闹,四周又有很多写字楼,立即就下定决心,“一口气”将6个车位都装上了充电桩。

上游新闻记者领会到,今朝,自有车位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只需提供居民身份证或户口本、固定车位产权证实或产权单元许可证实、物业出具同意使用充换电设施的证实材料及报装申请表即可,供电公司在充换电设施用电申请受理、设计审查、装表接电等全进程服务中,不收取任何服务用度,并投资扶植因充换电设施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革新。整个进程一般3个工作日即可。

“很快就有客户找上门,欲长租我的车位,一个车位最贵租到600元/月。”陈先生透露,有时,在周边公共充电站没有余暇的时候,还有很多车主提出愿意额外付费,使用他的充电桩。

2023年3月13日,重庆市财政局发布《关于重庆市2023年度充换电根本设施财政补助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在市内新建并投运单桩功率不低于350千瓦的大功率充电桩,赐与350元/千瓦的一次性扶植补助。对操纵居民小区、保障性住房的公共停车位,扶植充电专用车位,统建统营充电根本设施,展开分时智能有序充电的,赐与50元/千瓦的一次性扶植补助。

“私桩同享”是门好生意?重庆市民一口气安了6个充电桩,车位月租最高600元

市场

重庆“桩同享”蕴含10亿级“蛋糕”

虽然,陈先生的做法在重庆尚属少数,但“私桩同享”的模式,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兴起,很多桩企和车企也在纷纷结构。

比如,广汽埃安发布了私用桩同享平台,不但为新能源车主带来了更便当的充电选择,还可以实现电网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充电配套操纵率。

星云股份推出了其首款私人充电桩NIC 07 PRO(7kW),与传统的充电桩服务分歧,该充电桩在功能上进行了创新设计,它可以通过配套星云股份研发的“快充喵”APP 实现“闲时同享”运营。“桩主”可通过“闲时同享”功能额外赚得一笔充电收益。

在国网电动e充电App上,私人充电桩主如想加入活动,需要提交联系方式、充电桩信息、车位信息、小区开放情况、车位4G信号情况等各类信息。今朝,私人桩业务先期开放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后续将在全国开放。对于“私桩同享”的“桩主”,国网电动提供每月保底收益30元的方案,还有70%的分成比例,虽然收入不多,但也足够贴补车辆电费。

此外,蔚来、小鹏、星星充电、特来电等企业也已入局。

据中国充电同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同享私桩约7.7万个。与此同时,截至今年3月,全国充电根本设施584.2万台,而私人充电桩的数量远超公共充电桩,当前私人充电桩70%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业内助士向上游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按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公开数据,截至2022年5月底,重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7万辆,仅今年1-5月充电量就到达了2.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5%,1度电充电用度今朝为1.3元,估算一年充电市场范围近10亿元。

重庆今朝有充电桩8.8万个。按最新计划,重庆到2025年将建成充电桩跨越24万个,新建小区充电桩覆盖率到达100%。

观察

“私同享”为何“雷声大雨点小”

不外,整体来看,今朝仅2.1%私桩介入同享。

“私桩同享”既能盘活充电桩的闲置时间,又能为“桩主”赚取一定的收益。可为何一直不温不火?

北方产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接管媒体采访时暗示,“大部额外来车辆难以进入小区充电,其中还涉及停车位、停车资等问题。”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暗示:“私桩数量多,同享潜力大,但今朝便当性较差,消费者认可度、同享私桩的宣传都不够,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好处平衡等问题还没有解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有“私桩同享”的车主曾暗示,要想实现“私桩同享”并不轻易,他想要同享的“余暇时间”经常与车主需要的“充电时间”对不上。即使对上了,一旦使用人次多了,治理上又成了困难。

上游新闻记者查看某充电APP发现,同享私桩均需提前预约,且预约前需先确认车位无车占用。同时,私桩治理、收费、平安等问题也需解决。

此外,注册成“桩主”需要提交很多私人信息,如何保障这些信息不被泄露,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事实上,不要说“私桩同享”,就是桩企巨头也盈利艰难。分歧时段、分歧APP充电,发生的充电用度都可能纷歧样。据光大证券分析模子测算,以6万元的单桩本钱计较,按照各地的指导价取0.6 元/kW的充电服务费。假定单桩操纵率为5%,即天天使用1.2小时,60kW的直流快充桩的投资回收期需要3.8年,要再算上运维、土地、扶植等其他本钱,这个刻日还要被拉得更长。

对此,崔东树暗示,“优化整合存量充电桩资源是关键,同时要增强技术创新,完善其他配套办法。”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编辑:陈璐

责编:蒋艳

审核:周尚斗

原创文章,作者:上游新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07208026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