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单 宁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3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调湖南制造业的研究。长沙第一站来到比亚迪,参观比亚迪长沙雨花基地展厅和四条汽车工艺生产线。总理说:“比亚迪现在是行业龙头,不仅是中国行业龙头,也是世界行业龙头。”
比亚迪是中国品牌加速向上和华丽转型的缩影。目前,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发生革命性逆转。
3月16日,比亚迪汉唐双旗舰冠军版上市,挑战20万元、30万元的中高端市场。
2月16日,吉利发布了中高端新能源系列——银河,首款智能电混SUV银河L7,标志着吉利进入了新能源高价值向上的阶段。
再往前看,比亚迪仰望、长安深蓝、东风蓝图、上汽智己等一系列高端品牌动作频繁。
中国汽车公司通过推出新的高端品牌和高端车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汽车行业的新风景。
01.啃下三块“硬骨头”
“中国品牌聚集在10万元左右的中低档车已经成为过去。”业内人士评价。
从2015年开始,中国品牌向上发展。
前一年,即2014年,埃隆,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Elon Musk)Model S钥匙交给了第一批中国用户,包括时任汽车之家总裁李翔。
特斯拉的到来让中国消费者看到了一个“全新物种”——科技需求旨在促进生活,提高效率,创造幸福,激发消费者的兴奋。
也唤醒了造车的新势力。这一年,小鹏、蔚来成立,开着Model S的李翔创造了一辆理想的汽车。随后,哪吒、威马、高合、零跑、云度等新力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近60辆%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市场。
“蔚小理”快速崛起给中国传统品牌带来了向上的信心。以上汽、一汽、东风、北汽、广汽为主的主要央企和地方国企,以及以比亚迪、吉利、长城为主的民营厂商,纷纷打造新能源子品牌。这些汽车公司人力财力雄厚,能够支持企业快速转型。
特别是比亚迪,2022年累计销量达到186.9万辆,同比飙升1.5倍,赢得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此外,比亚迪还开始向合资品牌输出新能源技术,成为丰田、福特、戴姆勒等合资品牌的电池供应商。
“早期积累的电气化优势促进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崔东树说。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共计564万辆,占全球市场总额的55.84%。
政策支持、市场转型升级、用户消费观念转变……中国汽车品牌凝聚了时间、地点和人。
三组数据反映了中国品牌的逆转。
一是市场份额上升。
据乘联统计,2月份中国品牌零售份额为51.1%,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过去德日品牌份额一直很强,分别是20.6%、17.6%。
2022年9月以后,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稳定在50%以上,12月达到新高,为55.2%。与2017年和2018年40%左右的市场份额相比,中国品牌在五六年内增长了近10%。2020年,日本市场份额仍为24.1%,两年内已跌破20%。
在2023年1月至2月乘联发布的厂商批发销量排行榜前5名中,只有一汽-大众入围合资品牌,其余4家都是比亚迪、长安、吉利、奇瑞等中国品牌。其中,比亚迪断层领先,获得销售冠军。
二是自行车均价上涨。
2022年吉利自行车平均价格为10.3万元,同比增长29.6%,“中国星”2020年,吉利旗下领克以12.74万元的平均自行车价格超过上汽大众,后者为11.6万元。长城自行车平均价格为12.87万元,同比增长20.8%,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15.27%。比亚迪自行车均价超过17万元……
自行车价格的上涨打破了过去合资企业10万元以上、中国品牌10万元以下的市场格局。这是中国品牌企业长期努力的结果,也是其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三是提高出口量和均价。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311.1万辆,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二。平均出口价格也在迅速上涨。根据乘客联合会的数据,2018年中国汽车平均出口价格从1.29万美元提高到2022年1.89万美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
02.遭遇三只“拦路虎”
虽然从目前的市场份额和价格体系来看,中国品牌在电气化的帮助下初步实现了品牌向上,但距离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帮宁工作室认为,影响中国品牌进步的重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同质化严重,无差异化竞争;二是服务体系需要改进;三是成本急需下降。
“目前,技术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建造一辆好车并不难。如何让市场付费,形成巨大的量级,否则品牌向上就是口号。”某中国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帮宁工作室。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汽车品牌与国际品牌仍存在一定差距,售后服务、配套供应等相关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由于销售体系内部的竞争和混乱,小鹏汽车在2022年遭遇危机,2023年开始整合直销和授权经销商。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中国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保持持续向上的动力,还需要继续努力。
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增强差异化竞争力。
关键核心技术不可复制,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电气化时代,中国品牌要警惕合资时代的带来主义,坚持自主创新。”崔东树说。
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掌握尖端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技术部部长王耀说:“企业应重点突破高端汽车芯片、高比能、高安全、长寿命动力电池、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不足,创造独特的竞争力。”
二是建立自主研究稳定体系,控制成本。
“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角度来看,几乎所有主机厂的造车成本都太高,仍然陷入困境‘卖一辆,赔一辆’的境地。”一位业内人士说。
以英伟达(NVIDIA)以自动驾驶芯片Orinx为例,芯片价格高达400美元(约2700元),市场上很难找到具有相同性能的替代品。目前,智己LS7、理想L9、小鹏G9、Orinx芯片均用于威来ET7。
昂贵的成本使得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公司无法跨越利润大关,这是由于“蔚小理”可窥一二。
2022年,蔚来、小鹏、理想净亏损分别为144.4亿元、91.4亿元、20亿元。三家汽车公司总亏损255亿元,比2021年同期增长1.8倍。
通过自主研究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已成为汽车公司的共识。例如,特斯拉已经开始开发自己的芯片,长城、广汽、上汽、吉利等都在芯片领域布局。中国品牌汽车公司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布局芯片领域,一种是通过战略投资与芯片公司深入合作,另一种是开始开发自己的芯片。
“培育强大的零部件产业链,连接上下链,是汽车企业降低成本的必要措施。”行业分析师说。
中国品牌向上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坚持长期主义,拉长板补短板。
长期主义不是长期坚持一件事,而是创造长期价值,这需要中国品牌有明确的品牌定位和长期战略规划,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方面进行新的整合。
传统汽车时代“造一辆好车”目前的市场已不再完全适用于理念,“制造用户需要的汽车”成为中国品牌的首要任务。
业内人士指出,从价格趋势来看,中国品牌也应避免虚高的价格定位,增强品牌意识,避免降价回归低端。
随着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汽车品牌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这让许多外国品牌开始担心。“我们在原地踏步,”托马斯,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舍费尔(Thomas Schäfer)曾表示,“德国和欧盟在国际舞台上迅速失去了吸引力和竞争力。”
原创文章,作者:帮宁工作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31226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