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
宜昌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宜昌市城市综合治理邃密化三年行动方案
(2023—2025年)的通知》
其中提出
将新建2.6万个充电桩、1.5万个停车位

重点任务
- 完善工作体系
1.优化城市综合治理机制。积极落实全国城管工作体系扶植试点任务,建立城管部分统筹住房城乡扶植范畴督查机制。街道(乡镇)全面建立城市综合治理“评估保证金”制度。做优“大城管”,完善统筹协调、指挥调剂、监视评估机制,充实发挥评估导向作用。
2.深化城市综合执法体制鼎新。进一步厘清市、县(市、区)、街道(乡镇)三级治理职责,增强赋权事项运行监管。建立职员配备、装备更新、执法培训、“乡案县审”、协管职员治理等机制。健全城管执法监视体系,执法职员和案件信息全部接入省级运管服平台。
3.推进共建共治同享。落实“社区吹哨、党员报到”,以“多元共治”推动“一体统管”。推进“马路办公”,做实“路长制”,提升“市民随手拍”介入率,推动城区实现“门前四包”全覆盖。建立“城管进社区、服务面临面”工作机制,通顺服务群众“最后一千米”。
- 提升市政设施管养质效
1.提升市政设施管养品质。对峙“室外情况、室内标准”,依照同材质、同色系、同工艺的要求,高品质实施维护,确保市政设施完好率连结100%。贯彻执行《湖北省市政公用设施维修养护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全用度基价表》。出台生态地铺石铺装技术导则,推广生态地铺石、砂基砌块等绿色产物。对标云集路、滨江绿道打造一批样板工程。
2.推动市政设施管养提档升级。建立市政设施体检管护制度和城市运行平安治理制度。对峙“控增量、换存量”,在新改扩建及城市更新、老旧小区革新等项目中,有序更新新型井盖、雨篦、路缘石、止车石等部件。到2025年,实现全市主次干道新型井盖全覆盖。建立抢修快处机制,力争城区主次干道市政设施完好率到达100%。
- 打造干净城市
1.提升环卫行业邃密化治理水平。全面落实“六净五无四不见”作业标准,展开“深度保洁”行动,做到路面见本质、花卉见原色、设施见底色。研究制定《宜昌市环卫工作用度定额》。建立健全环卫企业评估制度。2025年,城区、县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别离到达95%、90%。
2.改良城市居住情况。全面推行横到边纵到底的片区一体化保洁作业模式。展开重点区域环卫整治行动。延续展开搬场式大扫除。推进“公厕革命”,引进市场主体,全面实施公厕驿站化建改、运营。依照“五化”标准,延续展开背街小巷整治,到2025年,城区实现背街小巷整治全覆盖。
- 展开生活垃圾分类攻坚
1.完善设施扶植。研究出台《宜昌市中心城区环卫设施专项计划(2021-2035年)》。积极推进餐厨垃圾处置设施革新升级和厨余垃圾处置设施扶植。全面建成宜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并投入运营。增强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操纵处置设施扶植。建改垃圾转运站10座。实施孙家湾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增强危废中心PPP项目等设施平安运营监管。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含水泥窑协同)处置占比到达80%,城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2.进步分类质效。标准化革新城区及县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配齐分类运输车辆,居民小区别离设置大件垃圾、装修垃圾集中投放点。扶植全国废旧物资循环操纵体系扶植重点城市,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两网融合”。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城区生活垃圾资源化操纵率别离到达65%、70%、80%,全市自然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到达100%。
3.推进群众自治。深入宣传贯彻《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条例》,推动源头减量、精准分类。展开党建引领生活垃圾分类群众自治攻坚行动,构建组织筑堡化、介入全面化、监管全程化工作格式。机关、企事业单元生活垃圾分类宣讲活动实现全覆盖。延续展开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村)建立。推动生活垃圾按时定点分类投放全覆盖。
- 靓化城市容貌
1.打造“城市客厅”示范区。依照艺术化计划设计、标准化施工扶植、邃密化运行治理、全民化介入治理的原则,对照“五美”标准,通过配合缔造方式推进“城市客厅”扶植。2023年,各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城市客厅”示范区;到2025年末,全市建成“城市客厅”示范区50个(城区20个、县市30个)。
2.塑造精美市容。全面展开市容市貌体检,实行市容秩序网格化治理。增强建筑物外立面治理。展开广告店招、出店占道经营、空中“蜘蛛网”、“千箱万杆万盖”、犬患等专项整治。实施街区“添光溢彩”行动,提升景观照明品质。巩固“清违行动”功效,常态化推进禁违控违。
3.增强工地治理。落实城管、住建、生态环保“三位一体”结合管控建筑工地模式。规范治理在建工地、闲置工地、征迁用地、待开辟土地等。建立道路施工审批、监管、巡查、执法闭环运行工作机制。展开施工和道路扬尘、渣土、噪声治理。执行施工围挡4.0标准,打造一批城市景观墙。
- 推进“停车惠民”
1.增加停车泊位供给。严格落实车位配建标准。推动停车楼扶植,在城区打造1处网红停车楼。到2025年,全市配套扶植充电桩26000个,全市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5万个。
2.优化“全市一个停车场”应用场景。全市停车资源全面接入市级聪明停车平台,新增停车场联网应接尽接。优化升级聪明停车平台,推动“先离场后付费”“无感支付”等功能扩面提质。大力推广“宜昌城市停车”品牌,到2025年聪明停车系统注册人数接近全市小汽车保有量。推行停车资源“错时同享”。
3.规范停车场(位)治理。贯彻落实《宜昌市灵活车停车治理条例》。规范设置路内停车位、停车场停车岗位等配套设施。灵活车路内停车全面实施收费治理。增强停车行业信息化监管,全市停车设施全面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治理。强化同享单车运营企业监管,规范同享单车停放秩序。
- 推动园林绿化提质升级
1.完善园林管养体系。建立“12345”工作构架,形成园林绿化“同一调剂、分级治理、多方监管、建管并重”工作格式。完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和管养质量巡查评估机制,推行绿化工程完工后同步移交管养。延续展开“最美阳台”“花园单元”“花园小区”等示范评选活动,推出宜昌园林“花漾时光”活动季。
2.实施增花添彩行动。实施“增量提质、立体绿化、串园连山、花漾宜昌”行动,建改儿童公园等城市公园,连通滨江、滨河碧道,推进森林步道、城市绿道、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扶植。主要交通节点花卉、重要通道花带(花境)应用比例到达100%。到2025年,城区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很多于300公顷,绿地率不低于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很多于15平方米。
3.全面修复城市“伤疤”。完成城区500余处边坡挡墙覆绿修复。推进围栏护栏、阳台屋顶绿化,各区至少推出屋顶绿化(平屋顶)示范点位、“最美生态围栏”示范点位各1处和阳台亮花推介街道1条。
- 保障城市平安
1.系统治理城市内涝。推进“无内涝城市”扶植,到2025年城区内涝防治标准到达30年一遇。完成中南路等内涝治理项目,实施葛洲坝等12个排水分区排水管网综合治理工程。增强排水许可治理,实行联网审批和现场复核。监视项目主体扶植雨污分流和截流设施,全面整改雨污分流区混错接问题。
2.强化根本设施全生命周期治理。展开城市运行平安大体检,建立闭环治理机制,实现道桥涵隧定期检测全覆盖。汇编市政设施全生命周期健康状况书。推进城市燃气“一张网”扶植。推广城市生命线平安监测、项目全生命周期治理等系统扶植功效。壮大应急保障队伍,完善极端天气应急治理机制。
- 强化数字赋能
1.推进根本设施数字化。落实城市数字公共根本设施扶植试点任务,推进城市根本设施赋码编码。完成城管大数据中心扶植,建立城市治理专题数据库,构建根本设施全要素综合数据底图。
2.加速聪明场景扶植。建成以“1+1+N”为总体框架的聪明城管应用体系。推进天眼查项目,构建立体视频综合信息收集平台。推进聪明环卫扶植,精准发现、及时调剂解决环卫问题。打造聪明市政,实现对城市根本设施动态监控和高效维护。升级聪明执法系统,以“非现场执法”为突破点,提升城管执法效率。
3.完善聪明调剂体系。建成运行城市综合治理服务平台和指挥大厅,实现市级平台与城市综合治理各行业、各县市区应用系统全面临接。用好“掌上城管”,打造全时全域全程实时调剂平台,实现市、县(市、区)、街道(乡镇)数据信息互通。)

来源:湖北发布、宜昌发布
原创文章,作者:湖北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232351606.html