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新能源汽车,人们关注的往往是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这些品牌,但有个名字却很少被谈起。
老狐说的这个名字,就是宁德时代,这家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影响,不亚于上面的品牌。

1968 年,宁德时代开创人曾毓群诞生在福建宁德的一个小山村。
1989 年,曾毓群结业于上海交大船舶工程系,进入外资企业香港新科,研究电子技术。
1999 年,ATL 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曾毓群出任总裁兼CEO。
2011 年,曾毓群回籍开办宁德时代,从美国贝尔实验室购得锂电池专利。
2012 年,宁德时代接下华晨宝马定单,一战成名。
2015 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首超韩国三星和 LG,发展提速。
2017 年,宁德时代击败松下,成为全球动力电池霸主,延续至今。

那时很多人以为,宁德时代已经足够光辉,可是,宁德时代的霸主之路,才刚刚起头。
2020 年 2 月宁德时代就与特斯拉签订协议,于 2020 年 7 月起头,向特斯拉供给锂离子动力电池产物。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未来十年最具发展远景的一个行业,而特斯拉又是其中的风向标。
都说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而宁德时代,则是一口气飞上大气层。
2021 年 12 月,宁德时代的股价飙涨至 692 元,比上一年上涨了 361%。
这时候的宁德时代,已然脱胎换骨,酿成人们口中的“宁王”。
不久前,韩国 SNE Research 发布了 9 月份最新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

宁德时代的电池装车量为 19.9GWh,市场份额高达 36.3%,位居全球第一。
这就意味着,今年 9 月份,全球每卖出3台电动汽车,就有1台搭载着宁德时代电池。

更可怕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竭提升,这个数值还将进一步扩大。
现在的宁德时代,已经突破了欧美专利封锁,打破了日韩市场垄断,成为全球锂电子电池行业的领跑者。

但另一方面,汽车电池行业也在捋臂张拳,意欲推翻宁德时代的“统治”。
据知情人士透露,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价格在 1300 元/度,普通动力电池则在 800 元/度。

这么昂贵的价格,让很多车企心怀不满,广汽团体老总暗示,感觉自己是给宁德时代打工。
已经有很多企业决议“叛离”宁德时代,最著名的就是特斯拉。

为了摆脱宁德时代的“电池控制”,特斯拉不惜找上最大的竞争对手比亚迪。
已经有外媒报道,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交付特斯拉的德国工场,搭载刀片电池的 Model Y 会在近期下线。

比亚迪起头蚕食宁德时代的份额,而有意蚕食宁德时代份额的企业,固然远不止比亚迪。
今年十月,中创新航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港股首家动力电池企业,当天收盘市值超 670 亿港元。

于是,有很多新能源车企选择和宁德时代“脱钩”,转投中创新航,前有小鹏,后有广汽团体。
2021 年以来,国内动力电池范畴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欣旺达电池、林立新能源、氢晨新能源、辉能科技……
它们不但要在国内抢夺宁德时代的份额,它们还要在海外大干一场。

今年 9 月,蜂巢能源公布将在德国勃兰登堡州扶植第二座海外工场,面向欧洲市场,主要从事电池生产。
远景电力则与西班牙政府签署协议,计划建立产能为 30GWh 的超级动力电池工场。

这些企业,不想再跟在宁德时代的后面,它们都想成为下一个宁德时代。
老狐以为,这是一件好事,市场的繁华,不能寄望某个企业的一家独大。
只有多元竞争,多元发展,才能加速市场的繁华,技术的进步。
参考资料:
新能源汽车评论:宁德时代也在扮猪吃山君
汽车公社:争相“分食”宁德时代
赵继成频道:宁德时代遇上了“时代”的懊恼
网络图片
编辑:陈展翔
原创文章,作者:科技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28161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